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簡林(英語:Wisdom Path)是全球户外木刻佛羣,位於香港大嶼山木魚山東麓,鄰近昂坪,背山面海,環境。
竹林由38條花梨木柱組成,當中37條刻有《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2002年,饒宗頤教授眼見香港社會受到香港經濟低迷困擾,於是決定贈送其手筆心經墨寶予香港人,藉以鼓勵。
後來,香港政府決定其墨寶轉化户外大型展覽,讓全香港市民可以欣賞到,於是決定建造心經簡林。
心經簡林於2003年籌辦準備,於2004年9月動工,於2005年5月竣工,並且同月20日由時任署理行政官權主持開幕[1][2]。
工程歷時3年,耗資950萬港元。
心經簡林發展大嶼山天壇鄰近旅遊景點之一,因此整個項目旅遊事務署統領籌備,香港旅遊發展局有參與;工程部分建築署展開,香港大學藝術館受託負責編排《心經》事務。
籌辦準備初期,負責有關部門饒宗頤教授、香港大學及香港旅遊發展局所成立督導委員會建議墨寶轉化作石雕放置於户外,但是石質受到風化,而且考慮到中國早期文字竹簡雕刻,墨寶雕刻於木樁上,可以達至竹簡效果,而且木刻能夠彰顯饒宗頤教授運筆用墨個中神髓,並且反映中國文化及歷史流長,所以決定木雕製成。
於整篇書法摹刻於多條木柱上,古時書於竹簡,因此名心經簡林。
心經簡林興建時昂坪360遇到問題,於該處沒有正式行車道路,建材運送,而且用作木雕木材4-6噸,因此要設計重型運輸車輛運載,至於安裝木柱吊機,拆散為組件,運載到目的地後組合使用。
那裡特色是浮水中木杉,借木杉大嶼山地緣關係,饒公建議木柱替代石壁不是有意思嗎?,獲得饒公支持,他並靈機木杉比喻竹簡,命名為「心經簡林」。


另外,簡林範圍凸巖和四周樹木有儘量保留,儘量保存原有生態環境。
木柱採用花梨木,雕刻有國學家饒宗頤教授墨跡。
木柱810米,每根木樁高度和位置,天然山勢排列成無限符號 (∞),代表生生不息,座落於∞點木樁(編號23)並沒有任何刻字,象徵《心經》「空」要義[3]。
《心經》乃儒、釋、道三教所共尊寶典,饒宗頤教授指出《心經》意藴於「無罣礙」[4]。
木柱「天然去雕飾」雕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260字及經名、落款和兩個印章共24字,總共284字,每原木刻上四個字,過十個字。
每字600乘600毫米,深6分。
建築及水墨,香港十大青年及十大設計師。
現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客席教授;藝術博物館、活化歷史建築、海濱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及西九發展委員會委員,推動建築水墨毅行者。
建築及水墨,香港十大青年及十大設計師。
現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客席教授;藝術博物館、活化歷史建築、海濱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及西九發展委員會委員,推動建築水墨毅行者。
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與「心經」份外有緣,香港及內地幾個城市,有珍藏他「心經」墨寶。
當中,位於大嶼山昂平「心經簡林」港人認識,並已成為本港户外雕塑。
有關「心經簡林」緣起,據悉是饒教授陳文希先生山東石刻「金剛經」得到。
當時適逢香港碰上「沙士」,市面一片蕭條,饒教授建議「心經」為港人祈福,先書寫巨幅篆體「心經」捐贈香港大學博物館。
設立督導委員會,首項任務是「心經」尋找石刻心儀選址。
,257字「心經」是刻大石之上,但走遍香港尋找籃球場那麼花崗石壁談何。
香港大面積岩石,或不夠或不夠,令計劃舉步維。
有委員提議不如改用人造石牆來刻石,,這人工化,不符合「心經」禪意。
為突破石刻難題,我們大膽建議木材取代石材。
感來嶼山欣澳 (前稱澳) 貯木場。
那裡特色是浮水中木杉,借木杉大嶼山地緣關係,饒公建議木柱替代石壁不是有意思嗎?,獲得饒公支持,他並靈機木杉比喻竹簡,命名為「心經簡林」。
過完一關又一關:(一) 哪裡搜尋每根全長達十米樹幹呢? (二) 饒公意思,選址鳳凰山麓,惟該處位於郊野公園邊緣,環保條例,預期施工會遇到困難。
