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幫家裡重新裝潢,才發現原來「房間門高」這個小細節比想像中還重要!台灣常見的房間門高度大概落在190~210公分之間,但其實不同空間適合的門高都不太一樣。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門高小知識,讓你在裝修時不會手忙腳亂~
先來看個簡單的表格,整理台灣常見空間的門高範圍:
空間類型 | 建議門高範圍(cm) | 常見材質 |
---|---|---|
臥室 | 190-210 | 實木門、塑鋼門 |
浴室 | 190-200 | 防潮塑鋼門、玻璃門 |
廚房 | 200-210 | 防火門、玻璃門 |
客廳落地門 | 210-240 | 鋁門、玻璃推拉門 |
說到門高選擇,其實要考慮的因素還真不少。首先是家裡成員的身高,像我們家老爸有180公分,當初裝修時就特別把主臥門做到205公分,這樣他進出才不會有壓迫感。再來是空間感,如果天花板本來就不高,門做太高反而會讓房間顯得更矮。我朋友家就是這樣,明明房間只有280公分高,卻裝了220公分的門,結果整個比例看起來超奇怪。
記得上次去建材行挑門,老闆還特別提醒我,現在新建案的標準門高大多是200公分,但老房子很多都只有190公分左右。所以如果是舊屋翻新,要特別注意門框能不能配合,不然光是改門框就要多花不少錢。我自己最後是選擇198公分的門高,這個高度對台灣人來說剛剛好,不會太高顯得空洞,也不會太低讓人覺得壓迫。
另外要注意的是,門高跟門寬也要搭配好。通常房間門寬度在75-90公分之間,如果門做得太高但寬度不夠,看起來會像根竹竿一樣不協調。我表姊家之前就犯過這個錯誤,為了追求氣派把門做到215公分,但寬度只有75公分,結果搬家具時超級不方便,連床墊都要斜著才能進房間。
最近有朋友在裝潢新家時問我:「房間門高度多少才符合台灣建築法規?」這個問題其實蠻重要的,畢竟門的高度不只影響美觀,更關係到日常使用的舒適度和安全性。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建築法規對於門高的規範,還有一些實際裝修時要注意的小細節。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第39條規定,台灣住宅的房間門淨高度至少要達到190公分,這個標準是為了確保大多數人都能舒適地進出。不過在實際裝修時,很多設計師會建議做到210公分左右,這樣看起來比較大氣,也不會讓人覺得壓迫。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個高度是指「完成面」的高度,也就是說要包含門框和地板材質的厚度在內。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列出不同空間的門高建議:
空間類型 | 法規最低高度 | 常見設計高度 |
---|---|---|
一般房間門 | 190cm | 200-210cm |
浴室門 | 190cm | 190-200cm |
大門/玄關門 | 210cm | 220-240cm |
儲藏室門 | 180cm | 180-190cm |
在實際施工時,除了高度要注意,門的寬度也很重要。一般房間門建議至少要有75公分寬,浴室門可以稍微窄一點,但最好不要少於65公分。另外要提醒的是,如果家裡有長輩或可能會有輪椅需求,門寬最好做到80公分以上,這樣輪椅進出才不會卡卡的。
現在很多新建案為了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都會把門做得比法規要求再高一些。像是我去年幫親戚監工的一個案子,他們就把所有房間門都做到215公分,搭配挑高的天花板,整體感覺就很大器。不過要注意的是,門變高之後,門片的重量也會增加,這時候鉸鏈的品質就很重要,建議要選不鏽鋼材質的,才不會用沒幾年就變形或發出怪聲。
為什麼老房子的房間門都比較矮?
