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使用瀏覽器版本,受支援。
建議您瀏覽器版本,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長輩家中安奉神明及祖先牌位祭拜習俗,主要追,讓祖先能夠受陽世子孫供奉繼續庇後代。
但現代祭祀風氣式微,其原因包括土地寸土寸金,陽宅居住空間,挪出擺放神明與祖先牌位空間;都市生活節奏,定時祭拜與供奉祖先;少子化或家無男丁,女兒自家祖先移至夫家供奉,或出國深造,工作地點變遷,信仰改宗原因。
運谷帥臻風水命理師指出,家中神明或祖先擱置無人照顧,反變成「神明」與「祖先」導致家運衰退,居家。
因此,若無法在家找到風水條件位置安奉神桌,不如直接為神明或祖先牌位另尋地點,移至寶塔/佛寺。
不過,無論家中安奉神明或祖先牌位,或遷移至寶塔/佛寺,有風水條件遷移習俗需注意,此基本介紹。
一、家中安奉神明與祖先牌位,須注意風水條件1.神桌擺放需與陽宅或安置於兩側,忌斜角或背門座。
2.神桌需安置公領域空間(客廳或屋宅前半部),不可設動線上。
4.神桌安置處需避開上方樑柱,或前方壁刀沖射。
6.神桌需避開「沖煞」位置,安置於陽宅風水學理氣兇位(例如: 玄空風水忌五黃位,八宅風水忌絕命位) 。
7.神明安置龍,祖先安置虎;祖先牌位不可超過神位,安爐大小、、前後、左右距離,需注意。
8.祖先牌位正確寫法,符合地、天、人,即兩生抱一原則,加上堂號總字數,需符合生老字數規定。
1. 應相關家人討論祖先牌位遷移決策,遷移地點,相關配套措施。
2. 稟告祖先遷移決策,誠心向自家祖先點香,稟告遷移祖先牌位原由,居所不便、工作地點變遷、信仰改變其他原因,無法於家中繼續設案供奉,需將祖先牌位請何處地址寶塔/佛寺安奉,該處有佛祖陪伴講説法,祖先可菩薩修行,陽世子孫將定期去燒供拜。
您使用瀏覽器版本,受支援。
建議您瀏覽器版本,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家裡供奉神明,如果是來祖廟善靈,每年進香時,需要回到祖廟覆命並檢視一整年香火是否延續?香火是否鼎盛?解決改善問題數量?家人程度?平時每一天,家人是得家神「上香、換茶水及請安問候」,家神才能天天受到香煙薰陶,維持應有靈力,才有精氣神來聆聽家人心聲、願望、祈求,進而協助改善及提升家運。
如果,家裡供奉神明,不是來祖廟善靈,是上天指派來靈體,12月24日囤後,回到上天覆命;12月26日接神時,返回家中繼續家神了。
所以,平時每一天,家人們是得家神「上香、換茶水及請安問候」,家神才能每天接受家人問候及香火薰陶,繼續維持並累積應有靈力,才有精氣神來接收、聆聽家人問題、心願、祈求事項,進而協助家人們一起改善問題並提升家中運勢。
假若沒有天天上香,家裡供奉神明、家佛、家菩薩,一段時間沒有香火薰陶,靈力會減弱、聽家人心聲,無心留在這個家庭,有可能會「返回祖廟」或是「返回上天」,後會讓家中神像變成空殼神像,住進無形靈界朋友、靈、其他未知靈界動物靈,讓家中家運衰退、家人精神、工作事業走下坡,。
所以,家中有供奉神明、家佛、家菩薩,請你「天天上香」,早晚一炷香、「天天換茶水」早上換一次、「天天請安問候」説一聲我出門囉!我回來囉!今天公司幫我加薪囉!分享每天點點滴滴,讓神明、家佛、家菩薩知道你動態,可以保護你或是保佑你出入平安。
行業神,即為行業守護神,是同業者信奉神祇,用以保護自己與同行相關利益。
這些該行業特徵,有關聯性神靈,俗稱「祖師爺」。
透過行業神明祭祀,不但可以成員間向心力,能祈求祖師爺神力庇祐,來增進所屬行業發展。
台灣「行業神崇拜」,包括行業信仰兩範疇。
死後、使漁民免於災媽祖,得到鄉民立祠祭祀,成為航海守護神,神格宋代「女巫信仰」提昇到清代天后,成為位階女神。


能行業裡成為翹楚,依靠自身努力,得透過專職神明庇護,來實現所求。
應各行各業需求,以來,三百六十行中即有行業神祭祀傳統。
所謂「著神,著人」,反映天人相應觀念。
於業人員趨吉避兇心理,讓行業神信仰,建立基礎。
一位神尊,並非能作為單一行業守護神,例如:木匠和瓦匠,魯班祖師爺。
中藥業者農民,因相傳神農氏教導人民種植五穀,以及「神農嚐百草」傳説,供奉神農大帝祖師爺。
至於鼎鼎大名媽祖,神格提升「天后」崇高地位後,擴展成無所不能全能神。
她,既是航海神、漁民神,台灣全民守護神。
