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誠仁皇后】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 |

【孝誠仁皇后】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 |

孝誠仁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ᡠᠨᡝᠩᡤᡳᡤᠣᠰᡳᠨ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轉寫:hiyoošungga unenggi gosin hūwangheo;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姓氏:赫舍里氏(或稱作黑舍里氏、何舍里氏),滿洲旗人,是康熙帝髮妻元后。

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孫女,議政大臣領侍衞內大臣噶布喇女,穆瑚祿都督七世孫女。

生下承祜、胤礽,原諡號仁孝皇后。

赫舍里氏於順治十年(1654年)十二月十七日生於穆瑚祿都督大系英額坤穆赫舍里氏家族。

祖父輔政大臣索尼,父親領侍衞內大臣噶布喇(目前還不知孝誠仁皇后生母姓氏)。

後有兩位姑姑嫁努爾哈赤孫輩,一位嫁給了清太祖第十五子多鐸子察尼,另一位嫁給了清太祖第七子阿巴泰子嶽樂。

已知姊妹目前有三人,有一位出嫁信息不明姐姐,《康熙起居注》中有「賜仁孝皇后姊」記錄,一位妹妹嫁給了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輔政大臣遏隆之子法喀,另一女是康熙十九年入宮待年,即後來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七日,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選擇康熙帝年齡相近赫舍里氏作為大清國皇后,皇后只比康熙皇帝年齡大3個多月。

康熙四年(1665年)十月,禮部題,今後每年元旦,直隸各省官員照例應進皇后箋文。

皇后千秋節所進箋文。

前朝世祖皇帝時,齎進,無式可查,恭候皇帝裁定。

上諭:「元旦箋文,依議行;千秋節進箋,前朝世祖皇帝時,既舉行,命令停止進箋」。

[2]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十三日,皇后生下承祜。

[2]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九日,康熙皇帝諭禮部:「元良關係國本慶喜懋膺天眷,今皇太子出痘荷天地祖宗社稷佑,痊癒,朕心,應遣官致祭圜丘方澤太廟社稷行告謝禮,爾部作速擇吉來奏」。

孝誠仁皇后 Play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巳時,皇后於坤寧宮生下皇二子胤礽時,一個時辰後申時,因產後問題或難產問題病逝,皇后得年有二十歲。

[3]
康熙帝為皇后輟五日,並命令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婦以上,俱集舉哀,持服二十七日。

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二十七日,康熙皇帝追封行皇后諡號:仁孝皇后[註 1]。

仁孝皇后諡號康熙仁皇帝諡號出現重字。

雍正元年改諡號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諡,曰:孝誠惠安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簡稱:孝誠仁皇后[4]。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於康熙皇帝思念她,康熙皇帝晚年時親口道出了:「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訓諭…」語,臣子們透露皇后感情故,所以訓諭冊立皇太子。

康熙皇帝取得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慈命和後,才能立年僅兩歲的胤礽皇太子(康熙帝因特別寵愛皇后,所以她兒子胤礽突破滿清祖宗八代不可預立太子慣例,預立皇太子)。

雍正皇帝登極恩詔中評語:『胤礽年幼即深受康熙帝鍾愛,寢處時依恩勤倍篤』。

朝鮮使臣回國後,朝鮮國王稟告清朝康熙帝晚年是鍾愛皇后孫子。

[5][6]
中央研究院館藏檔康熙皇帝硃批諭旨: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三日。

康熙皇帝諭禮部:「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建立元儲,懋隆國本,綿宗社之祥,慰臣民望。

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及二齡,茲者欽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嫡子為皇太子。

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

[7](康熙皇帝挑選皇太子胤礽繼承日,並參考吉期,選擇當日承祜出生日為同一日)[8]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二日,冊立胤礽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孝誠仁皇后

[2]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冊立胤礽皇太子,御太和殿,康熙皇帝率諸王大臣等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禮。

[2]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四日,康熙皇帝詔曰:「帝王繼天立,撫御寰區,建立元儲,懋隆國本,綿宗社無疆休。

