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角月角,風生水起,古代相術的奧秘在現代科學的光芒下逐漸揭開面紗。從面相學到基因科學,我們對人類特徵的研究不斷深入,日角月角作為傳統相術的重要特徵,其背後隱藏的深意正在被重新認識。
十五、十六的月亮
十五、十六的月亮叫做滿月,因為這時候月亮完全被照亮。根據上面的規律,滿月時太陽剛落山,月亮就從東邊升起來了。因此,在十五、十六的晚上,整晚都能看見明亮的月亮。


二十二、二十三的月亮
這時候的月亮也是弦月,但是因為它處在太陽的另一側,所以稱為下弦月。下弦月通常在凌晨時分升起,這意味着在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月亮可能要到深夜或凌晨才會升起。由於下弦月升起時天已經很亮,所以這時候的月亮也很難被注意到。
十五、十六的月亮
十五、十六的月亮叫做滿月,因為這時候月亮完全被照亮。根據上面的規律,滿月時太陽剛落山,月亮就從東邊升起來了。因此,在十五、十六的晚上,整晚都能看見明亮的月亮。
月亮的移動速度
平均來説,月亮每天在天空中相對太陽向東移動約13.18°。這意味着月亮相對於地球的自行運動速度大致為每天13°。
月亮的起落規律
根據月亮的相對位置變化,可以推算出以下規律:
緯度 | 月亮落下時間 |
北緯40度 | 晚上九點至十點 |
赤經與黃經:天文座標的基礎
在現代天文學中,赤經和黃經是描述天體位置的基本座標。它們分別表徵了天體在赤道座標系統和黃道座標系統中的角度位置。這些座標系統的設計,使得天文學家能夠精確地定位並追蹤夜空中無數的星星和天體。


延伸閲讀…
月亮每小時向西移動15度,因此它會在太陽落山後約4至6個小時才會落下。在赤道上,由於地球的自轉,太陽始終在每天傍晚於同一時間點落山。因此,赤道上的居民在七夕當晚可以看到月亮在晚上十點至十二點之間落下。這個時間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月亮的實際位置、地形、大氣條件等。
緯度 | 月亮落下時間 |
北緯40度 | 晚上九點至十點 |
赤經與黃經:天文座標的基礎
在現代天文學中,赤經和黃經是描述天體位置的基本座標。它們分別表徵了天體在赤道座標系統和黃道座標系統中的角度位置。這些座標系統的設計,使得天文學家能夠精確地定位並追蹤夜空中無數的星星和天體。
延伸閲讀…
赤經的奧秘
赤經,類比於地球上的經度,用以標記天球赤道周圍的天體位置。由於歷史原因,赤經並不以度數來表示,而是以時間單位:時、分、秒。這意味著赤經的精確度能夠達到很高的水平。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而言,天空在24小時內“轉動”360度,或者説每小時“轉動”15度。因此,天赤道一圈(360度)對應於赤經的24小時,而赤經的1小時相當於15度。例如,如果某天體的赤經為6時,那表示它位於春分點以東90度,即沿天赤道前進15度的6倍。
赤道座標系統可以是以地球為中心的,也可以是以觀測者為中心的。許多星圖使用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赤道座標系統。然而,當使用這些星圖將望遠鏡指向特定天體時,必須將以地球為中心的座標轉換為以觀測者為中心的座標,這需要使用特定的公式。幸運的是,有一個更簡單的解決方案:使用如Sky Tonight等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使用了以觀測者為中心的座標,使得望遠鏡指向變得更加便捷。稍後,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這些應用程式來觀測天體。
黃經的意義
黃經則用來測量春分點以東的物體在黃道平面上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