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擾我們最多的,無非就是得失這兩個字。一切紛爭、煩惱、迷茫的根源,也是這兩個字。常言説,”得失之間,必有因果”。只要我們懂得了得失的原因,自然就明白了取捨之道,然後,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春天,豔陽迴歸,春風撫面。樹木生出了新葉,這對於樹木來説,就是所謂的得;後來,秋風瀟瑟,百葉凋零,這對於樹木來説,就是所謂的失。如果,沒有老葉的凋零,春天也不會有新葉的萌生。畢竟一個芽眼,生不出來兩片樹葉。


有了新葉的萌生,就有了新葉老,老葉落。這是天道,自然循環,不是人力可以違背的。所以説,得失只是循環上的點,不斷交替,無休無止。用句佛學上的話,就是有得就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成功於否,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如何平衡得失之間。
讓我們從得失中看透人生
樹木在春天迎來了新葉的生機,這是它的獲得;而當秋風吹起,落葉紛飛,這便是它的失去。然而,老葉的凋零恰恰是為了新葉的萌生,這是一個自然的循環,不可逆的過程。正如佛學所説,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亦是如此,成功與否,取決於我們如何面對得失。當我們站在失去的角度,會發現每個失去的背後,都隱藏着獲得的種子;而當我們站在獲得的角度,則會看到每一個獲得,都是之前失去的積澱。
樹葉與樹木的相守,是獲得,是擁有的象徵,也是緣分的使然。同樣地,樹葉與樹木的離分,意味着失去,是緣分的消逝。而對於落葉而言,它的下一站是土地的擁抱,是另一段緣分的開始。如此,緣起緣滅,永不停歇。你的獲得,可能是別人的失去;你的失去,也可能是別人的獲得。宇宙創造了萬物,萬物本來平等,沒有輕重與尊卑之分。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構成了世界的多樣性。
人生有得有失,這是無法逃避的宿命。我們的手無法同時抓住兩個對立的事物,選擇了某一方,就意味着放棄了另一方。因此,有人選擇了美食,可能就得失去健美的身材;有人選擇了事業,可能就得減少陪伴家人的時間。
宇宙萬物皆是如此,沒有永恆的擁有,只有時光的流逝。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對手中之物的一次取捨。懂得這一點,我們就能更加從容地面對得失,更加豁達地看待人生。人的一生,最終我們什麼都無法擁有,但我們可以控制過程,讓它更加符合自己的心意。
我們可以追求那些美好而短暫的時刻,但不必追求那些所謂的永恆。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上,給自己多一些閒暇,去享受生活中的寧靜,去感受自然的精彩變化。如果最終的結局是我們註定一無所有,甚至是我們身後的那一杯黃土,最終也不會真正屬於我們。那麼,我們又何必為得不到的東西而執着,何必為失去而悲傷呢?
懂得取捨,知道進退,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讓我們從得失中看透人生,從而更加豁達地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
得失之間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著各種選擇和抉擇。但往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得失之間」的困境。這個詞彙是如此的貼切,因為它將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歸結為一個兩難的抉擇,使我們在做決定時感到煩惱和困惑。
「得失之間」意味著我們在做出某個選擇時,必然會牽扯到得到某些利益的同時,也會失去其他的機會和利益。這種雙面性使得我們在做決定時需要仔細權衡利弊,並承擔可能的風險和後果。
舉例來説,當我們面臨著職業選擇時,我們可能會面臨到「得失之間」。某份工作可能提供了高薪和穩定的職業發展,但同時也需要長時間的工作和壓力。反之,另一份工作可能帶來較低的薪水,但工作時間更自由,並能夠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權衡個人價值觀和目標,並在「得失之間」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也經常遇到「得失之間」的困難。例如,某個人可能因為一個錯誤的選擇而失去了重要的友誼或感情。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反思自己的行為,並學會面對「得失之間」所帶來的後果。有時候,我們需要付出努力來修復和彌補這些損失,但同時也要接受可能無法完全回復的現實。
「得失之間」並不只存在於個人層面,它也存在於社會和國家層面。政府的政策和決策往往需要在經濟、環境、健康等多個層面之間做出平衡。例如,一個開發項目可能帶來大量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會給環境和生態系統帶來破壞。這種情況下,政府必須仔細權衡各方面的利益和影響,並做出符合整體利益的決策。
總的來説,「得失之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醒著我們在做決定時需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利弊和後果。儘管這種抉擇可能讓我們感到困惑和煩惱,但它也是我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通過權衡「得失之間」,我們可以更加明確地瞭解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並在生活中追求更加有意義和平衡的選擇。
延伸閲讀…
p059 得失之間 – 星雲大師全集
得失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