而身兼多職土地公,既管理土地,護衞鄉裏,看守墳墓、照顧田園,兼負礦業商業經營發展,可謂多職多能全方位服務。
台灣行業神士、農、工、商四大類之外,有其它類別,例如醫療、占卜、特種行業……,擁有各自行業神。
這些祭祀傳承,不但反映出行業行業神關係,凸顯台灣民間信仰社會人文特色。
文昌,本星官名,包含六顆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總稱。
古代星相家視文昌星主掌吉星,道教它尊為主宰功名祿位神,稱為「文昌」。
而隨著科舉考試制度產生盛行,文昌星君成為士人學子們崇拜文學神。
有關文昌信仰發展,星宿崇拜轉變成為帝君人格神形式,晉朝時戰死後封為「梓潼神」張亞子傳説有關。
後來,宋朝道士託梓潼神降筆而編撰《清河內傳》中,成為玉皇大帝任命掌管文昌府和人間祿籍神。
,文昌星梓潼帝君即主掌了功名祿位而二合一,成為現今普遍文昌帝君信仰。
在台灣,文昌帝君受到考生信奉,每逢考期,包含基測、學測、普考、證照考試…,能看到考生們準備著具有象徵意義供品來到文昌廟內祭拜,如取諧音相近「包中」—包子與粽子、象徵「」葱、「」芹菜、「彩頭」菜頭,並準考證影本放置供桌上,一一默禱,祈求能得到考試神眷顧庇祐。
信仰盛行之下,文昌帝君有擴充成「五文昌帝君」祭祀形式,即合梓潼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即呂洞賓)、魁星、朱衣五位文武全才神明祭祀,守護讀書人前途。
此外,有宋代朱熹、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五位理學家合併「五文昌」祭祀形式,一起接受信徒祭拜,此點反映了宋代理學家後世讀書人影響力。
俗稱孔夫子、孔子公,奉為儒家開創者,提倡有教無類,積極推動教育工作,後代學術影響,因而尊為「聖先師」,成為學生教師守護神。
過去孔廟春、秋二季要舉行祭孔大典,現今孔子誕辰日國曆九月二十八日舉行,政府定名教師節,感念孔子德化。
祭孔大典稱為「釋奠禮」,釋、奠都有陳設、呈獻意思,指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並且呈獻牲、酒祭品,對孔子表示崇敬意。
《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周朝時,學校每年要四季釋奠於先師,來表示尊師重道意。
但當時先師,並非指單一對象,對教育有貢獻而已世教師,是師生祭祀對象。
於孔子對教育貢獻影響,魯哀公其死後第二年(西元前478)下令曲阜孔子舊宅立廟,其生前使用衣、冠、車、琴、書冊保存起來,並且歲時祭祀,這是諸侯祭孔開始。
而後,釋奠對象孔子主,隋朝,孔子尊稱「先師」後,釋奠成為祭孔典禮專屬名稱。
,每年祭孔大典是國家祭祀典禮,總統中央及地方官員會參與祭拜。
民間過去有「拔智慧毛」習俗,認為祭孔大典上牛羊身上毛拔回家後,能增長智慧,因此,造成學生或家長爭奪拔毛現象。
現在取消拔智慧毛習俗,改麵線取代,象徵增長福壽,但原本所代表開智慧意義。
魁星,又名魁星爺、大魁夫子、魁星君,源於古代奎宿崇拜,讀書人守護神,是「五文昌帝君」之一。
魁星,原為奎星,為北斗星「璇璣杓」,即北斗七星第一第四顆星。
星官名,屬於二十八星宿之一,即西方白虎七宿第一宿,古人附會主管文運神,即「奎主文章」。
「奎」與「魁」同音,有「首」意,因而「魁」字取代,望文生義下,附會出「鬼」搶「鬥」詮釋,「鬼之腳右轉如踢北斗」形象化,塑造出一赤髮臉鬼,站立鰲頭之上,一腳後翹起如彎鈎,一手捧鬥,一手執筆造型,筆點定科舉中試者名字,此即「魁星踢鬥,佔鰲頭」由來。
所以,科舉中第稱為「魁」,如進士狀元及第稱為「大魁天下」,即「魁甲」,而舉人第一名解元,稱「魁解」,歷來讀書人有奉祀魁星信仰習俗,期求能奪得科試及第榮譽。
有關魁星信仰起源不可考,可知是宋朝時期開始流行,當時有「魁星樓」、「魁星閣」建築遍佈各地,樓閣內端坐一尊魁星踢鬥塑像,提供讀書人求拜。
而隨著科舉考試普遍盛行,寒窗苦讀學子希望能得到魁星爺眷顧,因而出現了魁星踢鬥畫像,提供學子們貼掛書桌之前,安撫考前心情。
,儘管科舉考試,取而代之,是各種大大小小、名目一分類考試,但不論是升學或是求職,對應考者來説,「奪魁」期望不變,因而魁星崇拜仍受到考生們歡迎。