回內地尋找大木行,令我們眼界開。
大陸木材廠商神通廣大,可以從世界各地進口百年大樹!我們一見鍾情,以為可以就地取材;知悉國家政策是原材料可進口不容許出口。
該闆提議「偷運」到香港。
天呀,那些木材,可以偷運到香港,是否開玩笑啊!,我們低估了有些人會金錢鋌而走險,我們會接受,唯有回港想辦法… … 我們發散消息,從渠道尋找巨木;經一波三折,終於西非一個叫加蓬國家買到,並獲得出口證明。
如此,幾十根木材幾千里外長途跋涉,終於運抵香港。
雕刻團隊唐積聖先生(現身故)領導,臨時工場設北角油街政府倉庫,過程順利,但要運送這些藝術品到,穿越樹林小徑到鳳凰山是另一回事。
研究借用直升機吊運,但每木材超直升機負載能力而作罷,於是返回吊車舊思維,代價是事後需大量補救樹木及維修沿路受損範圍。
於選址貼近郊野公園,有嚴格環保限制,山勢高低不平,要為每十噸大木柱毫釐豎立,確是加難。
另一難題是如何防止木柱免受蟲蛀,所以延攬了樹木專家詹志勇博士加入督導委員會,保護木柱出謀獻策。
可惜是於事無補,並且惹來傳媒報導。
木柱刻意保留樹皮,但表面易生昆蟲第二十三支柱位置8字末端,沒刻字 説到這裡,讀者可能仍不知所言木材,總共三十八。
香港大學博物館建議,「心經簡林」需順山勢排成8字形狀,即「無盡無限」意。
讀者留意,第二十三條木柱是沒有刻字,專家認閲讀「心經」時,亦需稍作休止而留空一條。
十年荏苒,而今回望當日建造「心經簡林」,除令我們工作團隊於奔命,它有否達至港人祈福或只是另一旅遊景點而矣?那要留待香港市民來判斷好了。
《經濟》所刊署名及/或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代表《經濟》立場,《經濟》所扮演角色是提供一個言論平台。
西貢,點只是香港後花園? 2Art & Living>夢囈之上.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專訪台灣組合南西肯恩:從《一個屬於自己地方》到《你是》,一個失去和重拾襯託 Art & Living>寫設計.陳丞軒 Keith Chan循規蹈矩學習並非唯一出路!走進兆基創意書院,學生作品中找回設計初心 Art & Living>建築.藝術.遠方.趙健明 Janice Chiu「紅葉狩」季節:走進東京六義園,絕美的畫卷中感受文學風雅美 Art & Living>Helena Hau馬巖松個展《流動大地》:並置傳統未來,建築消失於大地之中香港‧寶‧藏.Alex Lai江記展覽「戰國龐克」:大館空間呈現宇宙維度,穿梭過去、現在未來 ChatENT.月巴氏譚旻萱,不是你愛你【大紀元2014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孫琦驍綜合報導)3月30日,熱衷吹捧江澤民香港風水師鄭國山泥活埋亡身,厄運連連。
預示著迷信風水江澤民,時日無多,末日馬上來臨了。
香港風水師鄭國強熱衷吹捧江澤民命水,刊文吹捧中共黨黨魁江澤民。
香港風水師鄭國強,3月30日冒雨與港人喃嘸師傅到廣東肇慶一墓園替客人看風水,途中遇上山泥傾瀉,兩人同行5名內地人遭山泥活埋,200名救援人員7人救出,惟釀6死1傷,死者之一風水師鄭國強。
但是中共統治造成生態危機使北京南面白洋澱乾涸。


延伸閱讀…
中共香港佈下蛇狀風水局,妄圖香港變成「死港」。
遠處山坡,可以看到心經簡林全景,8字形和蛇形可見。
(大紀元)
看「蛇頭」是一堆怪石頭組成。
(大紀元)該風水佈局巨釘施8字鎖喉法釘死鳳凰,毒蛇纏吸鳳凰靈氣,靈鳥鳳凰無疑。
心經不用石材,石材矮短,無法造出毒針效果。
故需要大木材,才能做成大釘釘死鳳凰。
所幸心經簡林後白蟻蝕食。
2011年4月27日,香山夕陽撰文稱,當年中共極力港英政府興建新機場,港英政府能順利動工,接受了中共提出西九填海條件。
西九填海區中共設計成一個風水局,無緣無故多填了一個三角形毒蛇頭伸出海面。
西九對出海面是香港水局入口,即天門所在。
天門所在猶如人咽喉處,乃一城風水命脈所在。
咽喉毒蛇咬吸血。
中共還大毒蛇度身訂造了鱗甲。
西九龍天幕外型儼如披了鱗片蛇,惡形惡相,蛇頭延伸出維港香港水局入口。
當時人發現中共設計如此毒蛇纏著香港水局咽喉風水局,尚幸香港市民雖然懂風水,懂堅決反對花錢大毒蛇披鱗戴甲,此乃香港福;否則大毒蛇披上鱗甲,耀武揚威,肆虐香江,香港市民03年百倍矣。
香山夕陽分析認為,香港作為福地風水格局,回歸後中共香港所部署多個風水格局,旨在徹底毀掉香港,企圖否定香港天賦使命。
