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例子」在《莊子·讓王》中講述了楚國屠夫屠羊的故事,他在楚昭王逃亡期間幫助了國王解決了許多難題。國王感激他的幫助,問他要什麼樣的獎賞,屠羊卻堅持只要自己的羊肉攤。他説:“這職位,我知道比宰羊的工作更高貴;這萬鍾俸祿,也比宰羊的收入多很多,但是,我怎麼可以貪圖爵祿而使君王有行賞不當的聲名呢?我只想恢復我的羊肉攤。”他的明智和德行使他能夠明白權力和財富並不比德行更重要。只有懂得修德的人,才能遠離災禍,並懂得珍惜已有的福份。
《莊子·讓王》中的一位賢士——屠羊説
在《莊子·讓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楚國有一位名叫屠羊説的賢士,他在楚昭王逃亡期間為他解決了很多難題。當楚昭王復國後,為了感謝屠羊説,提出要給他任何他想要的賞賜,包括高官厚祿。然而,屠羊説謝絕了這些慷慨的報酬,他只要求恢復他的羊肉攤。這位在高位面前表現出如此清醒態度的賢士,深刻理解到一個原則:位需配德。只有注重修身立德,珍惜福分,才能避免災禍的侵襲。


儒家倫理的主體性
儒家倫理主張以人的本質為中心,強調個體的重要性,並將這種價值觀推及他人。雖然儒家倫理涵蓋了道德和非道德的層面,但它主要關注人的道德心,這種道德心通過個人的行為展現和實踐,特別是在人際關係中。因此,儒家倫理可以被視為一門以個人的道德本質為中心、主體性強烈的哲學。
德性與德行的關係
《説文解字》中提到:“外德於人,內德於己。”這表明了德行和德性之間的區別。德性是指個人的內在品質,是價值觀的體現;而德行是指個人的外在行為,是美德的外在表現。因此,德性是儒家倫理學的道德基礎,而德行則是道德實踐的結果。
以“孝”為例
在《論語·學而》中,有一句話:“孝弟者也,其為仁之本與”,這表明了“孝”是實現更高道德——“仁”的基礎。仁的核心是將希望自己幸福的心推及他人,讓所有人都感受到幸福。這種思想的源頭是人的本心,先在自身體現,然後推及到父母和家人,再擴展到陌生人。由此可見,儒家倫理是以人的本心為基礎,將內在的德性推己及人,通過在人際關係中的德行實踐來彰顯人的道德心,這正是主體哲學的體現。
德性 | 德行 | 例子 |
---|---|---|
忠 | 忠分則均 | 忠誠地履行職責,公平待人 |
信 | 信守則固 | 守信用,堅守諾言 |
仁 | 仁行則報 | 行仁義之事,得到報答 |
義 | 義節則度 | 行為合乎義理,有分寸 |
資料源自《國語·周語》
德行例子
德行是指一個人在行為上所具備的優良品質和價值觀。德行是一種道德修養,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一種行為標準,也反映了一個人的品格和道德觀念。
德行例子是用來展示和體現德行的實際行動和事例,可以啟發人們對德行的理解和培養。以下是一些德行例子的描述:
1.誠實
德行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誠實。一個誠實的人在言行上保持真實和正直。例如,當一位學生在考試中看到其他同學作弊時,他選擇不參與並向老師報告,這展示了他的誠實德行。
2.尊重
尊重是德行的另一個核心價值觀。尊重他人的權利和感受是一種尊重行為。例如,當一位年長的人步行過馬路時,有人主動停下來讓他先過,這體現了對老人的尊重。
3.慷慨
慷慨是指願意幫助他人和分享自己的資源和時間。例如,當災難發生時,一位慷慨的人願意捐贈錢財或提供援助,這展示了他的慷慨德行。
4.勇敢
勇敢是一種德行,意味著面對恐懼和困難時堅定不移。例如,當一位消防員冒著生命危險進入火場救人,這體現了他的勇敢德行。
5.耐心
耐心是一種德行,意味著在困難和苦難中保持鎮定和堅韌。例如,當一位醫生在醫院繁忙的日子裡保持耐心並專注於病人的需求,這體現了他的耐心德行。
6.感恩
感恩是德行的一個重要方面,意味著對生活中的一切給予感謝和珍惜。例如,當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回饋社會並幫助弱勢羣體,這展現了他的感恩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