神農大帝,相傳即為上古時期三皇中「炎帝」神農氏,發明瞭耒耜之術斧頭、鋤頭生產工具,並教導民眾種植五榖方法,視為農業神。
此外,民間盛傳神農氏嘗遍百草醫治民間疾病傳説,因此奉為醫藥神。
神農大帝有「五穀先帝」、「五穀先帝」、「五穀王」、「開天炎帝」、「先帝爺」、「慄母王」、「藥王大帝」尊稱,並以農曆四月二十六日其誕辰,各地奉祀神農氏廟宇都會舉行盛大祭典酬謝神明庇祐。
「感神龍而生炎帝」神話中,炎帝「人身牛首」造型出現,圖騰信仰盛行原始氏族社會階段,「牛」成為炎帝氏族圖騰象徵。
牛首造型代表著祂農業耕種關聯性,因此成為神像塑造上重點,在台灣,神農大帝頭角崢嶸、肩披樹葉、袒胸赤足安坐在巖上造型呈現,呈現了原始屬性,而手中執握稻穗,掌管五穀生產象徵。
至於黑色外貌,神農氏嘗毒草而中劇毒,以致全身發黑喪命傳説有關。
過去農業社會時期,神農大帝信仰盛行,台灣墾殖以來即屬農業經濟社會,且墾荒初期,民智開瘟疫肆虐,民間「五穀王」信仰。
而今,儘管台灣轉型工商業社會型態,但對神農大帝崇拜仍消失,提醒現代人要糧食、農民。
守護航海漁獲豐收海神信仰之中,天上聖母—媽祖是受台灣人愛戴。
《天妃顯聖錄》説,媽祖是宋代泉州府莆田人氏,為父母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得子,夢中觀世音賜予優缽花(或謂藥丸)吞食後懷胎而產下媽祖,出世後逾月哭,取名為默娘。
好學且朝夕禮佛,具有預知吉凶禍福感應能力,傳説得到玄通道人傳授「玄微秘法」,得神人「銅符」而驅妖除魔法術,降服了桃花山妖怪—千里眼順風耳,收為部將。
於廿八歲重陽節時,領玉帝之詔得道昇天。
可見媽祖信仰展現了佛道融合現象。
死後、使漁民免於災媽祖,得到鄉民立祠祭祀,成為航海守護神,神格宋代「女巫信仰」提昇到清代天后,成為位階女神。
庇祐航海,早期媽祖廟採面向大海、港口方式。
造型上,台灣媽祖有膚、、紅、金和白五種顏色,膚色是人體皮膚顏色塑造,黑色有二種説法,一是因為接受香煙祭祀薰染;一是麪媽祖兇悍,執行煞、捉妖鎮暴任務時會請麪媽祖出馬。
紅色代表喜氣、祥瑞,喜慶場合會迎多會請紅面媽祖坐鎮。
金色是神祇象徵色彩,白色媽祖是近年來迎中國大陸神像。
台灣媽祖信仰族羣移墾和台灣歷史有密不可分關係,無論是戰爭期間有巡海岸、接炸彈、救軍伕神蹟傳説,或是面颱風、洪水、地震、瘟疫危機展現著預警災難、阻擋震災、平息瘟疫功能,台灣無所不在媽祖廟,業務無包,舉、考試、事業、生育、農事…會祈求媽祖庇祐,儼然成為台灣全民守護神。
陸羽,字鴻,唐代品茶名家,著有《茶經》一書,為全世界第一部茶葉專書,中國茶業發展有貢獻,因而有「茶聖」、「茶仙」譽,茶農、茶商供奉為「茶神」。
生平喜愛結交名士、遊歷天下陸羽,遍賞各地名茶名水後,隱居於江西上饒,寫下史上第一部研究茶專著《茶經》。
如《新唐書˙陸羽傳》記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原、法、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
」,記錄了許多茶葉特性,採茶、烹茶、飲茶、茶具方法知識,而《茶經》一問世,受到各界喜愛,是文人雅士,如宋代陳師道《茶經》所寫序言即道:「夫茶著書,羽始。
其於世,亦自羽始。
羽誠於茶者!」盛讚陸羽茶業開創功。
死後即祀茶神供奉陸羽,最初並無廟宇祭祀形式,而是茶水販賣處掛上神像,或神像放置茶灶、茶具間,生意時候供奉祭品,時候茶水澆灌,可見唐時茶神供奉具有崇聖性。
其後才有茶神迎入廟宇、建有專廟祭祀陸羽廟出現。
陸羽成神崇拜發展,反映了其茶葉推廣影響,《茶經》中,茶相關耕種、歷史、採收、烘焙、煮茶、器具、品茗各種知識記錄下來,茶農、茶商供奉茶神之外,能讓民眾能品茗時候,多增加些知識趣味性。
魯班,稱魯班公,原名公輸般,春秋時期魯國人,因其國名而後人稱為、魯班。
文獻所載,魯班當時能工巧匠,技藝,楚國製造打仗雲梯、鈎武器,並發明可飛上天木鳥、可驅行前進木馬車記載。
其後代工匠建築影響,制定了「規」和「矩」,即丈量和畫線工具,如曲尺、墨斗,有其他鏟子、鑽頭、刨刀、鋸子木石工具,是後代工匠工具。
而擁有巧工發明能力魯班公,譽為「師府」、「巧聖先師」,成為木、石、瓦匠所供奉祖師爺。
魯班發明工具之中,魯班尺影響。
