嫦娥奔月圖,這幅著名中國古典繪畫作品,源自於中國神話故事,講述了嫦娥偷食仙藥飛升月亮的傳奇。該畫作通常以文脈相連的連續圖像形式出現,呈現了嫦娥飛沙走石,奔向月亮的情景,充滿了神秘和動感。嫦娥奔月圖不僅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件珍貴遺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徵,時至今日仍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和文化價值。
嫦娥奔月的象徵意義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
月下老人與嫦娥的秘密
在中秋節的夜晚,人們習慣仰望天空,欣賞那輪黃澄澄的滿月,四周芒草輕舞,好似月下老人正在悄悄地施展魔法。而這個節日,也讓人不禁想起那個古老的故事——「嫦娥奔月」。那麼,在五六十年代,當童書世界正絢爛多彩之時,有沒有哪些書籍記載了中秋節的歡樂時刻以及嫦娥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尋回那些被歲月掩埋的珍貴片段。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以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張衡《靈憲》)


除了《中秋節》,其他老派童書也對「嫦娥奔月」的神話有著各自的解讀。比如新民教育社出版的《嫦娥奔月》,故事中神箭手后羿除掉了九個太陽,卻因此變得驕傲,性格兇暴。為了長生不老,他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藥,卻將其交由妻子嫦娥保管。嫦娥目睹后羿的遊手好閒,於是在月下老人成全之下,吃下仙藥飛升月宮,成為仙后。然而,嫦娥對后羿懷有深深的思念,因此命令玉兔搗煉仙藥,期盼有朝一日能夠救回后羿。
嫦娥奔月與漢代神話
漢畫中的〈女媧捧月〉與〈嫦娥奔月〉圖像考證
原畫像石 | ![]() |
圖像分析 | 原畫像石中,神人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嫦娥,但筆者考證認為,此神人應為女媧。 |
新出土資料 | 隨著新出土資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對原畫像石的解釋逐漸多元化。 |
嫦娥形象識別 | 本文將對漢畫中嫦娥的形象進行識別和考證,以尋找漢代嫦娥的神話形象。 |
中國古代神話中,「嫦娥奔月」是一個經典故事。然而,關於漢代畫像石中嫦娥形象的認
定,學術界存在爭議。本文將探討近年來對漢畫中嫦娥形象的考證結果,以及這些發現如何
影響我們對「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
常羲浴月之謎
南陽古墓中的神秘畫像
1964年,一項考古發現震驚了學界:河南省南陽市西關出土了一座魏晉時期的古墓。墓室與甬道的頂部採用了前代的畫像石或石案作為蓋頂石,這些石刻作品的年代可追溯至東漢時期。其中,甬道頂部的一件畫像石尤其引人注目,長達137釐米,寬68釐米。畫面左上方雕有一輪圓月,中心是一隻巨大的蟾蜍;主體部分則雕刻了一位騰空飛翔的女子,她首著高髻,身著長襦,下身呈龍足狀,伴隨著蜿蜒的長尾。女子呈側身姿態,一手託著月輪,四周雲氣縈繞,九星點綴,顯現出一片天空景象。(參見圖一)
常羲浴月圖 |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淮南子·覽冥訓》)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以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張衡《靈憲》)
周到等學者對此圖進行了早期考證,認為這是「嫦娥奔月畫像」。此後,吳
改寫後的文章(繁體中文)
在漢畫中,月輪上刻有蟾蜍的形象,這可能是由於它代表了兩個場面的濃縮:一是日御出發的圖像,另一是月亮高掛的景象。這樣的組合既展現了一定程度的社會空間想像力,又不至於讓人感到不真實。然而,將此圖中的神人視為男性並無足夠的依據。相反地,漢畫中有許多伏羲女媧的圖像,其中女媧的形象與這裡的神人幾乎完全相同,因此這不太可能是男性形象。説羲和由「日母」變為「日御」,並且從女性變為男性,這完全是沒有根據的説法。王逸註釋《離騷》時提到「羲和,日御也」,但他並沒有提到羲和由女性變成了男性。在漢畫中,當表現日月時,通常會在日輪、月輪中刻畫陽烏和蟾蜍的形象。那些沒有標識物且輪廓較小的則可能是代表星辰。而當表現日月合璧時,則是在日(月)輪中同時刻畫陽烏和蟾蜍的形象。然而,在此圖中,只有刻有蟾蜍的月輪,沒有太陽或其他「日月同輝」或「日月合璧」的標誌,因此所謂的「日御」羲和的解釋難以成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張將「嫦娥奔月圖」中的神人解釋為女媧。漢畫中有多對成對出現的伏羲女媧像,有學者將這些手舉日月的人首蛇(龍)身神人像稱為「羲和主日,常羲主月」,並認為這些神人是人類始祖神。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山海經》中記載羲和與常
「嫦娥奔月圖」改寫後的解析張同標與「嫦娥奔月圖」的發現 |
||||||||
張同標,一位研究漢畫像石的專家,通過對原石的觀察和比較不同版本的拓片,發現了「嫦娥奔月圖」原石的三邊留下了毛面的石坯,而另一邊並沒有留邊。這一發現表明,這幅畫像是大幅畫面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的完整畫幅。這種由多塊石材拼合而成的畫面,通常出現在墓頂室中,多表現伏羲和女媧,以及星辰雲氣。所謂的「嫦娥奔月圖」實際上可能是這類天象圖中的女媧部分,而與之相對應的伏羲部分已經遺失。 根據張同標的研究,其他兩幅原本被定名為「嫦娥奔月圖」的漢畫,也應該是女媧形象。其中一幅出自南陽英莊漢畫像石墓(M4),另一幅則出自南陽蒲山一號漢畫像石墓。這兩幅畫都是由多塊石材拼接而成的墓頂大幅天文畫像的一部分,而且蒲山一號墓也佚失了與女媧像相對應的伏羲像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