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搞懂平聲仄聲分辨 讓詩詞創作更上手
每次看到古詩詞就頭痛嗎?其實掌握平聲仄聲分辨一點都不難!台灣人學這個特別有優勢,因為我們平常說的閩南語、客家話裡都還保留很多古音。平仄就像是中文的節奏感,把這個搞懂之後,讀唐詩宋詞會突然變得很容易,自己寫對聯也更有fu喔!
先來講最基礎的,平聲就是發音平穩、可以拉長的音,像「媽」、「麻」這種;仄聲就是有高低變化的音,像是「馬」、「罵」。現代國語的一二聲算平聲,三四聲算仄聲,但要注意有些字古今讀音不一樣,這時候就要查一下韻書才準確。
聲調類型 | 現代國語 | 例子 | 古漢語分類 |
---|---|---|---|
平聲 | 第一聲 | 天、書 | 平聲 |
平聲 | 第二聲 | 明、華 | 平聲 |
仄聲 | 第三聲 | 水、好 | 上聲 |
仄聲 | 第四聲 | 去、月 | 去聲 |
仄聲 | 入聲字 | 白、學(閩南語) | 入聲 |
說到入聲字特別有趣,這些字在國語裡已經消失了,但在台語裡還活得好好的!像是「竹」、「菊」、「國」這些字,用台語念會發現它們都是短促的收尾,這就是古時候的入聲。寫詩詞的時候,這些字通通要算仄聲,所以會講台語的朋友反而更容易判斷平仄呢!
平常練習可以從簡單的五言絕句開始,像是「床前明月光」,用國語念是「ㄔㄨㄤˊ ㄑㄧㄢˊ ㄇㄧㄥˊ ㄩㄝˋ ㄍㄨㄤ」,平仄就是「平平平仄平」。手機現在也有很多app可以幫忙檢查平仄,像是「詩詞助手」之類的,輸入文字就會自動標示平仄,對初學者來說超級方便。不過建議還是要自己多念多感受,才能真正掌握這種語言的音樂性啦!
平聲仄聲到底是什麼?台灣人學詩詞必知基礎
每次看到古詩詞都覺得很美,但唸起來總覺得哪裡卡卡的?其實關鍵就在「平仄」啦!這就像我們現在說話的聲調,古人寫詩可是超講究這個的。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讓大家秒懂這個台灣人學詩詞一定要知道的基礎概念。
先來個簡單對照表,把古代四聲和現代注音聲調對應起來:
古代四聲 | 現代注音聲調 | 平仄分類 | 舉例字 |
---|---|---|---|
平聲 | 第一聲、第二聲 | 平 | 天、陽 |
上聲 | 第三聲 | 仄 | 水、海 |
去聲 | 第四聲 | 仄 | 月、夜 |
入聲 | 短促音(部分方言保留) | 仄 | 竹、白 |
其實平仄就是古人把字分成兩大類:平聲像平坦的路,唸起來可以拉長;仄聲像有高低起伏,唸起來比較短促。台灣人學這個有個優勢,因為我們還保留很多入聲字(像「一」、「六」這種短音),這些在國語裡都算仄聲。平常唸唐詩時可以注意看看,像是「床前明月光」這句,光從聲調變化就能感受到那種抑揚頓挫的美感。
知道平仄後,下次看到詩詞格律就不會霧煞煞了。比如五言絕句常見的「仄仄平平仄」,其實就是在告訴你每個字要選什麼聲調的字。雖然現在寫詩不用這麼嚴格,但懂得這個原理後,你會發現古人寫詩真的超講究,連聲音都要完美搭配意境呢!
為什麼寫對聯要懂平仄?台灣傳統文化小知識
過年貼對聯是台灣人熟悉的習俗,但你知道為什麼寫對聯要講究平仄嗎?這其實跟中文的聲調美感有關啦!平仄就像是對聯的節奏感,讓文字唸起來順口又好聽。台灣傳統的對聯文化中,平仄搭配得當,整副對聯才會既有意境又有韻律,不然就像唱歌走音一樣怪怪的餒~
平仄簡單來說就是把中文字分成「平聲」和「仄聲」。古時候的發音和現在有點不同,但現代我們還是可以用國語的四聲來判斷:
聲調類型 | 現代國語例子 | 平仄分類 |
---|---|---|
第一聲 | 天、花 | 平聲 |
第二聲 | 陽、華 | 平聲 |
第三聲 | 美、好 | 仄聲 |
第四聲 | 樂(快樂)、大 | 仄聲 |
寫對聯的時候,上下聯的每個字最好平仄相對。比如上聯某個字是平聲,下聯對應的位置就要用仄聲,這樣讀起來才有抑揚頓挫的感覺。像是經典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你仔細唸唸看,是不是平仄交錯很有節奏?
台灣有些廟宇或老宅的對聯還保留這種傳統,下次看到可以留意一下!而且啊,平仄不只用在對聯,古詩詞也超講究這個。雖然現代人寫對聯不一定嚴格遵守,但懂一點平仄規則,寫出來的對聯真的會更有味道喔~
另外補充,台語的八聲調其實更接近古音,所以用台語唸傳統對聯,平仄的韻律感會更明顯。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老師傅堅持用台語來檢查對聯是否工整呢!
台灣人學平仄最常犯的3個錯誤,你中了嗎?其實平仄沒想像中那麼難,但就是有些小細節容易讓人忽略。今天就來聊聊大家最常踩的雷區,特別是我們台灣人在學古詩詞或寫對聯時,一不小心就會犯的毛病。
首先就是「入聲字搞不清楚」,這個真的超多人中招!台灣閩南語還保留不少入聲字,像「食」、「白」這些字,用台語唸短促有力就是入聲。但現在年輕人習慣用國語思考,常常把入聲字當成平聲在用。比如「一」明明是入聲(仄聲),有人卻把它當平聲,這樣整首詩的格律就亂掉了啦。
第二個常見錯誤是「多音字判斷錯誤」,中文裡很多字有不同讀音,平仄也會跟著變。像「看」字,在「看見」時是仄聲,但在「看護」時卻是平聲。還有「重」字也是,念「ㄓㄨㄥˋ」是仄聲,念「ㄔㄨㄥˊ」就變平聲了。這種時候真的要查清楚,不能靠感覺亂猜。
最後一個是「現代讀音影響判斷」,有些字的古今讀音不一樣。比如「車」在古音是ㄐㄩ(平聲),現在讀ㄔㄜ(也是平聲)好像沒差,但像「斜」古音讀ㄒㄧㄚˊ(平聲),現在讀ㄒㄧㄝˊ(還是平聲)雖然結果相同,但其他字可能就會出問題。
這邊整理個簡單表格,幫大家快速對照常見的平仄問題:
常見問題 | 例子 | 正確平仄 | 錯誤判斷 |
---|---|---|---|
入聲字忽略 | 一、白、食 | 仄聲 | 當平聲 |
多音字混淆 | 看(ㄎㄢˋ/ㄎㄢ) | 依詞性 | 統一判斷 |
古今讀音差異 | 車(ㄐㄩ/ㄔㄜ) | 查古音 | 用今音 |
其實學平仄最怕的就是懶得查證,現在手機這麼方便,遇到不確定的字隨時都能查古音韻書或平仄檢查工具。多讀多練自然就會越來越熟悉,下次寫詩或對對聯時,記得避開這三個地雷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