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昭垂,付託重,承祧衍慶,端元良。

嫡子胤礽,日表英奇航,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

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冊寶,皇太子,正位東宮,萬年統,系四海心。

大典告成,洪恩宜霈。

所有合行事宜,開列於後。

於戲。

主器得人,益篤靈長之祜。

綸音式渙、昭浩蕩仁。

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8]
康熙十六年(1677年)九月甲申,康熙皇帝閲仁孝皇后山陵。

是日啟行,駐蹕三河縣南。

[2]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九日,康熙皇帝諭禮部:「元良關係國本慶喜懋膺天眷,今皇太子出痘荷天地祖宗社稷佑,痊癒,朕心,應遣官致祭圜丘方澤太廟社稷行告謝禮,爾部作速擇吉來奏」。

[9][10][11](《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四庫全書本)卷八》《明清史料》)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十六日,奉天承運康熙皇帝詔曰:「茲皇太子出痘仰荷天地祖宗眷佑,痊癒,朕心,率土同歡遘斯純嘏祥,宜有鴻恩沛,應行事宜開列於後,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12][13][14]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孝誠仁皇后產子而崩逝,年康熙皇帝,不但送孝仁皇后梓宮鞏華城,皇后逝後半年內前去陪伴亡妻,一去一整日。

康熙十三年六月十二月,康熙帝前往鞏華城34次;康熙十四年,康熙帝前往鞏華城24次;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前往鞏華城15次;康熙十六年正月七月,當時已立第二任孝昭皇后,康熙帝前往鞏華城7次,持續多年,前後共計八十餘次。

儘管康熙帝冊立第二任孝昭皇后過了十幾天,康熙帝不顧大喜之期應有避諱,前去鞏華城祭奠嫡妻仁孝皇后,康熙十六年除夕,康熙帝鞏華城陪伴嫡妻仁孝皇后。

《康熙起居註冊》記載,除非中有祭祀或大事,康熙皇帝孝仁皇后忌辰五月初三日(康熙皇帝前去山陵祭奠孝誠仁皇后)當天破例是不到乾清宮處理政事,這樣持續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這樣維持已有二十五年載,見康熙結髮妻喜愛和思念。

於康熙皇帝對皇后感情故,康熙皇帝立嫡皇后所生兩歲胤礽封皇太子,皇太子規格教導和訓練作為未來儲君。

(事隔三十二年後)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親口道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訓諭…」、「胤礽生而克母…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襪,胤礽所用一切過於朕」語[15]。

康熙晚年時表示出捨不得廢太子。

朝鮮國使臣回國稟報國王,述説康熙帝晚年捨不得廢太子胤礽。

[16]
皇后崩於坤寧宮,奉安梓宮安放停靈之乾清宮一日。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日,照慣例,皇后梓宮安放紫禁城西方,而康熙帝每日去梓宮前舉哀。

五月二十七日,康熙帝親送皇后梓宮到鞏華城。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景陵開始興建。

