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搬家在挑床架,才發現原來床板學問這麼多!以前都以為隨便買個床架就好,結果躺下去才發現床板根本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關鍵。特別是租屋族或是小資族,選對床板真的差很多,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經驗。
先說說最常見的兩種床板材質,我自己做功課時整理了一個簡單比較表:
材質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合族群 |
---|---|---|---|
實木床板 | 耐用、支撐力強、透氣性好 | 價格較高、重量重 | 預算充足、重視品質的人 |
排骨架 | 價格親民、輕便好搬運 | 支撐力較弱、容易有異音 | 租屋族、預算有限者 |
密集板 | 價格最低、款式多樣 | 不耐潮、使用壽命短 | 短期使用、臨時需求 |
記得前陣子睡朋友家的排骨架床板,翻身時那個吱吱喳喳的聲音真的有夠惱人,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間距太寬的問題。專業師傅說,排骨架的間距最好在5公分以內,不然床墊容易下陷,對脊椎也不好。這點真的超重要,特別是現在很多人都買獨立筒床墊,如果床板間距不對,再好的床墊也是白搭。
說到床板厚度,很多人會忽略這個細節。我問過家具行老闆,他說實木床板至少要1.8公分以上才夠力,不然用沒幾年就會開始變形。之前貪便宜買過1.2公分的,結果才半年中間就凹陷,睡覺時總覺得往中間滑,超級不舒服。現在學乖了,寧願多花點錢買厚實一點的,畢竟每天要睡8小時,這錢真的不能省。
還有一個小撇步要分享,就是床板跟床架的搭配。有些便宜的床架附的床板根本是裝飾用,薄薄一片根本撐不住。後來我都會特別檢查床板跟床架之間的固定方式,最好是能有中間支撐腳的設計,這樣整片床板的受力才會平均。特別是雙人床,如果中間沒有支撐,很容易睡到一半就垮掉,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最近很流行那種韓系簡約風的床架,看起來很美但很多都只有四周有框架,中間完全沒支撐。這種真的要三思,除非你打算直接鋪床墊在地上睡。我表妹就中招過,買回來才發現根本沒辦法單獨使用,最後還得另外訂製床板,整個超麻煩。所以現在買床架都會先問清楚床板的配置方式,免得花冤枉錢。
最近在幫家裡換新牀,發現「牀板怎麼挑?5種常見材質優缺點大公開」這個問題真的超重要!畢竟每天要躺8小時,選錯材質不只睡不好,還可能影響健康。今天就來分享台灣常見的牀板材質,用最在地的角度幫大家分析,讓你挑牀板不再頭痛~
首先是最常見的木質牀板,台灣天氣潮濕,實木雖然質感好但容易變形,建議選經過防潮處理的松木或柚木。預算有限的話,合板也是不錯選擇,但要注意甲醛含量是否符合標準。再來是金屬牀板,像不鏽鋼或鐵製的,優點是耐用又通風,特別適合怕熱的人,不過冬天會覺得比較冷,而且翻身時可能會有聲音。
排骨架牀板這幾年很紅,間隙設計讓牀墊透氣性更好,但要注意間距不能太大(最好小於5公分),不然獨立筒牀墊容易變形。另外平板式牀板支撐力最均勻,適合喜歡硬牀的人,但通氣性就比較差,夏天可能會覺得悶熱。最後是電動牀板,可以調整角度真的很方便,不過價格高很多,而且機械結構用久了可能會有故障問題。
材質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合族群 |
---|---|---|---|
木質牀板 | 自然溫潤、價格適中 | 怕潮濕、可能含甲醛 | 預算有限、喜歡木頭質感 |
金屬牀板 | 耐用通風、不易變形 | 冬天較冷、可能有噪音 | 怕熱、追求耐用性 |
排骨架 | 透氣性好、分散壓力 | 間距大易損壞牀墊 | 使用獨立筒牀墊者 |
平板式 | 支撐力強、穩定性高 | 通氣性差、較笨重 | 喜歡硬牀、脊椎不好 |
電動牀板 | 可調角度、功能多元 | 價格高、維護複雜 | 有特殊需求、預算充足 |
實際挑選時除了材質,也要注意牀板的厚度和支撐條數量。像台灣氣候潮濕,建議選離地至少15公分的設計,避免牀底積灰塵又難清理。另外現在很多傢俱行都有展示品可以試躺,記得現場體驗看看支撐性,畢竟每個人對軟硬的感受差很多。如果是給長輩用的,平板式會比排骨架更適合;情侶或夫妻同牀的話,就要考慮翻身時會不會有聲音影響睡眠。
為什麼我家的牀板老是吱吱叫?解決方法在這裡
半夜翻身突然聽到「吱吱」聲真的超煩der~尤其是想好好睡覺的時候,那個聲音簡直讓人崩潰!其實床板會叫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螺絲鬆了、木板變形,或是床架接合處摩擦造成的。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解決方法,讓你跟吱吱聲說掰掰!
