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容易流產?」對懷孕婦女來説,這是一個讓人心生恐懼的問題。研究統計顯示,每100名懷孕的婦女中就有15人曾經經歷過流產。寶寶留不住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包括胎兒染色體異常和抗磷脂抗體症候羣等。


流產的原因與風險因素
對於懷孕的婦女而言,「流產」是一個令人痛心和擔憂的問題。儘管如此,流產並不罕見;數據顯示,每100名懷孕的婦女中,就有15人可能會經歷流產。在一項針對5萬3千名經產婦(懷孕一次以上的產婦)的國外研究中,發現43%的經產婦至少經歷過一次早期流產。統計上,流產發生率大約在12%至15%之間,而早期流產(在妊娠13週前發生)則是最常見的形式。那麼,為什麼寶寶無法在母體內持續成長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 胎兒染色體異常是流產的主要原因,約有70%的流產病例源於此。然而,這一因素與母親的懷孕年齡密切相關。如果孕婦年紀較輕,但反覆出現流產,可能是夫妻雙方染色體異常所致,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
- 抗磷脂抗體症候羣(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會增加血管中血栓的形成,有時會伴隨流產發生。雖然患者可以通過服用阿斯匹靈或注射低分子量肝素來降低流產風險,但仍無法完全消除流產的風險。專家指出,雖然自體免疫功能失調可能對懷孕產生不良影響,但醫學界尚未就此達成共識,抗磷脂抗體症候羣是目前已知與流產相關的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之一。
-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也會增加流產的風險。懷孕早期糖化血色素(HbA1c)水平過高不僅會增加流產風險,還可能引發胎兒發育異常。
- 在所有早期流產的原因中,感染因素佔了15%。與流產相關的病毒包括德國麻疹(Rubella)、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細小病毒B19型(Parvovirus B19,簡稱B19病毒)以及梅毒(未經治療)。
- 當子宮內膜不足以支持胎盤的正常發育時,流產風險會升高。子宮腔沾黏通常是子宮手術時損傷了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所致,如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內膜瘜肉切除術或人工流產手術,這些手術可能會損害子宮內膜,引發子宮腔沾黏。
- 子宮頸閉鎖不全引起的流產通常是由胎盤出血、子宮過度伸展或子宮內膜感染所引起的子宮頸長度縮短所導致。連續兩次以上的早期第二孕期流產,且不伴隨其他症狀,可能是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徵兆。由於子宮頸閉鎖不全很難在懷孕前被診斷出來,如果在早期產檢中發現子宮頸長度小於2.5公分,應密切追蹤,並根據情況在妊娠12~14週時進行子宮頸環紮手術以進行預防。
- 合理的運動和跑跳對子宮通常不會產生影響,因為子宮受到骨盆腔的有效保護。然而,強烈的子宮撞擊可能會導致胎盤剝離,進而引發流產。
- 體重指數(BMI)若大於25屬過重,大於30則為肥胖,這些情況也與流產風險的增加有關。
總之,流產的原因複雜多樣,可能涉及到遺傳因素、免疫系統失調、內分泌問題以及環境因素等。瞭解這些原因有助於針對性地進行風險評估和預防措施。同時,對於流產的婦女而言,得到醫療支持和生活調整的建議也是非常重要的。
怎樣容易流產
流產是指懷孕的胚胎或胎兒在懷孕12週前死亡或被驅除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導致流產的可能原因:
- 遺傳因素:有時流產可能是由於胚胎染色體異常導致的。
- 年齡:年齡是導致流產的重要因素,女性年齡增長,流產的風險也會增加。
- 懷孕期間的健康問題:一些健康問題,如子宮頸無力、子宮內異位著牀和子宮內膜異常等,可能會增加流產的風險。
- 生活方式:吸煙、飲酒、藥物濫用和過度工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流產的機會。
- 環境因素:暴露於有害物質、放射線和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也可能導致流產。
避免流產的方法
即使存在著流產的風險,你仍然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降低它的機會: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煙草、酒精和任何有害物質。保持適度的運動和均衡的飲食,這可以提高生育能力。
- 避免壓力:壓力可能會對懷孕產生負面影響。嘗試使用放鬆技巧,例如瑜伽和冥想,來減輕壓力。
- 定期看醫生:定期接受產前檢查是非常重要的,醫生可以監測你的懷孕情況並提供必要的指導。
- 避免暴露於有害環境: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和放射線,並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 適當的藥物使用:確保你在懷孕期間只使用醫生批准的藥物。
綜上所述,瞭解導致流產的原因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可以幫助減少懷孕流產的風險。
延伸閲讀…
為何寶寶留不住?12種容易流產原因大揭密!
造成流產的可能原因! – 信誼好好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