每次走進阿公阿嬤的老房子,總覺得房間門特別矮,一不小心就會撞到頭。為什麼老房子的房間門都比較矮?其實這跟台灣早期的建築習慣和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以前的房子為了節省建材,門框通常不會做太高,而且老一輩的人平均身高比較矮,這樣的設計對他們來說剛剛好。另外,矮門也有保暖的效果,冬天時可以減少熱氣從門縫散失,這在沒有暖氣的年代特別重要。
老房子的矮門還有一個有趣的用途,就是可以防止小孩子亂跑。以前的家庭孩子多,門做矮一點,大人可以更容易聽到小孩的動靜,避免他們跑到危險的地方。而且矮門的門檻通常也比較高,這在台灣多雨的氣候下,可以防止雨水潑進房間裡。這些設計都是早期台灣人智慧的結晶,雖然現在看起來不太方便,但在當時可是很實用的呢!
老房矮門原因 | 現代解釋 | 當時用途 |
---|---|---|
節省建材 | 早期資源匱乏 | 降低建築成本 |
平均身高較矮 | 現代人營養好長得高 | 符合當時人體工學 |
保暖需求 | 現在有暖氣空調 | 防止熱氣散失 |
防小孩亂跑 | 現代少子化 | 方便監管多子女 |
防雨水潑入 | 現在有排水設計 | 適應多雨氣候 |
說到老房子的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門框特別厚實。這是因為早期台灣地震多,厚實的門框可以增加房子的結構強度。而且老房子的門很多都是用實木做的,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點笨重,但耐用度真的沒話說,用個幾十年都不會壞。現在的輕量化門雖然好看,但耐用度真的比不上這些老工法。下次去老房子時,不妨多注意這些細節,會發現很多有趣的設計巧思喔!
老房子的矮門雖然用起來不太方便,但這些設計背後都有它的道理。像是我阿嬤家那個不到180公分的門,每次我表哥回去都會撞到,阿嬤就會笑說這是專門治現在年輕人長太高的設計。這些老房子的特色,其實都記錄著台灣人的生活演變,從門的高度就能看出不同時代的生活需求差異,真的很有意思。
自己量房間門高度的3個簡單步驟,DIY新手也能輕鬆搞定!
想要換新門或是安裝門簾,第一步就是要知道門的高度。其實不用花錢請師傅,自己動手量超簡單!只要準備捲尺和紙筆,跟著這幾個步驟做,5分鐘內就能搞定。記得量的時候要找個幫手,這樣數據會更準確喔~
準備工具與注意事項
工具 | 用途說明 | 替代方案 |
---|---|---|
金屬捲尺 | 最準確的測量工具 | 布尺或雷射測距儀 |
鉛筆與紙 | 記錄測量數據 | 手機備忘錄 |
小凳子 | 方便測量高處 | 穩固的椅子也可以 |
手電筒 | 光線不足時輔助 | 手機閃光燈 |
量之前要注意門框有沒有歪斜,老房子的門框有時候會變形。建議從三個不同位置測量,取中間值最保險。如果是幫長輩量,記得提醒他們不要勉強爬高,安全最重要!
實際測量步驟分解
首先把門完全打開,讓門片貼緊門框。從門框內側的左上角開始,把捲尺頂端對齊門框最頂端,慢慢往下拉到地板。這時候要特別注意捲尺有沒有歪掉,最好讓朋友幫忙確認。量出來的數字先記下來,然後換右上角再量一次。
很多人會忽略這個細節:磁磚地板和木地板的厚度不同。如果是磁磚房,建議要連門檻一起量進去。量完高度後,順便記錄門的寬度,以後要買門簾或換門時會更方便。記得數字要精確到毫米,寧可多量幾次也不要出錯。
常見問題與小技巧
有時候會遇到門框有裝飾條的情況,這時候要從裝飾條的內緣開始量。如果是推拉門,就要量軌道到地面的距離。分享一個老師傅教的小秘訣:量的時候可以把捲尺稍微拉緊一點,但不要太用力,這樣數字會更準。量完別急著收工具,最好再檢查一次數據,特別是數字有沒有看錯,像是把6看成8這種常見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