十二月,朝鮮使臣面見康熙皇帝,康熙仁孝皇后靈柩梓宮前停留陪伴皇后,召見朝鮮使臣,朝鮮使臣回國後國王稟報:「清皇玄燁不恤國事誒,……每哭沙河宮殯後」。
孝誠仁皇后

[17]
赫舍里氏是滿洲旗人, 1654年2月3日生於貴族世家。

其祖父索尼,乃大清國開國功臣,列位於康熙初年四大輔政大臣首,其父赫舍裏‧噶布喇,是領侍衞內大臣,其叔叔是康熙年間第一權臣索額圖。

康熙初年,權欲膨脹輔臣鰲拜無視幼主,把持朝政,極大威脅了皇權。

孝莊太后摒棄了之前兩皇后出自於蒙古傳統,決定選定索尼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

當時鰲拜多次上奏阻撓,認為如立赫舍里氏為皇后,必動刀槍。

「滿洲下人女,有立皇后理?」他眼中,赫舍里氏非蒙族皇后級別出身,不過是滿洲下人女兒,為打消立赫舍里氏後念頭,鰲拜威脅索尼及康熙皇帝一家。

皇室鰲拜威脅下,後準備立赫舍里氏為皇后。

康熙四年七月初七,康熙行納採禮,這是古代漢族婚姻風俗。

他派內務府大臣首一行人,送禮品到新娘赫舍里氏家,禮品有十匹鞍轡齊全駿馬、十仗盔甲、一百匹錦緞,以及二百匹布料。

索尼一家大喜謝恩。

婚禮前一天,康熙派遣滿洲大臣祭告天地、太廟、社稷,同日行大徵禮,即納聘禮。

聘禮包括黃金兩萬兩、白銀一萬兩、金茶罐一個、銀茶罐兩個、銀箱、錦緞一千匹、馬鞍二十副及駿馬四十匹。

九月初八日,舉行婚禮,這是入關以來,第三次北京舉行皇帝婚,婚禮盛大。

那年亡後祭日,康熙來到鞏華城緬懷。

孝誠仁皇后 Play

延伸閱讀…

孝誠仁皇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孝誠仁皇后

身著大婚禮服康熙,到孝莊太后和皇太后宮中行禮謝恩,然後到太和殿,賜皇后親屬及諸王百官宴席。

同時,皇太后率諸大臣及攝政大臣女眷,到孝莊太后宮,設宴招待皇后母親及其母系親屬。

下午六時許,婚禮漢族傳統合巹宴開始,皇帝、皇后合巹杯喝交杯酒,宴會結束後,康熙和赫舍里氏留在中宮。

第三天,康熙接受諸王百官上表賀,婚禮成頒詔天下。

詔書闡明立後位,共承宗廟,助隆孝養、延子孫涵義,赫舍里氏成為康熙第一任皇后。

當時,康熙十一歲零六個月,赫舍里氏十一歲零九個月,兩人是清代帝后婚時年齡,少年夫妻,可謂青梅竹馬。

兩年後,赫舍里氏祖父索尼逝世。

四年後,不到十六歲康熙決定活捉鰲拜。

智擒鰲拜時,赫舍里氏叔叔索額圖起到了作用。

康熙八年,赫舍裏皇后生嫡長子承祜。

承祜天性,深受康熙寵愛,視作掌上明珠。

但承祜四歲時,夭折。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赫舍裏皇后臨產。
孝誠仁皇后

坤寧宮內外一片,準備迎接皇子到來。

皇子終於上午出生,康熙,取乳名保成,希望他成長,這即是嫡次子胤礽。

然而,赫舍裏皇后產昏迷不醒,當日下午,赫舍裏皇后即崩逝,只有21歲。

半天之內,大喜事變成了喪事。

康熙停止臨朝,穿上喪服,從五月初五日開始,每天去安放皇后靈柩梓宮前舉哀。

五月二十七日,康熙皇后靈柩送到鞏華城(今北京昌平沙河),靈柩梓宮前陪伴皇后,許久,直到晚上返宮。

隔日,康熙去舉哀。

皇后逝後半年內,康熙去鞏華城34次,一去一整日。

朝鮮使臣求見,康熙願召見。

據《康熙起居注》載,康熙十四年,赫舍里氏崩逝週年前一天,康熙即趕鞏華城,當晚留宿一夜,翌日致祭後返回。

康熙十五年,康熙去鞏華城致祭15次。

康熙十三年十六年這四年裡,每逢除夕前一日,康熙照例去鞏華城陪伴亡後,日暮方歸,去鞏華城80次。

赫舍里氏死後,三年之內康熙沒有再立皇后,直至康熙十六年八月,三年喪期,他尊祖母命,冊立了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

