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安全或損壞評估,裂縫形式、寬度、走向觀測外,傾斜率量測項目,傾斜率量測值攸關建築物後續處理方式為部分修復、修復及補抑或拆除。
於建築物傾斜率量測時受地形地物影響,因此工程師於現場量測遷於現地狀況,可量測、可通視前提選擇測線,因此測線種類有多元性選擇,測線種類傾斜率量測結果合理性盡。
本文四個案例多種測線選擇位置測量結果進行探討,分析測線選擇位置測量結果,本文分析結果建議測線選擇位置建築物屋角柱線首選,其餘位置測線傾斜率建議列為。
台灣位處地震帶上,近年發生多次造成建築物損壞地震,震後建築物安全評估中,傾斜率量測屬項目;工程建造過程若出現損鄰現象,而是否該工程建造時所引發損鄰鑑定,鑑定建造前現況鑑定及損害鑑定,此類鑑定項目中傾斜率量測屬項目。
傾斜量測作業方法,使用儀器,而有各種觀測方法,包括經緯儀觀測法、垂直儀觀測法鉛垂線觀測法[1]。
通視條件,例如防火巷內或牆面前後視線受阻,採用經緯儀觀測時,可採垂直儀觀測法。
目前我國營建業施工習性,選用建築物部位測線傾斜率量測結果合理性應有影響,進而影響補償費用多寡。


目前經緯儀提供有直角鏡附件,可解決防火巷內或牆面前後視線受阻情況,故工程師多採用經緯儀觀測。
建築物傾斜率攸關修復補方式及費用多寡,因此傾斜率量測精確度影響。
傾斜率量測精確度除受量測人員專業素養影響外,傾斜率量測時選觀測線位於結構體位置有關。
本文部位傾斜率觀測線傾斜率影響探討重點,測量方法採用目前工程師常用經緯儀觀測法,以下提供四個測案例分析,討論其及造成原因,後做出結論建議。
經緯儀觀測法是選定量測建築物外觀線後,於該建築物外觀線前可通視上下觀測點位距離處設置經緯儀,經定平後觀測上下點位,如圖1所示,紀錄上觀測點位垂直角 ;下觀測點位垂直角 、水平角 以及儀器中心點建築物觀測點水平距離 ,選定建築物外觀線傾斜率(Δ/H)計算如下。
建築物傾斜率大小修復補方式有關,以下機關於建築物傾斜率過拆除新建規定值以及建築物無結構崩塌顧慮但修復補強時補償費用估列兩部分説。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鑑定手冊規定「房屋所有量測傾斜率超過1/40者,不論損壞情況如何,應依房屋建造價估算損壞修復費」[1]。
若依目前教育部委託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執行中小學校舍耐震評估補強專案,結構物崩塌性能點標準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補強技術手冊第二版(NCREE 09-023)」[2]定義取在樓層層間變位角於2%時(即1/50)。
上述説建築物傾斜率達程度(1/40或1/50)後即視為有崩塌危險,其中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補強技術手冊」規定值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鑑定手冊規定嚴格。
建築物傾斜率建築物無結構崩塌顧慮時,可以修復補強方式辦理,補償費用估算原則如下[1] 1. (Δ/H)<1/200:修復房屋傾斜率 (Δ/H) 於1/200 者,需估算建物傾斜補償費用,惟應估列建物損害部份修復費用。
2. 1/200≦ (Δ/H) ≦1/40 :房屋傾斜率 (Δ/H) 超過1/200 ,但達1/40 者,鑑定技師應依評估結果估列建物損害部份修復補強費用。
3. (Δ/H) >1/40:房屋傾斜率 (Δ/H) 超過1/40 者,不論損害情況如何,應依房屋拆除建造價估算費用。
上述規定顯示,傾斜率量測結果合理性,補償費用多寡造成影響。
目前我國營建業施工習性,選用建築物部位測線傾斜率量測結果合理性應有影響,進而影響補償費用多寡。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鑑定手冊[1]於測線選擇認為建物4個角落之8條垂直測線具代表性,於獨棟測線建議如圖2,連棟式建築測線建議如圖3。
建築物4個角落之8條垂直測線無法通視時,工程師現地情況有測線選擇如圖4所示,包含上下齊之窗角線、上下樑柱交點線、上下齊之冷氣窗口線。
此情況發生於圖3連棟式建築之中間測線如T3~T13。
建築物傾斜率值依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鑑定手冊[1]規定「取所有量測值中傾斜率」,因此需選擇具代表性測線。
本文進行四個實測案例,其中三個案例坐落於北市,另一案例坐落於桃園市,四個案例外觀無傾斜。
於探討案例中同時選用位置種類測線,案例外觀照片及測線位置如圖5~8所示,量測結果如表1所示。
表1之案例2顯示屋角柱線(測線1)傾斜率1/1,365,而樑柱內角測線(測線3及測線4)傾斜率1/1,438及1/102。
雖然測線3傾斜率接近屋角柱線(測線1)傾斜率,但測線4傾斜率與屋角柱線(測線1)傾斜率差異。
另表1之案例2選擇中間柱側邊(測線2)測線時,傾斜率1/647,屋角柱線(測線1)傾斜率差異大。
測線3(傾斜率1/1,438左傾)及測線4(傾斜率1/102右傾)屬同一建築如圖6所示,除其傾斜率相差外,傾斜方向呈現相反趨勢。
表1之案例1顯示屋角柱線(測線1)傾斜率1/2,858,窗口測線(測線2)傾斜率1/1,316,樑柱內角測線(測線3) 傾斜率1/4,040。
此案例顯示樑柱內角測線傾斜率於屋角柱線,此案例2結果相反。
這和結構具體佈置有關,不過條文,六層樓房傾斜角**不能超過arctg(0.004)=0.23度房子垂直度落90度才是安全無虞,但若是因為工程設計或是地震、土石流天災導致房子傾斜,尋求專業協助房子扶正或乾脆拆掉了。


