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獨立評論》!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羣帳號,繼續體驗天下雜誌會員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結。
有一間宮廟(或神壇),座落在巷子底。
從巷子連接大馬路一端走約100公尺,會碰到一個兩層樓金爐塔,使用。
金爐背後是一道圍牆,金爐右側是一個什麼壇,供奉著什麼神明。
什麼壇樓上是住家,什麼神明背後是一片木板牆,牆後面登上二樓階梯。
什麼神明前面有兩隻花瓶,瓶裡插著一層蒙灰塑膠大理花。
多神、多宮、多廟、多壇現象,應該或可能單純是信念趨使,而是種無邊無底個人需求導致。


倒是花前鮮果一盤盤擺得,水果前香爐裡有著滿滿灰。
無論是做法事、辦桌或製作花圈,宮廟活動會門口前空地上進行。
空地或放置金爐位置巷子底端,應該是屬於宮廟公地。
以來,這做為私用公地依實際地價計算,是幾十萬或上百萬台幣,沒人算過。
這巷子裡見不到大馬路邊摩托車店隔鄰可以是麵店景況,它應該屬於安靜住宅區。
於這宮廟,來來往往人進進出出摩托車,半夜、凌晨能地聽到宮廟裡及巷底公地上笑鬧喧嘩高飆穢語聲音。
做工作黃太太説:「要這些人理論要陪笑臉,才不會惹麻煩。
」警局裡蔡警員説:「要有三家聯署,能錄影存證,我們處理。
」黃太太説法,間接道出這宮廟性質。
蔡警員的説辭,讓人退。
內政部統計,全台宮廟、寺廟總數超過1萬2千多家。
這數字應當包括路邊突然冒出來,供奉什麼公、什麼爺水泥龕。
多神、多宮、多廟、多壇現象,應該或可能單純是信念趨使,而是種無邊無底個人需求導致。
台北宗教博物館外説指出,台灣民間信仰並沒有其他宗教所具有教主、經典、教義和組織,吸收舊時的泛多神信仰、祖先崇拜以及儒䆁道思想,而深植於台灣民間。
民間信仰於學術知識性派別或制度教條式宗教,而盛行於階層生活中,無教主,多奉玉皇大帝(天公)為統治者,並各地風俗祭祀禮俗,做為日常生活與祭拜準則。
民眾常有天神、地祇、物魅、人鬼精靈崇拜思想,舉行許願、祭祀、普渡、消災、解厄、補運、齋醮、法會活動,側重神明指點迷津、靈力顯現,化解生存困境,求取生活利益。
如果宗教博物館説可成是論述基礎,那麼大人羣「拿香拜拜」「宗教行為」格説來是民俗信仰。
宗教與信仰並不相同。
宗教包含信仰,但信仰不必要是宗教。
信仰對象可以是某個個人(孔子、祖先)或某種主義(馬克思主義),可以是物品(石頭、木頭)或動物靈(猴子),需要有組織、規則及儀式,且可以只在個人思、言、行為上顯現出來。
宗教是有組織集體信仰,有位受尊崇神祇,有不容篡改經典,並具備規則儀式。
然而宗教與信仰有重疊部份。
二者第一個點應該是,某一論述(説法)有信心,進而產生信任。
推斷,那麼人是經判定後而選擇並接受某一信仰或宗教。
事實上,並非人人有判斷能力(欠缺知識、智力)或意願(得思考),所以受到論述或説法左右操弄。
第二個點是,創造模擬文化社會結構,並因著時間及人們經驗累積而有所改變。
心理醫師對求診者各種分析做為症下藥基礎,要求「病人」配合;這些種種到了宮廟需求者被動告知,轉變成給予者主動解釋。


延伸閱讀…
第二個點,時間及經驗累積而有諸多變化。
此處,可基督宗教台灣民間信仰例。
2000多年前在耶路撒冷數人開始信仰蜕化成基督宗教,進而分枝為基督教會、天主教會、東正教會、科普特教會……;而台灣民間信仰、變遷脈絡,只有專家方能釐。
