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遠是一個位於中國廣東省中部的小城市,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而聞名。由綿延起伏的山脈、清澈見底的河流和湖泊構成的壯麗景緻,使得廣東清遠成為了旅遊愛好者們心照不宣的理想目的地。無論是探索其幽深的森林,還是漫步於古老的寺廟與碉樓之中,遊客們總能在此找到心靈的平靜與文化的震撼。
清城水淹,張易救人,腳被樹藤纏住,只好放下救起的小鳳凰,最後被水淹沒。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廢止清遠郡及其所轄的中宿等5縣,改設清遠縣、政賓縣(今清新縣濱江一帶),隸屬南海郡。廢陽山郡改為連州,西衡州改名為洭州。二十年(600年),廢洭州,改設含洭縣。仁壽元年(601年),為避太子楊廣名諱,廣澤縣改稱連山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清遠、政賓、含洭縣屬廣州南海郡,桂陽、陽山、連山、宣樂、洊安、熙平縣屬連州熙平郡。十三年(617年),裁撤宣樂縣併入陽山縣。
唐朝時期
<
清遠市(官方音譯:Qingyuan,傳統外文:Tsingyün[5]),簡稱清,別稱鳳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偏北。市境東鄰韶關市,東南接廣州市,南界佛山市,西連肇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北臨湖南省永州市、郴州市。地處北江中下游,南嶺山脈南麓,珠江三角洲以北。西北部為山地丘陵區,東南部為台地平原區,市境東北邊緣有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為廣東省最高峯。北江縱貫市境東南部並流經城區,連江發源於北部並於英德市注入北江,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清城區人民二路。
歷史沿革
1988年 | 設立地級清遠市 | ||||||||||||||||||||||||||||||||||
1992年 | 清郊區改設清新縣 | ||||||||||||||||||||||||||||||||||
1983年 | 清遠、佛岡從韶關地區劃歸廣州市管轄 | ||||||||||||||||||||||||||||||||||
1962年 | 國務院批准恢復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
1961年 | 恢復佛岡縣、連縣、連山縣和連南瑤族自治縣建制 |
時代 | 政區設置 | 郡縣名稱 | 隸屬 | ||||||||||||||||||||||||||||||||
秦始皇統一後 | 南海、長沙郡 |
年號 | 政區設置 |
隋大業三年 | 清遠、政賓、含洭縣屬廣州南海郡 |
唐武德四年 | 省熙平縣入連山縣 |
唐開元二十九年 | 清遠、浛洭、陽山3縣屬廣州 |
唐天寶元年 | 在連山縣置連山郡,屬嶺南道,轄陽山、桂陽、連山3縣 |
南宋紹興六年 | 廢連山縣為鎮 |
南宋紹興十八年 | 復設縣,改稱程山縣(元初又複名連山縣) |
宋代
宋開寶四年,浛洭之“洭”字與宋太祖趙匡胤之“匡”字同音忌諱,改浛洭為浛洸。乾興元年,湞陽之“湞”字與宋仁宗趙禎之“禎”字同音忌諱,改湞陽為真陽。北宋政和元年,清遠縣屬廣南東路廣州,桂陽、陽山、連山縣屬連州,真陽、浛洸縣屬英州。
![]()
![]()
延伸閲讀…
清遠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4清遠旅遊攻略】人氣景點、酒店推介、熱門活動及餐廳
梁大同元年,含洭設西衡州,領陽山郡、梁樂郡、齊樂郡,後改稱清遠郡。
隋開皇十年,廢清遠郡及其所屬的中宿等5縣,置清遠縣、政賓縣,隸屬南海郡。
時代 政區設置 郡縣名稱 隸屬 秦始皇統一後 南海、長沙郡 隋唐時期
年號 政區設置 隋大業三年 清遠、政賓、含洭縣屬廣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 省熙平縣入連山縣 唐開元二十九年 清遠、浛洭、陽山3縣屬廣州 唐天寶元年 在連山縣置連山郡,屬嶺南道,轄陽山、桂陽、連山3縣 南宋紹興六年 廢連山縣為鎮 南宋紹興十八年 復設縣,改稱程山縣(元初又複名連山縣) 宋代
宋開寶四年,浛洭之“洭”字與宋太祖趙匡胤之“匡”字同音忌諱,改浛洭為浛洸。乾興元年,湞陽之“湞”字與宋仁宗趙禎之“禎”字同音忌諱,改湞陽為真陽。北宋政和元年,清遠縣屬廣南東路廣州,桂陽、陽山、連山縣屬連州,真陽、浛洸縣屬英州。
延伸閲讀…
清遠市_百度百科
清遠市10 大最佳旅遊景點
元代
元至元十五年,英德府改為英德路總管府,屬廣東道,不久,又降為州,並浛洸、真陽二縣入英州。
明代
明洪武二年,英
清遠之變革與發展
清遠市自1988年設立以來,歷經多番變革與發展,現就其前世今生略作回顧。
地理位置與行政沿革
清遠市位於廣東省的北部,北江中下游。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便是多個族羣與文化的交匯之所。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至1983年,清遠縣、英德縣、陽山縣、連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等,均隸屬於韶關專區或地區管轄。而佛岡縣則先後歸屬韶關、廣州、佛山等地管轄。1983年7月,這片地區被劃歸廣州市管轄,成為廣州市的一部分。
洪災的記憶
1982年5月12日,清遠發生了歷史性的特大洪災,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據統計,當時共有206人不幸遇難,另有16人失蹤,受災人口多達47.95萬人,佔當地總人口的54.3%。經濟損失更是高達近3億元,是那段時期的一次重大災害。
從縣到市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了清遠縣的撤銷,並在此基礎上設立了地級清遠市。原清遠縣被劃分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