魯班尺,稱文公尺,一種可畫出直角曲尺,有一尺四寸四分,魯班生、、病、死、五字基礎,曲尺上區分出八格,代表八種運勢,依序為:財(錢財、才能)、病(有病災)、離(六親離散)、義(符合正義或行善)、官(官運)、劫(遭脅迫)、害(罹患)、本(本體或本位)八種運勢,每隔之內各有吉凶,紅字吉,黑字,以此做為建築房屋時標準。
死苦,是魯班為人建屋時極力避免原則,此法流傳。
可以説,魯班尺定義了某長度或距離之間產生吉凶效應,是陽宅建築、廚灶、神桌,古代工匠會魯班尺標示,樑高度、房面積、門尺寸定位吉字上,而循此趨吉避兇原則,成為風水運勢參考。
台中縣東勢鎮巧聖先師廟,創建於清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有二百多年歷史,台灣開基祖師廟,並以農曆五月七日誕辰日,各地土木、建築、營造及木器業者組團前來祭拜。
此外,有農曆十二月二十日魯班公誕辰説法,當日木工業者會休假並準備牲醴祭拜,祈求祖師爺庇祐工藝進行業順利發展。
荷葉先師稱芋葉先師,相傳巧聖先師魯班公得意門生,因為發明瞭水泥匠使用工具,所以水泥匠業奉祀祖師爺。
荷葉先師有關文獻記載,有一則荷葉先師仙人化身傳説故事流傳。
説師教人製瓦建造房屋,後來跟隨徒眾多,於先師技藝超羣,人人爭相求拜門下,見此情形,師説道:「若要吾,可隨我來。
」語罷後,跳入烈火燃燒窯內,仙化而去。
,眾人才知道師為仙人化身。
至於荷葉先師名號由來,説是師小腿部位有傷口結痂,但癒,因以荷葉、芋葉裹覆傷口上,所以得名。
祭祀上,荷葉先師並享有獨立廟宇祭祀,多配祀神形式。
如台中縣東勢鎮先師廟,主祀先師之外,有荷葉先師爐工先師(鐵匠祖師爺)配祀兩旁,而三位工匠祖師爺祭祀形式,凸顯了三位先師於工匠行業發展貢獻。
爐公,指負責掌管爐火製煉關神明,稱為爐公先師,爐灶、燒窯、打鐵鑄造工匠所供奉祖師爺。
老君,即老子,道教中尊奉為太上老君,《西遊記》中敍述老子有八卦爐可九轉煉製出金丹,而煉丹首要於爐火掌握,説流傳渲染之下,老子成為掌管爐火之神,爐火冶煉相關行業奉為祖師爺。
尉遲恭,字敬德,隋唐時期將領,民間流傳其相貌胡人,所以有胡敬德稱謂。
相傳其年鐵匠,擁有打鐵技藝,所以《玉匣記》中有:「胡敬德,傾煉爐火祖師」記載,因而鐵匠尊奉祖師爺。
另一説則發爐有關,相傳爐公先師三皇時代胡靖,奉女媧娘娘命,負責研究護火鍊鐵方法而發爐,並為黃帝煉銅鑄鼎,尊為爐公先師。
由此,金飾業、打鐵業、鑄造業爐火鑄鍊金、銀、銅、鐵者,胡靖祖師,業者火爐上方或一側,設置香案供奉先師,以求庇護其工作順利,每年農曆四月十三日爐公先師誕辰日,業者依例會準備牲醴進行祭拜。
蔡倫,東漢明帝時入宮,擔任黃門(位階小宦官)、中常侍,後任尚方令一職,負責掌管製作宮廷御用物品。
史載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即為蔡倫發明,因而造紙業者尊奉祖師爺。
透過原料製造方法改良,蔡倫創造出於攜帶取得書寫材質,於知識傳播普及有貢獻。
而製紙業尊行業守護神,並時祭祀,祈得到祖師爺庇祐。
女媧娘娘,即女媧氏,為三皇之一伏羲氏妹。
神話傳説中女媧是位神通女神,不僅具有一日七十化創造萬物神力,能摶黃土造人,即視為生育神,並帶有婚姻媒合象徵意義,奉為「禖」(即媒神)神。
女媧後代文明社會貢獻,便是制定了嫁娶禮節同姓不婚規範。
至於民間流傳「煉石補天」神話,成製傘業者供奉祖師爺。
神話中人首蛇身造型出現女媧娘娘,因為水神共工氏火神祝融之間戰鬥失敗,憤怒之下,共工氏以頭觸破支撐天地不周山,造成天柱折斷,土地缺陷,天空破了大洞,地面上水患蔓延,人間陷入災難。
女媧因而鍛鍊五色石來修補天破洞,並砍斷巨鰲腳做為撐天四柱,聚集蘆灰來埯息氾濫洪水,終於恢復了天地原貌。
由此補天神話,民間相信藉女媧娘娘神力,才能形狀構造像傘天修補並支撐起來,既然天破掉能夠使其回復原貌,何況是區區破傘呢?所以女媧娘娘視為傘發明者,成製傘業者守護神。
此外,台灣有女媧娘娘即九天玄女的説法,有九天女、元女、九天玄女娘娘、連理媽尊稱。
傳説天帝派遣九天玄女下凡,傳授黃帝兵信神符,製鼓獻策,制服了蚩尤。
而九天玄女神體一尊擴充到九尊,一説九天玄女九位連理媽中的麼妹,俗稱九媽,法力,香燭業者供奉守護神。
元代後,流傳神仙傳記中,趙公明瘟神以外,還是能取人性命八部鬼帥之一,並兼具維持公義、掌管利合財神。


延伸閱讀…
而其之所以能成行業神原因,其遭遇有關。
年時孫臏,追隨鬼谷子學習兵法統馭術,並得到秘傳《孫子兵法》十三篇。
