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宮】揭密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石雕之謎

【我們的故宮】揭密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石雕之謎
步驟 工法 説明
1 打荒 鑿除石塊多餘部分,使表面平整。
2 裝線超平 以墨線標記石塊表面,作為加工基準線。
3 扁光 沿墨線使用鏨子和扁子逐漸打磨石塊表面,形成光澤。
4 刷道、剁斧 刷道用於御路石和雨水溝蓋等,剁斧用於台明石和踏跺石等,進行防滑處理。
5 刮邊 修整石塊邊緣。
6 雕刻 在石塊表面上雕刻各式各樣的花紋,增添藝術裝飾。

【石作八大工藝之石作】

石作是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中的重要一環,負責古建築中的石質構件加工。石作過程可分為六個步驟:

我們的故宮 Play

  1. 打荒:利用工具將石塊表面多餘部分鑿去,達到平整。
  2. 裝線超平:以墨線標示石塊表面作為基準,並以此進行後續加工。
  3. 扁光:沿著墨線使用鑿子和扁平工具逐漸打磨石塊表面,讓其呈現光澤。
  4. 刷道剁斧:刷道以御路石和雨水排水用,剁斧則用於台階石材,作為防滑處理。
  5. 刮邊:針對石塊邊緣形狀進行修整。
  6. 雕刻:雕刻各種花紋於石塊表面,作為裝飾用。

我們的故宮,中華文化的瑰寶

我們的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這座宏偉的宮殿建築羣,見證了中國數百年的歷史變遷,承載著無數中華文化的瑰寶。

歷史淵源

我們的故宮

我們的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當時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和辦事處。歷經24位皇帝的營建,於清乾隆年間形成現存規模。

建築特色

我們的故宮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建築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其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主要殿宇有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這些殿宇均為木結構建築,屋頂覆蓋黃琉璃瓦,裝飾華麗,氣勢恢宏。

文物收藏

我們的故宮不僅是一座建築傑作,更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博物館。它收藏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織繡等。這些文物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文化遺產

我們的故宮是中華文化的縮影,它承載著歷代皇權制度、社會禮俗、藝術成就等方面的豐富信息。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北京故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故宮發展

近百年來,我們的故宮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遷。清末,它成為遜帝溥儀的住所。民國時期,故宮被闢為國立故宮博物院。新中國成立後,故宮得到全面保護和修復,並成為重要的文化旅遊景點。

表:我們的故宮主要殿宇

殿宇 用途 建成年代
太和殿 皇帝舉行朝會和重要儀式 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
中和殿 皇帝在朝會前休息 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
保和殿 皇帝召見臣僚和宴請賓客 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

我們的故宮,中華文化的瑰寶,不僅是一座歷史建築,更是一個文化寶庫。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記錄著中華文化的輝煌成就。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故宮,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延伸閲讀…

我們的故宮

我們的故宮|故宮為甚麼叫紫禁城? | 暢遊故宮| 文化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