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在問「心漏 英文」怎麼說,其實這個詞在醫學上叫做”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簡稱VSD。講到這個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很陌生,但其實這是小朋友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台灣每年都有不少案例。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順便分享一些實用的英文醫療用語。
說到心臟問題,很多人都會緊張,但其實現在醫學很進步,很多小朋友經過適當治療都能健康長大。VSD簡單來說就是心臟的心室中膈有個洞,導致血液會從左心室流到右心室。這個洞的大小會影響症狀的嚴重程度,有些小的甚至會自己癒合呢!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相關英文單字給大家參考:
中文 | 英文 | 發音小提醒 |
---|---|---|
心漏症 |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 ven-TRIK-yoo-lar SEP-tal DEE-fekt |
先天性心臟病 |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 kon-JEN-i-tal hart di-ZEEZ |
心臟超音波 | Echocardiography | ek-o-kar-dee-OG-ra-fee |
心導管檢查 |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 KAR-dee-ak kath-e-ter-i-ZAY-shun |
開心手術 | Open Heart Surgery | OH-pen hart SUR-jer-ee |
在台灣看診時,如果遇到外籍醫師或是需要查閱國外醫療資料,這些單字就蠻實用的。特別是現在很多家長會帶小朋友到國外就醫,或是參考國外的治療方式,知道這些專業術語真的能幫上大忙。像是我朋友的小孩去年確診VSD,他們就參考了美國心臟學會的治療指南,最後選擇在台灣接受微創手術,現在恢復得非常好。
講到治療方式,其實隨著醫療進步,現在除了傳統開胸手術外,還有導管封堵術這種比較不侵入性的選擇。不過具體要怎麼治療,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狀況由專業醫師評估。建議家長們如果發現小朋友有容易喘、體重增加緩慢、或是容易累的狀況,可以及早帶去給小兒心臟科醫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通常都比較好。
什麼是心漏症?英文怎麼説?醫生教你認識這個心臟問題
最近聽到朋友在聊「心漏症」,到底這是什麼心臟問題呢?其實心漏症的英文是“Valvular Heart Disease”,簡單來說就是心臟瓣膜出了狀況,沒辦法好好關緊導致血液逆流。這種情況就像家裡的水龍頭關不緊會漏水一樣,心臟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送到全身,長期下來會讓心臟越來越累。
心漏症其實分很多種,最常見的是二尖瓣脫垂和主動脈瓣狹窄。很多人可能已經有心漏症但不自知,因為初期症狀真的不太明顯。等到發現時可能已經會覺得容易喘、胸悶,甚至爬個樓梯就上氣不接下氣。醫生說這就像心臟在默默抗議,提醒你要多注意它的狀況了。
常見症狀 | 好發族群 | 檢查方式 |
---|---|---|
容易疲勞、呼吸困難 | 中老年人、先天心臟缺陷者 | 心臟超音波 |
胸悶、心悸 | 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患者 | 心電圖 |
下肢水腫、頭暈 | 曾患心內膜炎者 | 胸部X光 |
要診斷心漏症,醫生通常會先用聽診器聽心雜音。如果發現異常,就會安排進一步檢查。現在的心臟超音波技術很進步,連微小的瓣膜問題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些輕微的心漏症其實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要定期追蹤就好。但如果是中度以上的問題,可能就要考慮藥物控制或手術了。
說到預防,醫生特別提醒要照顧好牙齒健康。你可能會想這跟心臟有什麼關係?其實牙周病的細菌可能跑到心臟,造成瓣膜感染。另外也要注意控制血壓和膽固醇,這些都是保護心臟瓣膜的重要關鍵。平時如果發現自己體力突然變差,或是莫名胸悶,千萬別以為只是太累,早點去檢查才是上策。
