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姓是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58位大姓,廖姓台灣省第18大姓,俗稱廖。
人口多,有487萬左右,佔全國漢族人口0.37%。
,廖姓源流多,出自己姓,為上古時期廖叔安後裔,國名氏;二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子伯廖之後裔,封邑名氏;三是出自偃姓,堯、舜賢臣皋陶後裔,國名氏;四是出自躲避殷紂暴政,繆、顏二姓改;五是出自張姓,入贅廖家而改姓;六是出自賜姓。
人口多,江西、湖南、四川、廣西、廣東、台灣省。
廖姓是董姓姓氏來源。
廖姓名人主要有:祖廖爽公;三國蜀漢右車騎將軍廖化;明代鄖國公廖永安;徵南將軍廖永忠;當代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現代中國傑出的政治家,廖仲愷子廖承志;影視演員廖凡;中國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廖昌永。
廖氏家譜主要記載修譜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譜系、族規家法、宗祠祭祀內容。
《百家姓》解析,看看你姓氏來自哪裏!台灣廖姓有兩支,陸明末起有廖姓先輩前往拓荒。
據《潛夫論》雲:“皋陶庭堅後,封於蓼,子孫國為氏。
另一支是清乾隆在位時封贈當地少數民族七個姓氏中,第四即姓廖。
大陸過去廖姓分兩支:一單頭廖,二雙頭廖。
所謂單頭廖,廖。
所謂雙頭廖,廖皮張骨,這生姓廖,死後姓張,稱張廖或廖。
起源福建詔安官陂。
現有數據廖姓在台灣百家姓中排18位,總人口30—32 萬之間(28萬數據是30年前)。
主要名人有:抗日英雄廖添丁,台獨開山祖師廖文毅,瓊瑤齊名作家廖飛英,藝人言承旭(本名廖洋震),世界名家幾米(本名廖福彬),台灣油畫野獸派發揚光大,精品作家廖繼春。
教60於年,常氏文化繞過標杆,台灣第一廖瓊枝。
企業家有福華飯店廖欽福家族,九子八博士,世界鎢鋼大王,國民黨中常委廖萬隆,本台灣土著居民(少數民族)國大代表廖國棟。
廖姓是漢字姓氏之一,《百家姓》中排第342位。
廖姓人口中國大陸排名第61位(2006年數據),廖姓台灣第十八大姓,俗稱廖[1]。
1.出自己姓,是封地名命名姓氏。
古帝顓頊(姓己)有個後裔叫叔安,封廖國(寫作寥,河南唐河縣西),稱廖叔安。
2.出自姬姓,召伯廖是周武王同姓宗室召公奭後裔、春秋時周惠王卿士,封於召國,召伯廖後人取其“廖”字姓。
3.出自偃姓,堯、舜賢臣皋陶後裔,夏朝時受封於蓼(今河南縣),春秋時建英、立等小國。
據《潛夫論》雲:“皋陶庭堅後,封於蓼,子孫國為氏。
”楚穆王四年滅英、立二國,其後子孫有國為氏或以姓氏,即為廖氏。
4.出自張姓,入贅廖家而改姓。
據《廖氏大宗譜》所載,元代福建省漳州詔安縣人張元子入贅廖家,改姓廖,其子孫遂廖姓。
大家,我是先生!相信大家對自己姓氏來源,起源充滿着或者嚮。
想知道自己這個姓氏歷史有多少名人,是文臣還是武將!下來我大家揭開下“百家姓廖姓”來源!1、廖叔安,出生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一帶),是廖氏宗祖。
夏朝時,蓼國王,稱”蓼王”,後人國為姓”蓼 “作 ” 風 ” 字”飂氏”。
這廖家先祖,但是楚國滅!春秋時,廖國楚滅,其後人國名飂氏,稱為廖姓,廖叔安作為開國國君,尊為廖姓始祖。
2、廖姓的分佈。
廖姓,中國皇室姓氏之一,漢族姓氏。
