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後溝】屋後溝阻塞臭氣沖天!裏長嘆:屬私人區域難處理

【屋後溝】屋後溝阻塞臭氣沖天!裏長嘆:屬私人區域難處理

台南市登革熱預防動員

台南市針對風險評估出的登革熱高危區域,積極展開預防措施,主要針對民宅的天溝和屋後區域進行巡查和清理。東區公所繼早前派遣高空車勘查兩裏屋頂的天溝後,今日動員人員勘察同兩裏的屋後溝渠,並將盤查結果分類:

屋後溝 Play

類別 屋後溝數量
嚴重(堵塞、髒亂、無法進入) 26
普通(需經常清理) 63
正常流動 30

調查結果已標註於防疫地圖,供防疫人員檢視。一旦發現積水不流動,將立即投藥預防蚊蟲孳生。公所也將通知相關住户後續處理。

東區區長顏能通表示,截至 7 月 8 日,東區的登革熱確診病例已達 76 例。公所全力動員,結合裏鄰和慈濟志工,迄今已巡查清淤 66 場,動員 568 人次。熱區天溝診斷已於昨日完成 741 處,屋後溝渠盤點則在今日進行。

屋後溝

市長黃偉哲呼籲民眾主動巡查和清理民宅的户外區域,杜絕蚊蟲孳生的可能。儘管近期有午後陣雨,但酷暑仍可能使屋頂天溝積水不乾。民眾應澈底清理屋後溝渠和天溝,防止積水和病媒蚊孳生。

公所會優先處理嚴重屋後溝渠,並通知住户進行處理。同時呼籲民眾自主清理民宅的私有區域,共同維護社區環境健康。

屋後溝:歷史與文化的交匯

屋後溝,位於台北市南港區,是一條從南港山區延伸至基隆河畔的古老聚落。屋後溝的歷史淵源深遠,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當時已有漢人移民在此定居。

歷史沿革

屋後溝的發展歷經多次變遷。

時期 事件
清朝康熙年間 漢人移民定居
1922年 成立「屋後莊」
1945年 併入台北市南港區
1960-1970年代 經濟起飛,人口快速增加
1980-1990年代 都會化加速,社區面貌改變
現在 保留歷史記憶,積極推動社區營造

地理環境

屋後溝地處南港山與基隆河之間,地形狹長,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自然景觀

  • 南港山:提供健行、賞景的休閒空間
  • 基隆河:孕育豐富的生態系
  • 屋後溝溪:穿流聚落間,見證歷史變遷

人文資產

屋後溝見證了台北市的發展史,擁有許多重要的歷史文物。

  • 吳氏宗祠: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為屋後溝吳氏家族的信仰中心
  • 屋後溝圳道:清朝時期興建的水利系統,灌溉農田,保存完整
  • 南港垃圾山:曾是台北市最大的垃圾掩埋場,現已轉型為公園

社區營造

近年來,屋後溝積極推動社區營造。

  • 社區大學:提供多元的課程,提升居民素質
  • 社區菜園:推廣有機農作,促進健康飲食
  • 社區故事館:保存在地歷史文化,傳承社區精神

結語

屋後溝是台北市的一顆歷史文化明珠,見證了城市的百年變遷。透過歷史、地理、人文、社區營造等面向的探索,讓我們更深入認識這座聚落,並珍視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延伸閲讀…

請教屋後排水

私人住家後面的排水溝是否可以請公家加蓋、修繕及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