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正穴正確位置」是指位於前臂背面尺側,小海與陽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處的穴位。根據《靈樞‧經脈》和《類經圖翼》的描述,它距離上腕五寸,或在腕後外廉五寸。該穴位與太陽小腸經絡相連,並與正經和絡脈相關。操作時可以進行直刺或者艾炷灸、艾條温灸等治療。
支正穴
位置:前臂背面尺側,小海與陽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處。


解剖:肌肉為尺側腕屈肌、指深屈肌;神經為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血管為骨間背側動、靜脈。
操作:直刺0.5~1.5分。艾炷灸1~3壯,艾條温灸10~15分鐘。
功效:清神志、解表熱。
古典應用:振寒、寒熱、頭痛、目眩、頷腫項強、肘臂不舉、肘攣、手指痛不能握、熱病汗不出、癲疾、驚恐、悲憂、腰背痠痛、四肢乏力、狂易、熱病、痂疥。
現代應用:神經衰弱、前臂癱瘓。
配穴:狂言:支正、魚際、合谷、少海、曲池、腕骨。驚掣、肘臂不舉:支正、內關、陽溪。目眩頭痛:支正、三焦俞。目眩:支正、飛揚。
穴位在中醫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們被認為是身體上的特定點,可以通過不同的刺激方式來調節和平衡人體的氣血和能量流動。因此,確保穴位的正確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關係到療法的效果和治療的準確性。
醫生和針灸師在使用穴位治療時必須非常小心和專注,以確保每個穴位都被定位在正確的位置上。他們根據人體結構和經絡系統的知識,利用特定的測量方法來確定穴位的正確位置。這些測量方法可能包括使用特定的解剖標誌,如骨骼結構或肌肉組織,來幫助確定每個穴位的位置。
一旦支正穴的正確位置確定下來,醫生或者針灸師便可以使用針灸、按摩或者壓力的方法來刺激這些穴位。這些刺激方法旨在恢復和改善身體的各種功能,如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疼痛,提高免疫力等等。
在穴位治療中,如果支正穴的位置不準確,將會影響治療的效果。穴位與身體的特定結構和經絡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如果穴位位置錯誤,將會導致刺激效果錯誤或無效。因此,為了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必須確保支正穴的正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