出仕魏國時,其同門師弟龐涓因為忌妒而設計陷害,致使遭受刖刑黥面酷刑,後孫臏逃到齊國並受到齊威王重用,運用奇謀兵法弱濟強,使齊國能「借力取利,削魏強齊」,完成了「圍魏救趙」軍事策略,是,剷構陷他龐涓。
説孫臏原名賓,要下山前往魏國出仕之前,其師鬼谷先生賓字旁加一個「月」字臏,而臏字古代五刑之一,即除掉膝蓋骨、斷兩足刖刑。
鬼谷子預知未來孫臏遭受刖刑,故以此暗示,可惜孫臏未能提早破解。
而遭受刖刑上戰場指揮軍隊孫臏,受苦於不能行走雙腳,於是原始皮鞋基礎,紫檀木做為假腳,利用牛皮剪裁縫製出一雙筒皮靴,猶如今日馬靴。
穿上這雙高筒皮靴孫臏,雙腳得到了支撐力,於是能乘車指揮大軍,順利殲滅敵軍。
於發明瞭史上第一雙皮靴,孫臏製鞋業者尊奉祖師爺,是製作義肢者守護神。
台北縣鶯歌鎮「宏德宮」即以孫臏主祀神明,享有全台首座「孫臏廟」稱。
製鞋業者,用兵如神孫臏是軍人祈求兵法、開智慧神祗。
三國時期諸葛亮,字孔明,蜀漢琅琊郡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隱居於南陽隆中,智多謀,有「卧龍先生」稱。
後劉備感動而出仕,全力輔佐蜀漢大業,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留下了空城計、火燒環船、孔明借箭…精采謀略智取故事。
傳説中有孔明帶兵南征,途中無意間發明瞭饅頭而解除危機,因而糕餅業者供奉祖師爺。
説,諸葛孔明南征班師回蜀國時,酋長孟獲率領部下相送。
時值九月秋天,水位高漲時期,諸葛亮軍隊到達瀘水時,陰雲佈,狂風驟起,軍隊無法渡河而回報諸葛亮。
孟獲告知:「此水原有作禍,來者祭。
」諸葛問:「現在處於戰時,應用何物祭享?」回曰:「作禍,應以七七四十九個人頭,並黑牛白羊祭,風平浪靜,兼。
」諸葛亮再回:「戰役結束,怎可妄殺一人?」此時有一土人説:「例殺四十九顆人頭,則怨鬼自散。
」諸葛亮説:「本人死而成怨鬼,可一殺殺?我自有主意。
」。
為避免殺生,孔明想出了替代方法,招喚廚師宰殺牛馬,和麵粉塑成人頭形狀,內包牛羊肉以代之,名饅頭。
諸葛亮以此饅頭偽裝人頭來祭拜,結果既退,諸葛之兵得以過江順利回到蜀國。
由此發明饅頭傳説,諸葛亮糕餅業者奉為祖師爺,並於中秋節後舉行祭拜儀式,表達感激祖師爺保佑,使月餅糕點得以暢銷。
杜康,中國傳説中人物,善於造酒聞名,有指其釀酒發明者,因此後世杜康尊為酒神,成製酒業者供奉祖師爺。
有關杜康酒傳説,其一指杜康東周時期人,因為吃剩飯菜傾倒河邊桑樹洞裡,久而久之,樹洞內飄散出一股香氣,杜康便是受此啟發而釀造出酒。
另一説則指杜康黃帝時管糧官,他糧食放置掏空樹洞裡儲存,結果糧食發酵滲出水,杜康一嚐,這水有些辛辣,但爽口,稟告帝,黃帝命令造字倉頡這種水取名,即為「酒」。
這些流傳造酒傳説,史實盡相符,如史書中有儀狄造酒敍述,如《世本》:「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
作秫酒。
」酒醪,酒;秫酒,高梁釀成酒,儀狄夏朝創立者大禹時期人氏,杜康,夏朝中葉時期帶領中興復國人,年代晚於儀狄。
不論是杜康或儀狄,二者是釀酒高手,只是杜康造酒説民間普遍。
酒神杜康説傳播廣,文學領域中,杜康成為酒代名詞,如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名句,或是直接杜康命名酒品,因而成製酒業者普遍崇拜行業神
源起於崇拜土地神信仰,從上古時期有地神—社神祭祀,後發展到后土、土地神,而其神格地位高位降低到基層鄉裏守護神。
語説:「田頭田尾土地公」,土地神信仰移入台灣後,其發展演變超乎原鄉規模。
廟宇例,不僅有鄉野路旁可見小型祠堂、或以三塊石板疊起ㄇ字型象徵土地公,且台灣各廟宇無論供奉什麼主神有配祀土地公,入駐民家,成為個人家庭所供奉神明之一,此普及性其他神格高位神明可比擬。
台灣土地公扮演地方守護神之外,兼具農、商、工、礦業各行業守護神,視為財神爺,手捧如意、元寶造型,帶著微笑並人和氣生財感覺,成為商行普遍祭祀守護神。
隨著土地神信仰而起相關傳説深入民間,如土地公嘉慶皇帝遊台灣傳説、土地公與土地婆傳説、土地公救人退敵傳説、土地公虎爺以及蛇傳説…,不但流傳,搬上螢幕演出,發展成家喻户曉神蹟故事,形成台灣土地神信仰特色之一。
台灣各地每逢開春時節,前往土地公廟祭拜人潮湧現。
祈求福佑之外,「借發財金」、「換錢母」現象蔚為一股新興潮流,俗語有「求財神,有借有保庇」、「借財運,借走運」説法。
