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拜的神明」是指東亞民間信仰中在家中供奉的神祇,是保護家宅的重要存在。根據《周禮》、《禮記》,最早記載了五祀的神明,包括門神、户神、行神、灶神和中霤。這些信仰可以追溯到戰國晚期,當時人們已經開始對室中、户、行和門等神明進行崇拜。在後來的年代,祭祀形式有所變化,並增加了司命和厲等神明,形成了「七祀」的信仰體系。家神信仰在東亞地區有著深厚的根基,它不僅體現了人們對家庭的重視,也代表著人與神明的聯繫。
華人家神信仰與供奉
【提醒】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建議更新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家神概述
家神是指華人(漢族)在家中供奉的神祇,雖然這些神祇也有一些被其他民族所尊崇,但並非都作為家神供奉。以下列舉華人常見的家神,但需注意的是,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信仰與習俗。
家神類別 | 説明 |
---|---|
房屋建築物之神 | 此類家神起源於泛靈信仰,認為萬物都有神靈,山有山神,樹有樹神,家裡的門有門神,灶有灶神。《周禮》記載的五祀即屬此類。 |
私宅供奉之神明 | 相對於公廟供奉的神明,供奉在自家廳堂的神明被稱為家神。家人應每天向家神上香、換茶水並請安問候,以保持家神的靈力,使其能夠聆聽家人的心聲、願望和祈求,進而協助家人解決問題,提升家運。 |
家神的供奉與交流
【注意】家神供奉源於傳統信仰,建議根據當地習俗和個人信仰進行。
如果家裡供奉的家神來自祖廟的善靈,除了每年進香時需要回到祖廟覆命,檢視一年的香火情況、解決問題的數量和家人的平安程度外,平時每一天家人仍需向家神上香、換茶水和請安問候,以保持家神的靈力。
如果家裡供奉的家神不是來自祖廟的善靈,而是上天指派來的靈體,那麼在12月24日清囤後,家神需回到上天覆命,12月26日接神時再返回家中繼續作為家神。因此,家人仍需每天向家神上香、換茶水和請安問候,以維持家神的靈力和與家人的交流。
【提醒】以上資訊僅供參考,實際的信仰和做法可能因地區和家庭而異。建議尊重當地傳統和文化。
家裏拜的神明是我們家族的傳統,是我們家人虔誠信奉的守護神。每天早晨和晚上,我都會立刻走到供桌前,向家裏拜的神明祈禱。神明的面前供奉着各種吉祥物和燭台,閃耀着聖潔的光芒。
每當我遇到困難或者要感謝神明的庇佑時,我都會親手燃起一對香燭,虔誠地禱告。在這個祈禱的過程中,我會對家裏拜的神明表達我的心願和感激之情。
家裏拜的神明是我們家族的守護神,他被認為是我們家族的靈魂和使者。從古代開始,我們家族就將神明看作是我們守護家庭和保佑平安的象徵。他是我們家族的象徵和代表,被我們家人一直供奉着。
我小時候曾聽祖輩們講述關於家裏拜的神明的故事。這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相傳我們的祖先在很久以前開始拜神明,希望能夠獲得神明的庇佑和保佑。因此,家裏拜的神明成為了我們家族的信仰和傳承。
家裏拜的神明是我們家人的精神寄託,也是我們信仰的核心。每當我們面臨重大抉擇或者遇到困難時,我們都會默默地向家裏拜的神明祈禱。我們相信他會聽到我們的禱告,並給予我們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家裏拜的神明是我們家族的榮耀和自豪,他象徵着我們的血脈和傳承。我們每個家庭都會在家裏設置一個神台,供奉着家裏拜的神明。每天清晨,我們會焚香向神明禱告,祈求他給予我們平安和幸福。
對於我們家族來説,家裏拜的神明是我們與祖先溝通的橋樑。我們相信神明會傳達我們的祈禱和願望給我們的祖先,祖先會保佑我們家族的興旺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