首先檢查一下床架螺絲有沒有鬆脫,這是最常見的原因。拿個螺絲起子把每個接合處都鎖緊,記得不要太用力免得滑牙。如果是木板變形導致摩擦,可以在接觸面貼上防滑墊或絨布膠帶,減少摩擦聲。
常見床板異音原因與解決方式對照表
問題類型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法 |
---|---|---|
金屬摩擦聲 | 螺絲鬆脫、金屬接合處生鏽 | 鎖緊螺絲、噴WD-40潤滑 |
木板摩擦聲 | 木板變形、接合處不平 | 貼防滑墊、用砂紙磨平 |
彈簧聲 | 床墊彈簧老化 | 更換床墊或加鋪記憶棉 |
如果是老舊木床架,建議檢查床板條有沒有斷裂或變形。有時候只是單純因為濕氣讓木材膨脹,這時除濕機就派上用場啦!另外也可以在床架四個角墊上硬幣或橡膠墊,調整水平減少晃動。
床墊本身也可能是兇手喔~尤其是用很久的彈簧床,裡面的彈簧疲乏就會發出聲音。這時候可以考慮把床墊翻面試試看,或者直接換張新床墊。預算有限的話,先在床上鋪一層厚棉被也能暫時改善。
新手買牀板必看!尺寸挑選懶人包來啦~第一次買牀板真的會霧煞煞,到底要買多大才不會踩雷?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常見的牀板尺寸,還有超實用的挑選小技巧,讓你一次就買對不用再跑第二趟!
首先要注意的是,台灣牀板尺寸跟牀墊是綁在一起的,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規格。這邊整理一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尺寸名稱 | 實際尺寸(公分) | 適合人數 | 備註 |
---|---|---|---|
單人牀 | 91×188 | 1人 | 學生租屋最常見 |
標準雙人 | 152×188 | 2人 | 台灣主流尺寸 |
加大雙人 | 182×188 | 2人 | 空間夠建議直上 |
特大雙人 | 182×212 | 2人 | 身高較高者適用 |
兒童牀 | 75×160 | 小孩 | 要注意成長速度 |
挑選時除了看尺寸數字,還要記得量一下房間實際空間喔!建議牀板四周至少留60公分走動空間才不會卡卡的。如果是租屋族,更要先確認房東提供的牀架尺寸,有些老房子會用特殊的日式規格,買錯就尷尬了啦~另外現在很多牀板都可以客製化尺寸,如果預算夠的話也可以考慮,但記得要提前2-3週訂做才來得及。
買牀板最怕就是送到家才發現尺寸不合,建議大家可以先在房間用膠帶貼出牀板範圍,實際感受一下大小。特別是雙人牀,如果兩個人睡的話,標準雙人其實會有點擠,現在越來越多人直接選加大雙人,睡起來真的舒服很多!如果是給小朋友買,也要考慮到成長速度,有些爸媽會直接買單人牀尺寸,這樣可以用比較久不用一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