廖姓中國宋朝百家姓排行第66位。
廖姓總人口490萬,佔漢族人口0.37%,排第60位。
歷史上廖姓曾建立西蓼、東蓼、舒蓼諸多政權。
台灣大姓之一,人口台灣、湖南、福建、江西、廣東、浙江、湖北、河南、四川、重慶、廣西、雲南、海南、安徽、江蘇地區,同時廖姓是董姓主要來源。
3、郡望堂號。
(A、郡望,就是指某一姓氏某一地區地位家族,如上述隴西李氏)、(B、堂號是郡望進一步分化和發展,是某一郡望中某一房支稱號。
知無不言,奸臣政,當時蔡京秦檜專權,亦為之畏懼。
延伸閱讀…
)汝南郡:漢高帝四年置郡。
相當今河南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
東漢時移治平輿。
3、廖姓字行輩份排列規整,讀。
如廖春生所纂《廖氏族譜》載有江蘇廖姓一支字行:”堅,明良式發,和平希廷,興家昌國。
“重慶璧山廖氏字輩:國正天星順,朝廷萬事興國前字輩上,説是四川遷移過來到此安居,和次差不多有貴州一帶。
祥開世綵堂,蔚起紹書香作善家聲振,修培順昌良才上理,惠政溥遐方克念懷先澤,建業長祥開世綵堂,蔚起紹書字輩有宣希潮華國,廷正大光明人名,譜名是同輩。
正在光明後接作善佳聲振。
醴陵東城廖氏三修譜可證。
廣東樂昌雲巖鎮(原乳源武陽)珠巖廖氏字輩:文彥希世廷,仲有成。
仁懿宗祖德,廖 扶:襄陽(今屬湖北省)人,一作廖扶,東漢學者,習詩畫。
腹經綸,天文、讖緯風角推考術,當時學術界享有盛譽。
廖 湛: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人,王莽新朝末年綠林起義軍領,進攻漢中王劉嘉時,失敗被害。
廖 化: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國蜀漢右車騎將軍,封中鄉侯,人,以果烈著稱。
廖 剛:號峯,順昌(今屬福建省)人,北宋崇寧進士,君主倚重,官工部尚書。
知無不言,奸臣政,當時蔡京秦檜專權,亦為之畏懼。
延伸閱讀…
但是宋朝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軍事家。
著有《峯文集》。
其有四子,將帥,父子五人年俸二千石谷以上,號稱”萬石廖氏”。
廖紀(1455-1532),字廷陳,號龍灣,民間稱作廖天官,萬寧市禮紀鎮三星村一帶(原屬陵水縣)人,出生於河北大運河畔,明代政治家、儒學家,官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是明代得到地位和榮譽文臣之一,是海南歷史上兩個進入朝廷權力中樞一品重臣之一。
廖 衡:宋代順昌人,,六歲能文,十三歲中鄉舉,官轉運判官。
廖 莊:江西省吉水人,明宣德進士,官刑部左侍郎。
性直耿,上書諷勸,遭謫。
廖 謹:浙江省人,明代名儒,學術,號”廖五經”。
廖 惠:四川省保寧(今四川省閬中)人,明末四川農民起義首領,稱號”興武皇帝”。
廖 燕:曲江(今屬廣東省韶關)人,清代文學家,文筆。
善草書,如古木寒石,能戲曲。
著有《二十七松堂集》。
廖匡圖:虔州(今屬江西省贛州)人,唐代天策府學士。
於文藻,並因此揚名。
廖正古:宋代人,任西安知縣,王安石”青苗法”,著有《歸田集》。
廖執象:宋代順昌人,過人,七歲能寫,年二十入京獻詩,太宗欣賞。
後赴省會考,病歿。
傳,隱士陳摶是曰:”餘乃謫仙人,但不能久留塵世。
“廖均:元代蒲圻人,仁義。
負土成墳葬父,仗義疏財,救濟難民,傳為美談。
廖永安:明代巢湖(今屬安徽省合肥)人,戰功朱元璋封鄖國公。
弟永忠,徵南將軍,封德慶侯,孫鏞官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