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是什麼?」在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的脈絡中,用於評量人的才能是否優秀。孔穎達稱其為人才堪任之優劣;《孟子》提到宰我、子貢善辯詞,而冉牛、閔子、顏淵則善言德行;晉葛洪則認為德行文學是君子的根本;宋王安石指出學習中觀察先王的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在《紅樓夢》中,賈政指出沒有德行才情,即使沒有滑頭又刻薄的特質,也無法承擔負擔。巴金的《寒夜》則以五十高齡的女性為例,她自説學問與德行優秀,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是個二等老媽,做家務事卻無法出色地完成。這些例子顯示了德行之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好德與福報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一個人有了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德,這是一生中最幸福,受用不盡的。因為‘好德’能贏來長壽、富貴、康寧和善終。因此,我們可以説,‘好德’是一切快樂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運和福氣的根本。‘好德’需要我們不斷培植,正如長壽、富貴、康寧需要隨時培養一樣。假使我們現在不把‘好德’的因繼續種下,那麼一切享受都會變成非常奢侈的‘消費品’,因為沒有播種,福報享用完了,必然會貧窮匱乏。古德曾説:‘保藏的東西不一定屬於自己。享用的東西不再屬於自己,只有施捨的東西才真正屬於自己。’當我們用種種方式把財物貯存或積蓄起來時,我們不一定會再擁有那些財物。譬如你拿錢買股票,股票可能會下跌;買黃金珠寶又可能被盜賊搶走;參加合夥投資,不但有風險,而且萬一被合夥人騙走,那豈不前功盡棄?買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時會賠本,將來萬一遇到敗家子,也會傾家蕩產,難怪《大寶積經》上會説:‘一切財物都是天災、人禍、盜賊、官府和敗家子這五家所共有的。’享受物質就是消耗福報,而且享受五欲的感官快樂,這是很膚淺而又很短暫的,享用過的財物永遠不能再屬於自己。只有把財物施捨在適當的地方(佛經上叫做‘福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那麼財物才具有永恆的意義,而不致被天災、人禍、盜賊、官府和敗家子所奪去。所以古人勸我們要佈施積德:
三寶門中福好求,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時種,坐守荒田望有秋。
德行是什麼
德行是指擁有優良品德和道德修養的品質和行為。它是一個人內心深處所培養出來的,並顯現在其言行舉止之中。
德行是社會倫理和道德發展中的核心價值觀,它鼓勵人們遵循道德原則,實踐正義、誠實、慈善、謙遜和責任感。這些品德是社會關係和個人成長的基石。
德行是什麼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解釋。在道德層面上,它涉及對人們的善良、公正和忠誠;在行為層面上,它鼓勵人們採取正確的行動,以確保他們的行為符合道德準則。
德行是什麼的發展需要從小事做起。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充滿了各種選擇,這些選擇會影響到我們的德行發展。透過遵守道德準則,例如講真話、尊重他人、幫助他人,我們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德行。
在社會中,德行也對人際關係和職業道德起著關鍵作用。一個有德行的人,不僅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還能對社會做出積極貢獻。他們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權利,並通過積極的行動來改善社會環境。
總之,德行是什麼是一種價值觀,通過培養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養,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並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培養德行需要從小事做起,並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延伸閲讀…
德行 – 星雲大師
德行(漢語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