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五戒】守五戒,現代人如何抵擋誘惑與迷失自我

【守五戒】守五戒,現代人如何抵擋誘惑與迷失自我

「五戒」是中國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礎。一切戒必須從守五戒築起,守五戒若學不好,一切戒都無能着手,守五戒持得清淨,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因此,不論出家在家皆須受持。含義:斷一切有生命的動物之生命,叫做殺生。佛制受八戒之居士不得殺害有生命的眾生叫‘不殺生戒’。殺生果報:《大智度論》雲:“諸餘罪中,殺業最重。世人多疾病、短命,皆由累生累世的殺業中來;刀兵大劫、戰亂橫生皆由人類累劫以來殺生無數的共業所致。小結:佛説:斷除殺生業,歡喜守淨戒,諸鬼神不害,彼人轉善趣。佛陀勸菩薩不食眾生肉,縱然做不到,但絕對守不可以殺生,戒律裏面有開緣,可以吃「三淨肉」,什麼叫「三淨肉」?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

佛教的五戒與含義

在中國大乘佛教中,“五戒”是最根本的戒律,被視為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礎。這些戒律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和不放逸。以下將逐一解説這些戒律的含義及其重要性。<

五戒

守五戒 Play

殺生戒

斷一切有生命的動物之生命,叫做殺生。佛制受八戒之居士不得殺害有生命的眾生,稱為‘不殺生戒’。殺生果報:《大智度論》雲:“諸餘罪中,殺業最重。”

偷盜戒

偷盜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

守五戒

邪淫戒

制止非禮的邪淫。除正常夫妻外,不得有不合理的行為,包括看不正當的電影,書籍和畫報等。邪淫果報:古諺雲:“萬惡淫為首,死路不可走”。活着多病多難,家庭不順;死後墮三惡道中,犯得很重就墮地獄道。

妄語戒

不妄語就是説話誠實,不惡口罵人,不説虛偽誑騙的話。妄語果報:妄語,最後只會信用打破,人格破產。

菩薩不食眾生肉,縱然做不到,但絕對不可以殺生,戒律裏面有開緣,可以吃“三淨肉”。

信心是持戒的基礎,持戒是修行的保障。五戒作為佛教的基本戒律,對於出家在家眾都是必須受持的。通過持戒,我們能夠防護身心,長養慈悲心,開創良好的人生道路。

「守五戒」是一個重要的原則,它們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和不飲酒。這些戒律是設計來引導我們的行為,保持心靈的純潔和慈悲。

守五戒意味著我們應該避免傷害其他生命,包括不僅限於人類,還包括其他生物。我們應該尊重一切生命的價值,並努力生活在和平與調和之中。

不偷盜是另一個重要的戒律。這並不僅限於物質財富的盜竊,還包括精神和知識的盜竊。以正直和誠實的心態行事,我們可以避免這種不義之舉。

不邪淫是指我們應該有節制和尊重的態度。這不僅指身體上的關係,還包括我們思想和情緒上的平衡。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保持心靈的純潔和智慧。

不妄語意味著我們應該避免以誤導、説謊或濫用語言傷害他人。我們的言語應該是真實、有意義和有益的。這樣,我們可以建立信任,並尊重他人的感受。

最後,不飲酒是一種避免沉迷和自我傷害的戒律。這不是説不可以喝酒,而是要有節制和自我控制。通過遵守這一戒律,我們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清明。

守五戒不僅是道德行為的指導,也是一種靈性修行的方式。通過遵守這些戒律,我們可以提升自身的智慧,建立有意義和正面的人際關係,並最終達到心靈的和諧和平安。

讓我們一起努力守五戒,成為心地純潔、慈悲和有智慧的人。

延伸閲讀…

五戒_百度百科

佛教知識:什麼是五戒?學佛人為什麼要守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