那年亡後祭日,康熙來到鞏華城緬懷。

延伸閱讀…

孝誠仁皇后_百度百科

【賢后傳】芳年崩逝讓康熙深情緬懷的女人| 赫舍里氏

祭日過去七天後,他正式禮部頒發冊後諭旨。

除夕,康熙照例冒著風吹雨打,到60裏之外鞏華城陪伴亡後。

後半年,他每月去鞏華城,九月,距第二次立後,玄燁不顧大喜之日避諱,檢視要葬入亡後陵寢。

祖康熙皇帝生前後總共冊立了三任皇后,是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不過可能康熙命太能克妻了,這三任皇后英年早逝,孝懿仁皇后去世後,康熙冊立皇后。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原配妻子,她是康熙時期輔政大臣索尼孫女,她父親是索尼長子議政大臣噶布喇,三叔康熙時期大學士索額圖。

赫舍里氏與康熙歲,但是她康熙了三個月,她是康熙祖母太皇太后孝莊挑選皇后。

當初康熙老爹順治臨死時他安排了四位輔政大臣是索尼、蘇克薩哈、遏、鰲拜。

索尼年老,蘇克薩哈不能服眾,遏沒有主見,因此四輔政大臣中鰲拜開始專權。

孝莊籠絡索尼家族抗鰲拜,因此讓康熙娶了赫舍里氏為皇后,而康熙赫舍里氏婚時了一番風波。

原來鰲拜想讓康熙娶他義女遏二女兒鈕祜祿氏皇后,是孝莊執意讓康熙娶了赫舍里氏為皇后鰲拜壓了下去,這樣康熙四年(1665年)11歲康熙和赫舍里氏結為夫妻。

赫舍里氏16歲時康熙生育了嫡長子承祜,不過可惜是承祜兩歲時夭折了,承祜夭折讓赫舍里氏與康熙夫婦十分。

史書記載,承祜夭折後赫舍里氏每日淚洗面,,康熙是如此。

但是康熙作為男人要安撫妻子,康熙擔心赫舍里氏過度,於是這段時期每天工作之餘要照顧妻子赫舍里氏,並且即便康熙心裏喪子過,但他赫舍里氏面前要扮作堅強,赫舍里氏。

可以説這些史料記載,康熙算是一個有擔當且負責任丈夫。

後來赫舍里氏調養了一年多才走出喪子,赫舍里氏走出喪子後,她二次懷孕,並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育了次子。

康熙赫舍里氏二次生育後興萬分,祈禱這個孩子成長,康熙他取名保成,希望他能成長。

確實保成保住了,後來是成長,不過赫舍里氏因為生育保成導致了產後大出血,康熙命御醫極力搶救赫舍里氏,但是是上午生育完兒子後,當天傍晚時分赫舍里氏康熙懷中去世了,年21歲,康熙她上尊號孝皇后。

赫舍里氏去世後,她寢宮坤寧宮氛圍突然從變成了,本來喜得愛子康熙沒來得及高興,歷了喪妻之痛,這種大喜大悲悲喜交加滋味局外人品味不到,心裏滋味如何只有事人康熙才能體會。

宮廷禮制皇后去世後梓宮應該安放於坤寧宮,但是康熙卻打破了這個規矩,他命人赫舍里氏梓宮安放於他居住乾清宮,因此赫舍里氏成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死後梓宮安放於皇帝寢宮乾清宮皇后。

於赫舍里氏去世,康熙既有,所以他第二年宣佈冊封赫舍里氏所生之子保成皇太子,後來保成改名胤礽,中國歷史上後一位明立皇太子胤礽。

於赫舍里氏死,她去世時康熙陵寢沒有修建,因此赫舍里氏梓宮康熙送到並停放於鞏華城(明清時代皇家行宮,現今北京昌平區沙河鎮一帶)中。

康熙十五年(1676年)開始修建康熙陵寢景陵,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時景陵建成,赫舍里氏去世到景陵建成七年時間,這七年中康熙去了鞏華城祭奠赫舍里氏100多次,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一年中康熙去了鞏華城34次祭奠赫舍里氏,可見康熙赫舍里氏感情有多麼。

而且每赫舍里氏忌日是胤礽生日,白天康熙興興胤礽過完生日,晚上他會獨自寢宮中垂淚,並且赫舍里氏忌日夜康熙召其他妃嬪侍寢,據《清聖祖實錄》記載每到這天晚上康熙會獨自坐在屋裏哭泣到深夜方才寢,這種情況到康熙晚年有所改變。