延伸閱讀…
此案例顯示中間柱側邊測線及電梯間磁磚線測線傾斜率於屋角柱線2倍。
表1之案例4顯示屋角柱線(測線2)傾斜率1/4,394(左傾),測線2雖屋角柱線但兩層間有雨遮突出物致上下層,其傾斜率1/2,638(右傾)。
測線1及測線2屬同一建築如圖8所示,除其傾斜率相差2倍外,傾斜方向案例2呈現相反趨勢。
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
〔記者林美芬/台北報導〕結構技師戴雲發表示,房屋是垂直90度才算安全,但受到天災或是工程影響,會產生傾斜,傾斜度,房子結構安全。
戴雲發指出,台北市政府有相關鑑定手冊,安全鑑定規定,傾斜率零是,於1/200安全範圍內,但要修復安全,如傾斜率1/40到1/200程度,有程度修復及補,同時有求償程度問題,如果房子超過1/40傾斜率,要拆掉安全。
傾斜率計算方式是,柱子直立90度基準,Δ=建築物傾斜水平位移量,H=建築物現況高度,X=傾斜率=Δ/H。
《建築變形測量規範》jgj8-20076.2.1明確規定:建築主體傾斜觀測應測定建築頂部觀測點於底部點,或上層於下層觀測點傾斜度、傾斜方向或傾斜速率。
剛性建築整體傾斜,可通過測量頂面或基礎差異沉降來間接確定。
因此,如果層頂觀測點水平位移x1,觀測點高y1,傾斜率(傾斜度)即為x1/y1,如果角度表示即為arctan(x1/y1).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第5.3.4條於砌體承重結構基礎局部傾斜,中、壓縮性土0.002,壓縮性土0.003。
於多層和高層建築整體傾斜,建築物高度於於24米,0.004。
這裏謂傾斜是指基礎傾斜方向兩端點沉降其距離比值。
這和結構具體佈置有關,不過條文,六層樓房傾斜角**不能超過arctg(0.004)=0.23度房子垂直度落90度才是安全無虞,但若是因為工程設計或是地震、土石流天災導致房子傾斜,尋求專業協助房子扶正或乾脆拆掉了。
延伸閱讀…
那麼房子傾斜度如何計算?傾斜度到哪個程度?大家心中此有許多疑惑,現在讓我們一步一步瞭解吧!
Δ=建築物傾斜水平偏移量,H=建築物上下測點垂直距離,S=傾斜率=Δ/H, 例如:建物上下測點垂直距離1100公分(H),水平偏移1.5公分(Δ),那麼傾斜率1.5/1100,1/740。
房屋傾斜率(Δ/H)於1/200,應估列標的物損害部份修復費用。
(2)1/200≦(Δ/H)≦1/40:影響結構安全,請專業人士評估及修復補強 《建築變形測量規範》jgj8-20076.2.1明確規定:建築主體傾斜觀測應測定建築頂部觀測點於底部點,或上層於下層觀測點傾斜度、傾斜方向或傾斜速率。
剛性建築整體傾斜,可通過測量頂面或基礎差異沉降來間接確定。
因此,如果層頂觀測點水平位移x1,觀測點高y1,傾斜率(傾斜度)即為x1/y1,如果角度表示即arctan(x1/y1)。
傾斜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測要素(平面或直線)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方向偏離某一給定角度(0°~90°)程度,即要求測要素基準成角度(90°外)。
函數F(x,y,…)(x0,y0,…)梯度函數該點導數,數學上記作▽F(x0,y0,…)或gradF(x0,y0,…)。
梯度是一個向量, 它方向是函數一點變化率方向,而它模函數這個方向變化率。
MATLAB中利用gradient計算梯度,將得到若干向量,它們指出了F值增大方向。
《建築變形測量規範》jgj8-20076.2.1明確規定:建築主體傾斜觀測應測定建築頂部觀測點於底部點,或上層於下層觀測點傾斜度、傾斜方向或傾斜速率。
剛性建築整體傾斜,可通過測量頂面或基礎差異沉降來間接確定。
因此,如果層頂觀測點水平位移x1,觀測點高y1,傾斜率(傾斜度)即為x1/y1,如果角度表示即為arctan(x1/y1).我只能出沉降計算步驟,至於速率應土層和施工及施工後各方面形態有關係,我是一本書上讀到過上式中 m基底標高以上天然土層加權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下重度取浮重度”基礎規範”表 K.0.1-2可得到附加應力系數,計算分層沉降值見下表:上表中l1 = l/2 = 2.00m, b1 = b/2 = 2.00mz = 6.00m範圍內計算沉降量∑s = 50.28 mm, z = 5.40m6.00m(z0.60m), 土層計算沉降量s’n = 1.13 mm ≤ 0.025∑s’i = 0.025 × 50.28 = 1.26 mm,滿足要求。
牆體向外傾斜話。
你錢你圈佔地面積是不變,然後斜部分多出來我肯定不記。
3.0.4 多層建築坡屋頂內和場館看台下,設計加以利用時淨高超過2.10m部位應計算全面積;1.20m2.10m部位應計算1/2面積;設計利用或室內1.20m時應計算面積。
3.0.14 設有圍護結構垂直於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建築物,應其底板面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層2.20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2.20m者應計算1/2面積。
於砌體承重結構基礎局部傾斜,中、壓縮性土0.002,壓縮性土0.003。
於多層和高層建築整體傾斜,建築物高度於於24米,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