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地蜈蚣」植物具有消炎、消腫、鎮痛、解熱等功效,得名於它們的莖葉類似蜈蚣的形狀。不論是筋骨扭傷、拔牙還是手術後的紅腫熱痛,都能迅速減輕腫脹。服用前建議諮詢醫師,因個人體質與症狀有異。
倒地蜈蚣的特性與應用
倒地蜈蚣是一種草本植物,其性微寒,味甘酸微苦。此植物因具有消炎、消腫、鎮痛、解熱等功效,而被廣泛應用於傳統醫學中。由於其蜿蜒匍匐的生長方式,以及多分支的莖葉,形似蜈蚣,故得名。


倒地蜈蚣對筋骨扭傷或拔牙、手術後的傷口紅腫熱痛有着顯著的消腫效果。
在使用倒地蜈蚣草之前,應諮詢專業醫師,以避免與個人體質和症狀產生不良反應。
藥品名稱 | 倒地蜈蚣 |
---|---|
拉丁學名 | Torenia concolor |
科屬 | 母草科蝴蝶草屬 |
倒地蜈蚣的煮法與服法
- 取新鮮倒地蜈蚣草30~40克(或乾燥草10~15克)。
- 加入3~4碗水,水量以蓋過藥材為準。
- 煎煮成2碗藥湯。
- 倒出藥湯後,再次加入2碗水,煮成1碗。
- 將第一次和第二次煎煮的藥湯混合均勻。
- 早晚飯後各服一碗,連續服用2天。
注意事項
- 倒地蜈蚣性寒,體質偏寒者應慎用。
- 患有腎臟疾病、急慢性肝炎或發熱者不宜服用。
在使用倒地蜈蚣草期間,應密切觀察身體狀況,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定地蜈蚣:
蜈蚣(centipede)是一種多足節肢動物,屬於蜈蚣目,種類繁多。其中有一種被稱為「定地蜈蚣」,它以其獨特的特徵而聞名。
特徵:
定地蜈蚣的身體分為多個節段,每個節段都有一對腳。它的身體長而扁平,通常呈現深褐色或黑色。定地蜈蚣的頭部有一對長而曲折的觸鬚,用於感知和探索周圍的環境。
習性:
這種蜈蚣以其在地底生活的能力而得名。定地蜈蚣擅長挖掘地下通道,並在地底覓食。它們以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是地下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
定地蜈蚣的功能:
由於其習性,定地蜈蚣在生態平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能幫助維護土壤結構的穩定性,促進土壤通氣和排水。此外,它們還能控制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的數量,維持生態系統的健康。
總之,定地蜈蚣是一種獨特而重要的生物。它們以其在地底生活的能力而聞名,同時在生態環境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我們應該增加對這些生物的研究,並保護它們的棲息地,以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
延伸閲讀…
釘地蜈蚣m
逆轉脂肪肝~中醫發現:倒地蜈蚣草終結肝包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