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四科十哲口訣」是中國儒家學派早期的十位學者,分別從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四個方面展現出卓越的才能和品德。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是德行優良的代表;宰我、子貢是言語傑出者;冉有、季路擅長處理政事;而子游、子夏則專注於文學。他們的學術成就和品行優秀深受孔子讚賞。
-
孔門十哲
德行
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
宰我、子貢
政事
冉有、季路
文學
子游、子夏
顏淵生活貧苦卻不改其樂,孔子讚其賢哉回也。顏淵的好學德行表現在不遷怒,不貳過。顏淵短命早逝,孔子悲呼:「天喪予(天要亡我)!」 孔子讚其孝順:「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騫真孝順呀,別人對他的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都沒有異議)。」 冉伯牛生病,孔子去探視他,大呼:「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孔子曾説其可任諸侯。並以「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稱其德行。(這是以牛生子比喻父賤而子賢。)
-
宰我晝寢,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ㄨ)也」。
-
宰我的言行讓孔子從「聽其言而信其行(聽一個人的話便相信他的品行)」的態度轉變成「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一個人的話還要觀察他的品行作為)」,並勉勵宰我要言行一致。
-
子貢善於用言語提問,能舉一反三。孔子讚:「告諸往而知來者。」
-
孔子認為「求也藝(多才能)」,可以管理政事,又説:「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邑長、家臣)。」
-
為季氏家臣時蒐括財富,孔子説可「鳴鼓而攻之(聲討其罪)。」
-
子路勇於力行,性格豪爽。
-
孔子擔心「由也喭(鹵莽)」,「不得其死然(不得善終)」。
孔門四科十哲口訣是古代中國儒家學派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這套理念包含了四科(詩、書、禮、數)和十哲(孔子、孟子、諸子、禮記、樂記、易經、春秋、公羊、左傳、國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在中國古代,這套理論被視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方法。孔門四科十哲口訣的出現使得古代學子能夠全面學習,從而在各個領域取得成功。孔門四科十哲口訣讓人們得以掌握詩詞、書法、禮儀以及數學,從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素養和能力。
孔門四科十哲口訣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當時的教育體系中,也對現代社會有一定的啟示。詩詞的學習讓人們有更深刻的情感體驗,書法的學習培養了人的寫作和藝術能力,禮儀的學習提高了社交舉止和文化修養,數學的學習則培養了人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
孔門四科十哲口訣不只是古代的遺產,它們的價值和意義在當今社會依然存在。在現代教育中,我們可以借鑒古代儒家思想,引導學生學習這些技能和素養,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
總之,孔門四科十哲口訣代表了古代中國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對於教育和人才培養有深遠的影響。它們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特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延伸閲讀…
哭哥來告訴大家(可能很多人聽過了) 一個背四科十哲方法遷 …
論語的”四科十哲”是哪些人呢? @ 育修説故事給你聽 – 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