以南投縣竹山鎮「紫南宮」例,享有全台土地公銀行稱,想要借發財金信徒們,要通過祈求、擲筊儀式,取得土地公後才能借貸「發財金」。
信眾期待能土地公加持之下,錢變錢,帶來多財富,而結果,造成了財神土地公崇拜熱潮,成為受歡迎財神之一。
五路財神,指玄壇元帥趙公明及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位部屬組成財神崇拜,專司迎祥納福事。
無論是五路財神廟或是畫有五路財神像吉祥年畫,商業行號求財者信奉。
有關五路財神成神始末,源起於《封神演義》中姜子牙陣亡忠魂敕封結果:「乃封趙公明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喬有明,利市仙官姚邇益四神,迎祥納福,追捕逃亡。
」其中玄壇真君—趙公明,另有武財神專職,武將造型下,手中捧握金元寶即為財神象徵。
而四位部屬合併「五路財神」祭祀形式,反映財神信仰民間普遍受到歡迎之外,了民眾求財心理,是經濟衰退、失業潮峯時期,寄託於財神庇祐。
此外,五路財神有五路神的説法,「俗稱財神,其五祀門、行、中霤(土神)行神,出門五路得財」。
所謂五祀,即為祭祀户神、灶神、土神(中霤)、門神、行神意思;而行神,即為路頭,所以五路神即指東、南、西、北、中五方道路有財神意思,象徵出門五路,可得財吉祥意義,展現崇拜現象。
玄壇元帥即趙公明,稱玄壇爺、玄壇真君,武將身於《封神演義》中受封為武財神,專門庇祐財祿。
道教中記載其張天師徒,受命鎮守玄壇秩序,因而封為「正一玄壇趙元帥」,成為道教建醮祭壇中四大護法之一。
趙公明「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黑而多鬚,跨虎」形象出現,展現了武將威儀,成為近年來民間受歡迎財神,是追求財富商業界,玄壇爺是財神信仰最佳人選。
從史料中觀察趙公明身份執掌變化,出現東晉時期幹寶所撰寫《搜神記》,「上帝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為天帝派人間索取人命督鬼統領。
到隋朝,傳説趙公明成為到人間傳播疾病瘟神之一。
元代後,流傳神仙傳記中,趙公明瘟神以外,還是能取人性命八部鬼帥之一,並兼具維持公義、掌管利合財神。
延伸閱讀…
由此可知,元代,趙公明成為具有財神屬性神明,《封神演義》傳播影響下,武財神信仰普及。
台灣民間慣稱「玄壇爺」,因有「日精」傳説視火神,其厭惡特性,訛稱為「寒單爺」,由此產生了元宵夜「炸寒單爺」民俗活動。
而無論是神像或真人扮演肉身玄壇爺,要接受鞭炮洗禮,愈炸愈旺普遍心理下,相信「炸」儀式可以消災解厄,求得財運順利。
虎爺,有虎軍稱,獸性視為具有神威能力,成為崇拜對象,屬於崇拜中動物崇拜。
寺廟中神案下方有供奉虎爺,作為寺廟守護神。
傳説中有虎爺會咬錢來,因此是生意人,認為虎爺張著嘴便是叼財寶而來,所以成為財神之一。
有關虎爺祭祀與土地公、保生大帝傳説有關。
土地公傳説中,某山內有猛虎出沒危害,被害者掌管地域安寧土地公求救,不僅收服了猛虎,並成為土地公座騎。
所以俗語有「土地公做號,虎咬人」,表示土地公應許,老虎傷人,除非是非作歹壞人。
保生大帝「醫虎喉」傳説中,敍述一隻老虎某次吞食了一位婦人,不料喉嚨婦人骨頭卡住,吞嚥不得發出痛苦哀鳴,保生大帝,其醫治,老虎感念恩德而成謢衞,忠心守護保生大帝,所以俗稱「虎爺」。
而有一説指此虎是虎,所以稱「黑虎軍」。
台灣民間相信虎爺具有老虎威力,所以有驅逐厲疫和惡魔以及鎮護廟宇功用。
民俗療法中有流傳虎爺能治療小兒罹患「豬頭皮」(腮腺炎)功能,發病時,金紙來撫摸虎爺下額,這張金紙貼患部,相信能消腫痊癒,因為老虎會咬豬,因此,大人祭拜土地公時,往往會要小孩也向神桌下虎爺叩頭,祈求保護。
財神崇拜盛行現代,民間出現了小型虎爺造型,可懸掛胸前加強「咬錢增財」運氣,但有一項禁忌遵守,不能戴著虎爺進入廁所,否則會破功。
關聖帝君,即關公,前身為《三國志˙關羽傳》中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人。
隨著《三國演義》説流傳渲染,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忠義事蹟發展成民間信仰崇拜,歷代帝王褒揚敕封,明朝萬曆年間受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故稱關聖帝君。
