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報李,相贈相惠
自古以來,人間流傳著【投桃報李】的佳話。源於《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句詩正形象地比喻著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往來和互相贈送禮物的習俗。


明代高濂在《玉簪記》中生動描繪道:女子「強尼姑向空門結姻」,只為「報李投桃」。宋代王之道在《憶東坡·雪霽柳舒容》中讚美「投珠報玉」的行為,盛讚它能「遣春興」。
投桃報李,是一種禮尚往來的慣例。就像《野叟曝言》中所言,它雖不奇特,卻也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後世將其演繹為「桃來李答」,進一步強調了互惠的意味。
《詩經·大雅·抑》中提到的「投投報桃、報之以李」,不僅是贈送禮品的行為,更是一種人情往來的藝術。它傳遞的是一種善意、感恩、和諧的社會關係。
** | 概念 | 出處 | 解釋 | ** |
---|---|---|---|---|
投桃報李 | 民間 | 送桃送李,比喻相贈相惠 | ||
報李投桃 | 明高濂《玉簪記》 | 比喻報答恩情 | ||
投珠報玉 | 宋王之道《憶東坡》 | 比喻答謝他人的恩德 | ||
桃來李答 | 《野叟曝言》 | 互惠往來 | ||
禮尚往來 | 《孟子·離婁上》 | 以禮相待,互相贈送禮物 |
投桃報李的意思
「投桃報李」一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比喻互相幫助,給予對方回報。其含義共有兩層:
- 第一層:主動施惠,期待回報。「投桃」表示主動贈送桃子給他人,暗指付出善意或給予幫助。
- 第二層:對等回報,心懷感恩。「報李」表示接受桃子後,回贈李子給施惠者,表示感謝和回饋。
投桃報李的具體含義
特點 | 具體含義 |
---|---|
主動施惠 | 願意主動幫助他人,不求回報,但潛意識中期待著對方的善意。 |
對等回報 | 收到施惠後,會心存感激,並以同等的善意或幫助作為回饋。 |
心懷感恩 | 懂得感恩他人的幫助,並記在心裡,尋求機會回報。 |
互相幫助 | 是一種互相扶持的行為,雙方都心存善意和感激。 |
投桃報李的例子
- 日常生活中:朋友請客吃飯,回請對方;同事幫忙處理工作,回贈小禮物表示感謝。
- 職場交往中:老闆賞識下屬,給予提拔和獎勵;下屬感恩老闆的栽培,努力工作回報公司。
- 人際關係中:朋友間互相扶持,困境時伸出援手;親人之間互相關愛,表達感恩和關心。
注意事項
- 不要過於計較回報:投桃報李不是交易行為,不應斤斤計較回報的價值。
- 避免期待過高:幫助他人時,不要寄予太高的期望或回報。
- 感恩的心更重要:即使沒有收到同等的回報,也要心存感謝,因為施惠本身就是一種善行。
延伸閲讀…
投桃報李_百度百科
投桃報李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