做善事是有善心,還是積功德?與是人類需求,無法個人完全掌握,而人來處歸屬,理智推論科學實證能及範圍之外,以致於與企求,來處和歸屬解答,只能分派給宗教、信仰來承擔了。
所謂「宗教是勸人為善」論調,並。
「為善」是道德,「知生死」才是宗教。
為善是知生死推演而出的行動,透過道德行為而達到無形、不可實證知生死目標;這條路漫長難行,且無可見報酬,所以少數有智識或際遇者人生具有意義。
人行善,一部份是因為人原本有善之心,另一部份是積功德,或因為害怕受到神明懲罰而動行事。
什麼有為善之心以及什麼需要積功德而加以思索,或受到某些啟示而獲得答案,才是屬於宗教範疇。
人們什麼需要瞭解生死?什麼需要探求來處歸屬?什麼動物沒有這一需求(或者牠們有,只是人類知道)?什麼人能推演出,只有透過行善才有機會知生死?這宗教思考與宗教行為核心。
求個,方式於需要無法掌握與,台灣民間信仰宮廟不但能某種程度上小範圍地滿足信眾,服務項目擴大到婚姻、求職、考試、事業、關係層面。
宮廟在台灣無倫比地興旺,因為能提供人們急於獲得答案,並且可以親見神明存在,比如扶乩;而擲筊得到速答捷徑,因為人問神答之間需要透過中介,確保了私密性,能帶著答案回家,心神得以安定。
心理醫師對求診者各種分析做為症下藥基礎,要求「病人」配合;這些種種到了宮廟需求者被動告知,轉變成給予者主動解釋。
延伸閱讀…
神明主動告知信眾生病原因或事業由來,並且只要「添油香」或繳交某一公訂價格,能得到一套逢凶化吉、避邪去做法(收驚、燒符、改運、超度、做法事)。
「要聽神明交代去做」成了時有發生,騙財、騙色法門。
信眾出於害怕神明,即便有疑惑,往往責怪自己信得不夠,是神明大不敬,所以聽之。
這一連串主動動到了基督宗教是另一套體系。
基督宗教脱胎於猶太教。
猶太教對神稱呼是「這個名字」(HaShem,השם)。
猶太人認為,無論怎麼稱呼創造初始那一位不夠正確,多只能「名字」本身做祂名字。
這一説法和老子道德經裡「道可道道,名可名名」相似。
宮廟主動心理醫生被動放進基督宗教框架中審視,基督宗教「主動出撃」始於耶穌派遣十二宗徒走遍各地傳福音,福音好消息,好消息「愛你兄弟」便已身處天國!基督宗教裡聖人祈禱時稱罪人並懺悔,原因於,基督宗教認為,人天主創造,伊甸園片面終止和天主合約,犯了罪(「原罪」由來),而可以和天主有所聯繫。
然而天主珍愛祂子民,「道成肉身」,讓耶穌人間背負全世界人犯下罪(罪,即明知故犯),釘十字架做為補贖。
,耶穌代替世人天主謝罪,而使得人天主和,這「來自天主,回歸天主」,解決了人們於來處歸屬疑惑。
基督宗教核心價值是「愛」:「你們我這些兄弟中一個做,我做」(瑪 25:31-46),與可以是「愛你兄弟」結果。
基督宗教不但無法提供而直接答案,有砥礪自己恆心以及「愛人」操守與智慧。
聞名於世「麥克阿瑟子祈禱文」內容,便是基督信仰體現之一。
台灣民俗信仰有著完全系統,其中之一是,許多人相信靈界具備現世沒有能力,所以只要多拜祖先,他們身上增加功德,他們能靈界上一層樓,能保佑祭拜他們人。
活著人知道某些靈體生前故事,感同身受並覺得自己得到瞭解,正義、運會降臨自己身上而信心。
但這種希冀是否能人格或性情上得到提升,不是人們考慮重點。
有種論調認為當今某些宮廟象是因為戒嚴時代取締邪教、迷信,禁止迎神賽會,驅逐或迫害有影響力鄉紳,使得原本鄉紳或仕紳主持宮廟文化淪為。
果真如此,沒有了戒嚴現在,什麼社會菁英或有頭有臉成功人士不積復甦宮廟光輝歷史呢?是否過去農業時代活動切中21世紀台灣社會需求是其中原因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