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韻》胡安切,,匣。
](9)害怕,畏懼。
《國語字典》中漢字“寒”注音為ㄏㄢˊ,拼音hán,部首宀,12筆畫,意思是(1)秋冬時天氣季節。
與「暑」。
如:「寒假」、「寒暑易節」。
(2)。
~衣。


〔寒〕字造字法是會意。
金文外面是“宀”( mián ),即房屋;中間是“人”;人左右兩邊是四個“草”,表示很多;下面兩橫表示“冰”。
是一種感覺,人們雖能感覺到,但是看不見。
於是古人採用上述四個形體來創造這個字,人踡曲室內,草避寒,表示天氣。
本義是,。
〔寒〕字倉頡碼是JTCY,五筆是PFJU86,PAWU98,四角號碼是30303,鄭碼是WDOT,中文電碼是1383,區位碼是2614。
〔寒〕字UNICODE是U+5BD2,位於UNICODE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基本漢字),10進制: 23506,UTF-32:00005bd2,UTF-8:E5 AF 92。
〔寒〕字《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序號2780,屬常用字。
〔寒〕字義詞是,反義詞是暑、、熱,異體字是㥶、𡫙、𡫜、𡫮、𡫾、𣽬。
①,與“暑”。
例如~冬。
~色。
~衣。
~冽。
~帶。
~戰。
~噤。
~食(節名,前一天。
古人這一天起生火做飯,有地區作“寒食”)。
~喧。
~來暑往。
唇亡齒~。
③,有時用作謙辭。
例如~門。
~傖。
—— 《左傳·哀公十二年》享司寒。


延伸閱讀…
~窗(喻學習環境)。
~酸。
~士(舊指讀書人)。
1.會意。
金文外面是“宀”( mián ),即房屋;中間是“人”;人左右兩邊是四個“草”,表示很多;下面兩橫表示“冰”。
是一種感覺,人們雖能感覺到,但是看不見。
於是古人採用上述四個形體來創造這個字,人踡曲室內,草避寒,表示天氣。
本義:,。
引證 :寒,凍。
—— 《説文》涼是始,寒是。
—— 《列子·湯問》注乾寒。
—— 《·説卦》若不可尋,亦可寒。
—— 《左傳·哀公十二年》享司寒。
延伸閱讀…
—— 《左傳·昭公四年》北方曰寒風。
—— 《呂氏春秋·有始》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
—— 《論語·子罕》飢渴寒暑,是事之變。
—— 《莊子·德充符》寒光照鐵衣。
—— 《樂府詩集·木蘭詩》寒雨連江夜入吳。
——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悽神寒骨。
—— 唐· 柳宗元《小丘西小石潭記》心憂炭賤願天寒。
—— 唐· 白居易《賣炭翁》引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 《燕歌行》引證 :花寒鸚鵡病,春去杜鵑愁。
—— 張可久《小山樂府》引證 :若是王以十成鄭, 梁氏寒心。
—— 《戰國策·秦策四》寒心酸鼻。
—— 《高唐賦》。
注:“寒心,謂戰慄。
”引證 :《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後雕。
”唐•白居易〈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共?”引證 :唐•杜甫〈茅屋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庇天下寒士俱顏。
”引證 :《經•繫辭下》:“寒往暑來,暑往寒來,寒暑推而歲成焉。
”3.姓。
如夏朝有諸侯寒浞,漢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