心漏英文怎麼講?3分鐘搞懂醫學專有名詞
最近有朋友在問「心漏症」的英文要怎麼說,其實這個在醫學上叫做”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簡稱VSD。這個名詞聽起來很專業,但拆開來看就很好懂啦!”Ventricular”是指心室,”Septal”是間隔的意思,而”Defect”就是缺陷,合起來就是「心室中隔缺損」。這種情況簡單來說就是心臟左右心室中間的牆壁破了一個洞,讓血液亂流,醫生聽診時會聽到像漏風一樣的雜音,所以台灣人都習慣叫它「心漏症」。
在醫院裡,醫生可能會用很多專業術語,但其實這些名詞都有它的邏輯在。像是心臟相關的疾病,通常都會有”Cardio-“這個字根,而”-ology”就是「學科」的意思,所以”Cardiology”就是心臟內科。知道這些小技巧後,下次看診時就不會被專業名詞嚇到啦!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心臟相關醫學名詞,讓大家快速對照:
中文名稱 | 英文全稱 | 英文簡稱 | 簡單解釋 |
---|---|---|---|
心漏症 |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 VSD | 心室中隔出現破洞 |
心房顫動 | Atrial Fibrillation | AF | 心跳不規則且快速 |
冠狀動脈疾病 |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CAD | 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 |
心肌梗塞 | Myocardial Infarction | MI | 心臟肌肉因缺血而壞死 |
心臟衰竭 | Heart Failure | HF | 心臟無法有效泵血 |
其實醫學名詞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很多都是拉丁文或希臘文的組合字。像”-itis”結尾的通常表示發炎,比如”Carditis”就是心臟發炎。而”-ectomy”是切除手術的意思,像是”Appendectomy”就是闌尾切除術。記住這些小規則,下次聽到醫生講這些專業術語時,就不會一頭霧水啦!
在台灣的醫療環境中,雖然醫生都會用中文解釋病情,但如果能稍微了解這些專業名詞,跟醫生溝通起來會更順暢。特別是現在網路資訊發達,有時候查資料會看到英文醫學文獻,知道這些專有名詞的對照就很有幫助。不過要提醒大家,網路資訊還是要跟專業醫師確認,不要自己亂診斷喔!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為什麼會得心漏症?英文醫學名詞一次解析」,其實心漏症(Valvular Heart Disease)係指心臟瓣膜出現問題,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動。台灣嘅氣候潮濕加上飲食習慣,其實好容易誘發呢類心臟疾病。今日就同大家詳細講下常見嘅成因同埋對應嘅英文醫學術語,等大家去醫院檢查時都唔會一頭霧水。
首先最常見嘅就係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通常係因為鏈球菌感染後冇妥善治療引起。台灣老一輩特別容易有呢個問題,因為早年醫療資源冇咁充足。另外退化性瓣膜疾病(Degenerative Valve Disease)都好多見,尤其係65歲以上長者,隨住年齡增長,心臟瓣膜會自然退化變厚。
以下整理咗幾個主要成因同症狀比大家參考:
類型 | 英文名稱 | 好發族群 | 主要症狀 |
---|---|---|---|
風濕性 | Rheumatic | 30-50歲 | 心悸、關節痛 |
退化性 | Degenerative | 65歲以上 | 易喘、胸悶 |
先天性 | Congenital | 新生兒 | 發紺、生長遲緩 |
感染性 | Infective Endocarditis | 免疫力低下者 | 發燒、倦怠 |
除咗上面講嘅原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高油高鹽都係危險因子。特別係台灣人最愛嘅鹹酥雞同珍珠奶茶,長期食用會加重心臟負擔。另外有啲人係因為心內膜炎(Endocarditis)導致瓣膜受損,通常係細菌感染引起,免疫力較差或者有吸毒習慣嘅人要特別小心。
而家醫學上仲發現二尖瓣脫垂(Mitral Valve Prolapse)都好常見,特別係年輕女性。雖然多數人冇明顯症狀,但係如果伴隨胸痛或者頭暈就要注意。台灣嘅潮濕天氣容易誘發自律神經失調,間接都會影響心臟功能,所以保持適當運動同規律作息真係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