這些能看出來,雖然赫舍里氏僅陪伴了康熙10年,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她佔據了康熙這位雄才皇帝半輩子心,可見康熙赫舍里氏用情深。

包括胤礽太子之位廢康熙赫舍里氏用情深有關,康熙十分憐憫胤礽,他赫舍里氏愛全部轉到了胤礽身上,他允許其他妃嬪撫育胤礽,而是撫育胤礽,因此康熙胤礽是過於溺愛。

康熙本人還是,他後宮妃嬪開銷要過問進行限制,但是於胤礽每年開銷他不控制,胤礽東宮每年花銷基本是康熙三到四倍,可見康熙胤礽溺愛。

正因如此胤礽徹底毀了,康熙兩廢太子胤礽,不過康熙胤礽溺愛見他赫舍里氏深情。

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是輔政大臣遏二女兒鈕祜祿氏,遏沒有主見知依附鰲拜,他鰲拜關係親,因此鰲拜認了鈕祜祿氏義女。

孝莊康熙婚選皇后時,鰲拜推薦過讓鈕祜祿氏成為康熙皇后,但是孝莊否決了。

赫舍里氏去世後後,康熙十五年(1676年)時,孝莊不想看着孫子康熙總沉浸中,分散他喪妻之痛,孝莊當年鰲拜提議過得鈕祜祿氏選入皇宮成了繼任皇后。

鈕祜祿氏家族出身十分顯赫,她祖父額是清朝開國功臣,父親遏必隆是輔政大臣,她是鰲拜義女。

不過孝莊選擇鈕祜祿氏成為繼任皇后,主要於此時鰲拜及其黨羽全部瓦解,她父親遏必隆去世兩年多了。

所以鈕祜祿氏受鰲拜政治影響下,康熙娶了她能清朝開國功臣額家族聯姻,鞏固了康熙皇權,因此鈕祜祿氏孝莊選為康熙繼任皇后。

其實一起孝莊選入皇宮有鈕祜祿氏同父異母妹妹遏三女兒鈕祜祿氏以及赫舍里氏妹妹小赫舍里氏,不過孝莊是選擇讓鈕祜祿氏成為皇后,她是遏嫡女,而赫舍裏家族出了一任皇后了,不能選繼任皇后是赫舍里氏家族人吧。

不過鈕祜祿氏屬於是顏薄命,她冊立皇后僅半年多點,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份時病逝了,康熙追諡孝昭皇后。

鈕祜祿氏死後能看出她和赫舍里氏誰康熙心目中,於她葬禮康熙關心程度遠不及赫舍里氏那般事無鉅過問一遍,由此可見鈕祜祿氏這個繼任皇后康熙心目中遠比不上原配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去世後,康熙自己產生了疑問,他覺得自己是不是命克妻,因此孝昭仁皇后去世後康熙沒有冊立皇后,而當時代替皇后統攝後宮事務女人是康熙表妹皇貴妃佟佳氏。

佟佳氏是康熙親舅舅佟國維女,於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得,加上佟佳氏家族出身,因此康熙親政後大力扶持母系家族,他兩個舅舅佟國維和佟國綱獲得重用,佟國維兩個女兒康熙選入宮中妃,而佟佳氏佟國維女兒。

孝昭仁皇后去世後,康熙冊封佟佳氏皇貴妃,這是相當於副皇后妃嬪封號,這樣後宮主皇后位置着,佟佳氏皇貴妃身份統攝後宮事務。

佟佳氏人品,她是典型古代賢妻良母模範,她後宮中不僅爭風吃醋,能團結後宮妃嬪,並且她常向康熙推薦一些宮女侍寢,像皇四子胤禛後來雍正皇帝生母德妃烏雅氏和皇八子胤禩生母良妃衞氏是宮女身份佟佳氏推薦康熙侍寢,因此康熙才有了雍正和胤禩這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