儒、釋、道三教之中有封號祭祀,如道教稱蕩魔君、伏魔大帝,並以關公「第十八代玉皇大帝」奉為天公,躍升帝君尊;佛教奉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儒教尊為文衡帝君,五文昌之一文學守護神,並以發展出鸞堂信仰,藉由神明持筆揮鸞來闡述儒教倫理道德觀。
關帝崇拜展現了儒、釋、道合流民間信仰現象。
台灣關帝信仰普遍,民眾,對商人來説,合夥事業講求,營利主,因此,重義講信關公正是典範,故奉為行業神。
而一介武夫轉為救困扶危、忠肝義膽英雄人物,戰場上英勇表現外,關羽各項事蹟令人敬佩,如刮骨治毒事件中,醫師其受毒傷左臂進行刮骨去毒時,儘管血流如注部將聊天、下棋,神態自若一如。
因此,神像造型上以此英勇為特色,多以右手持青龍偃月刀、左手捻鬚坐姿呈現,好讀《左氏春秋》而有左手握《春秋》造型。
歷史人物變為普遍崇拜神明,主要是關帝形象符合了傳統倫理道德教忠教孝要求,由此延伸成為職司多元神祇,包含福祿、功名、病災、辟邪,成為招財進寶、庇祐商賈商業神,信徒會農曆正月十三或六月廿四日關公誕辰日舉行祭典,感謝關帝保佑。
九天玄女,叫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有九天玄女即女媧娘娘説法。
九天,即中央與八方,為四面八方意,因而九天玄女有天地間唯一女神意味。
台灣民間俗稱九天玄女為理媽,並發展媽、二媽、三媽九媽九尊神像,九天玄女九位連理媽中的麼妹,俗稱九媽,法力,香燭業者供奉行業守護神。
九天玄女原古代神話中人首鳥身女神,因而附會「簡狄食卵」商朝始祖傳説中鳥,後道教神化渲染下,成為於西王母女神,並以女性形象呈現。
《雲笈七簽》、《九天玄女傳》傳記中,有九天玄女黃帝師記載。
蚩尤逐鹿中原戰役期間,屢攻不勝黃帝陷入戰,善於佈陣法術九天玄女,領受天帝旨命下凡傳授黃帝六甲六壬兵信符、靈寶五符策驅使鬼神方法,並創造夔牛鼓八十面,幫助黃帝擊敗蚩尤。
民間信仰中九天玄女線香業祖師爺,其傳説有二:一是只要有香火地方,九天玄女會到來傾聽人間;相傳九天玄女父重病,無法服藥,祂中藥磨成粉狀後做成竹子狀,點燃讓父鼻子吸入,病癒,後人感念玄女孝心,中藥粉做成竹子狀,這線香由來。
因此,燭業奉祀九天玄女祖師,製業者會家中供奉神位,並農曆九月九日舉行祭祀儀式。
此外,傳説九天玄女帝製造指南車,因此有汽車製造業或銷售業者祂奉行業守護神。
呂洞賓本名嚴,字洞賓,號陽子,民間尊稱「孚佑帝君」。
儒教祂列五位「文昌帝君」之一,稱為純陽夫子、純陽大仙;道教傳言祂是八仙之一,尊為道天尊,説祂是道教陽派祖師,故稱純陽帝君;佛教稱「文尼」,認祂是菩薩之一。
身分複雜、身兼數職呂洞賓,民間理髮業者奉守護神,尊稱仙祖,其緣「臭頭仔洪武」故事有關。
説明太祖頭頂長瘡,侍韶他理髮時,弄膿瘡而遭殺戮,呂洞賓於是化身侍韶,他理髮並醫頭瘡,太祖感恩想要犒賞祂婉拒,呂洞賓只要了一支紅旗為識,此後理髮業者門口插立旗免除災禍。
天庭眾仙之中,「花邊新聞」神仙非呂洞賓屬,如追求何仙姑未遂、調戲名妓白牡丹,其中一段應是追求觀世音菩薩了。
傳呂洞賓見觀世音端莊美麗,想盡辦法要娶祂妻,觀世音拒絕,而求歡拒呂洞賓因而懷恨心,自此看到熱戀中情侶心生妒嫉,設法拆散他們,因此民間有情侶不可到呂洞賓廟禁忌,免得仙公觸景傷情,讓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製造「無言結局」。
有居心不良無情郎,因為找不到分手理由而帶女友到仙公廟膜拜,希望仙祖使他們分開。
由此可見,呂洞賓通俗化人性,讓人感受到神仙與凡人之間,只是一線隔,而世俗過是一念之間而已。
聚寶尊王,稱招財爺、財神爺,「聚」與「七」發音相近,有七寶尊王稱,為金店、銀樓、珠寶業者、銀行業者供奉守護神。
佛教經典中有輪王七寶説,七寶指是七種寶物,但各經書中記載七寶內容略有不同,大致上有金、銀、琉璃、瑪瑙、玫瑰、琥珀、玻璃、珊瑚、珍珠、硨磲(即海大貝)十種。
有關聚寶尊王記載,傳説其航至海外,獲得了上述十種寶物後歸回,賺進了億萬金錢而成為富翁。
這些珍寶屬於金屬,不僅是金銀珠寶業者製造販賣商品,是聚寶尊王是專職無其他職務神明,因而金銀珠寶業供奉行業守護神,相信能庇祐業者生意興隆,招來滾滾不絕財富。
