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稱文章有韻者「文」,無韻者「筆」。
” 巴金 《沉落集·化雪日子》:“我讀完了一部傳記,書中情節和文筆所感動,興奮。


」《晉書·習鑿齒傳》:“ 鑿齒 有志氣,博學洽聞;文筆著稱。
”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元和 後,文筆,學奇詭於 韓愈 ,學於 樊宗師 。
” 巴金 《沉落集·化雪日子》:“我讀完了一部傳記,書中情節和文筆所感動,興奮。
”《北齊書·封隆傳》:“ 孝琰 文筆,但以風流自立,善於談謔。
” 唐 司空圖 《題<柳柳州集>後》:“ 張曲江 五言,其文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今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有韻者文。


延伸閱讀…
有韻者文,無韻者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今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有韻者文。
延伸閱讀…
” 章炳麟 《文學説例》:“ 魏 逮 唐 ,分異文筆。
”1.六朝稱文章有韻者「文」,無韻者「筆」。
《晉書.卷七七.蔡謨傳》:「謨博學,於禮儀宗廟制度多所議定,文筆議論,有集行於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