中共高層領導內部知道江本人十分信奉風水、陰陽、命理。
「六四」學生運動遭鎮壓後,江澤民希望通過風水來延續統治,當時北京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白洋澱灌水。
北京六朝帝王,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臨水,是所謂披山帶河風水寶地。
但是中共統治造成生態危機使北京南面白洋澱乾涸。
延伸閱讀…
因此江澤民打著恢復華北明珠旗號,給白洋澱灌水,實際是了恢復北京風水,以求江山永固。
第二件事,是加高天安門旗桿。
因為天安門放著個停屍房——毛紀念堂,破壞了故宮風水,而旗桿高度屍房,風水先生説這氣太重,於是江澤民揚國威,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名,增高旗桿。
增高後旗桿於毛紀念堂。
第三件事是搬走天壇土山。
這個土山是毛澤東時代挖洞廣積糧挖出黃土,堆積天壇公園天神路西側,形成了一個祈年殿土山。
風水先生指點下,江澤民命令土山搬走,原來地方種上柏樹。
據《江澤民其人》一書披露,1998年長江大洪水,江死保其「龍脈」,拒絕啟用荊江分洪區洩洪。
後來有人傳出,江澤民當時相信了中南海走一位易學先生透露「要保龍脈」「玄機」。
江澤民相信如果荊江分洪區分洪,主動決堤,於挖斷了自己「龍脈」。
1998年是虎年,江上台近10年第一個本命年,江澤民怠慢,於是決心嚴防死守,決不可主動開閘洩洪。
朱鎔基、温家寶人只得硬著頭皮執行江指示,外説是洩洪會造成經濟損失。
事實是,這次洪水期間,荊江分洪區居民3次全部撤到安全地帶,為分洪做好了準備,可以説,萬事具備,只等一聲令下分洪。
江澤民天平上,洪水災區億萬民眾生死不如他「龍脈」。
鳳凰山山坡上,漫步「心經簡林」,欣賞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墨寶,領略《心經》智慧,探求「心無罣礙」真義,足以洗滌身心勞累。
沿�寶蓮寺入口旁昂坪徑,步行15分鐘,到達鳳凰山山口,饒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260字38木柱,立現眼前;雖然建林工程歷舟車勞累,「心經簡林」這刻,景國祥地介紹簡林設計。
景國祥説:「38木柱是配合山形地勢、以象徵無限、無量『∞』符號排列於山坡上,以示宇宙人生變化無定道理。
「於木柱依山勢排列,從高空角度外,遊人『心經簡林』對面斜坡,可以看到『∞』字形簡林。
」 《心經》全文260字,經名、落款及印章,摹刻於37木柱之上,並文順序排列,位處山坡點第23根柱,上任何字句,是完全墨寶安排,象徵『空』。
」 談到歷時3年籌備過程,景國祥表示,建築署受旅遊事務署託展開工程,香港旅遊發展局有參與,而編排《心經》工作,香港大學藝術館負責。
話説饒宗頤1980年,觀賞過泰山《金剛經》摩崖石刻後,想到創作大型《心經》書法。
《心經》是儒、釋、道共尊寶典,經文,但寓意。
他2002年完成《心經》墨寶後,香港大學藝術館考慮石刻形式表達,但後來想到古時經書竹簡書寫,選用木刻方式,演繹《心經》墨寶。
至於雕刻工作,3位資深雕刻師傅,唐積聖、李國泉及張醒雄負責;而木材選用原產非洲古夷蘇木(Bubinga),或稱布格木。
古夷蘇木心材呈紅褐紫色或紅褐色,邊材白色;程度不亞於花梨,而且耐腐抗蛀。
雖然有古夷蘇木花梨情況,但古夷蘇木屬蘇木科而屬紅木科,所以外表雖然相似,是兩種木材。
選址,要配合《心經》意境,環境,而位處鳳凰山山坡現址,不僅青銅鄰,背山面海、遠眺石壁水塘可見湖光景色;而是,這裡饒宗頤到過江西鄱陽湖畔相似。
「心經簡林」工程去年10月開始動工,歷時半載完成,工程費用950萬元;景國祥説,於地點,沒有標準車路達,加上選址附近生態環境價值甚,環保團體提出很多要求,工程須克服困難,《心經》智慧他啟迪。
《心經》闡明是「空」境界,即説所有觀點相對性;領悟了這「空」智慧,知道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變化,只要改變因緣,一切可以改變。
景國祥體會到《心經》所指,凡事執�,能超越一切和厄困,達到「心無罣礙」境界,得到安寧;並學會和善用因緣,達利他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