在台灣,有業者認為「聚寶尊王」即為銀匠祖師爺「歐歧佛」,或是銀行金融業者祖師爺「文財神」乾説法,但並未能提出行業有密切關係記載。
另有一説指聚寶尊王明代沈萬山,相傳他擁有能生出金銀財寶聚寶盆,可敵國,遭明太祖畏忌而發配充軍,並聚寶盆打碎。
於金銀珠寶業者來説,相信「聚寶尊王」名進行供奉,無論本尊身分誰,能保佑行業。
守護航海安全海神信仰中,台灣盛行媽祖崇拜之外,有水仙尊王,簡稱水仙王,包含一尊五尊神體形式,船員、航海業者供奉守護神。
鬱永河《海上紀略》中有:「水仙者,洋中神」記載,水仙尊王即為海神。
相傳過去往來在台灣大陸之間船隻,遇上風巨浪,只要採用「划水仙」方法,即眾口發出如鑼鼓聲音,並以手夾上一根筷子,裝成船槳,表現出划船樣子,可以化險夷,靠岸。
可見最初屬於崇拜現象,後轉變成人格神崇拜信仰。
台灣漁業港口貿易盛行年代,主要港口附近多有水仙尊王廟宇建立,供奉水仙王神像大禹主,五尊者則加上伍員、屈原、王勃、李白四位配祀神。
五位成神原因,大禹治水功績奉為水神之外,其餘四位死因水有關:伍員即春秋吳國伍子胥,讒言而夫差賜死,屍體丟棄錢塘江;戰國時期屈原,楚懷王放逐後不得志,投入汨羅江而死;唐朝詩人王勃,乘舟時遇上風浪翻船溺死;詩仙李白傳説飲酒過量,撈起水中明月溺斃。
四人因此而奉為水神。
此外,有項羽列為水仙尊王之一,因其兵敗於烏江自刎故。
儘管現在台灣水仙尊王信仰程度不及媽祖信仰普遍,但是航海、漁民心寄託神,台灣建廟,是位今日台南市神農街「水仙宮」。
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稱為真武大帝、北極大帝。
北斗七星星辰崇拜,後轉成了人格神信仰,發展出屠夫放下屠刀、修道成神故事,因而屠宰業者奉為行業守護神。
有關玄天上帝傳説很多,其中流傳屠夫成神,是屠宰業奉祖師爺原因。
傳説成神前天上帝,因為殺生過多,感到罪孽深重,放下屠刀,上山修行,遇到一位仙人告之:「山中有一婦人分娩請前往相助。
」山中看見一名婦人手抱嬰兒,請求他代為清洗產後穢物。
他河邊洗濯時,河水洗汙濁,忽見河中浮現「玄天上帝」四字,頓悟,再回首不見婦人,知道婦人是觀音化身,要感化他,於是舉刀剖腹,掏出內臟想要洗清罪孽,觀音受到感動,於是渡化他成仙,號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神像造型很多樣,但有一個特徵,手持七星劍、左足踩龜、右腳踩蛇,此得道後傳説有關。
他剖腹掏出、棄於河內腸胃,吸收天地日月精華,轉變成為龜精、蛇精,危害人間。
玄天上帝認為禍害己出,應該負責解決,因而呂洞賓商借寶劍,下凡制服並收為部屬,自此左腳踩龜、右腳踩蛇,民間稱「龜聖公」、「蛇聖公」,陪祀。
是,民間傳説呂洞賓身揹劍鞘但有寶劍,説因為玄天上帝借劍不還緣故。
玄天上帝崇拜,到明朝時期朱元璋及永樂皇帝自稱是「玄天上帝」轉世,藉宗教信仰收攏人心,因為帝王提倡,造成全國各地建廟祭祀真武現象,使得信仰熱潮達到峯。
稱相公爺、雷元帥,南管戲班北管樂西皮派社團及布袋戲、皮影戲、南部傀儡戲、歌仔戲、彈戲劇團尊奉祖師爺。
有關田都元帥身分問題,歷來説法紛紜,學者研究,應為唐玄宗時樂工雷海青,而成為音樂神發展有説法。
據載,天寶年間雷海青擔任朝廷樂工,管領梨園子弟,安史時,玄宗兵敗出走,雷海青被俘,安祿山召其入宮演奏時,雷海青築攻擊安祿山,事敗殺,死後尊為「音樂神」。
另一説法雷海死後,安祿山造反,唐玄宗逃奔四川避難,雷海青一路護佑唐明皇,並於時刻保駕,每次空中會浮現「田」二字旗幟,因此後人奉為「田都元帥」,尊為音樂守護神。
有很多人像我以前一樣,因為缺乏敬神祭祖常識,不知該怎麼拜拜,如今要我教大家如何敬拜神明和祭拜祖先,心虛和無奈。
這十年來,將平日學習心得以文字敍述,介紹敬拜求神規矩和方法。
拜神求神表達,心誠。
所以,拜神求神是講條件,心有藏私神靈即離。
神明許願是表示你自己要行善努力方向,即使如願或不能如願,要懷著心面自己處境,不可怨天尤人怪神。
好事事可得!敬拜神明原則是「心行實踐,於跪拜」。
神明是自己所從出的祖先,而祖先是「自身出的長輩」,有他們會有你,我們祭拜祖先要用跪,是表現孝禮、是敬天法祖基本精神,祖先大,祖先是主人,家神是客人,敬拜家神神明祭拜祖先,只是看個人信仰習俗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