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傑輸入法】提升輸入效率!學習如何新增昌傑輸入法於Windows 10

【昌傑輸入法】提升輸入效率!學習如何新增昌傑輸入法於Windows 10

「昌傑輸入法」是常用的中文輸入法,由擁有「中文電腦之父」美譽的朱邦復於1976年創製。初期只有正體中文版,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漢字輸入、字形輸出、內碼儲存、漢字排序等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朱邦復發明「昌傑輸入法」時正值他為三軍大學發展中文通訊系統之際,時任三軍大學校長的蔣緯國為紀念上古時期倉頡造字的精神,乃於1978年將此輸入法改名為「昌傑輸入法」。

倉頡輸入法:一部傳奇的中文打字歷史

在中文打字的世界裡,有一個名字永遠不會被遺忘,那就是朱邦復。他的作品,倉頡輸入法,不僅是一部打字工具,更是中文資訊化的巨大里程碑。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探索倉頡輸入法的誕生與演變。

昌傑輸入法 Play

倉頡的雛形與成長

朱邦復於1976年首次創製了形意檢字法,這是倉頡輸入法的前身。起初,它只有正體中文版本,旨在解決當時漢字在電腦上的輸入、顯示、儲存及排序等問題。朱邦復在為三軍大學開發中文通訊系統的過程中,得到了沈紅蓮女士的協助,對檢索字母的設計進行了重大改進。1978年,他們將檢索字母數從52個減少到26個,使得倉頡輸入法更加適應當時的鍵盤輸入。

昌傑輸入法

倉頡的普及與影響

倉頡輸入法在朱邦復放棄專利權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主流作業系統到電子辭典,無不配備了倉頡輸入法。它的普及不僅在於其便利性,更在於它為中文資訊化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朱邦復與宏碁的合作,推出內置程式語言和應用軟件的天龍中文電腦,更是將倉頡輸入法推向了市場的巔峯。1979年,朱邦復在三軍大學成功進行了有綫短程中文通訊實驗,奠定了倉頡輸入法在中文資訊化中的基石地位。

倉頡的進化與應用

朱邦復並未停止對倉頡輸入法的改進。1982年,他發表了適用於Apple II電腦的漢卡產品,使得倉頡輸入法在微型電腦領域得到了應用。同年,他還推出了第三代倉頡輸入法,能夠處理《康熙字典》中選取的4萬多個漢字,大大擴展了倉頡輸入法的字庫容量和使用效率。

倉頡輸入法的演變時間表

  • 1976年:形意檢字法問世
  • 1978年:首二身三規則確立,檢索字母數減至26個
  • 1979年:有綫短程中文通訊實驗成功,天龍中文電腦上市
  • 1982年:漢卡產品推出,第三代倉頡輸入法發表

倉頡的現況與未來

如今,倉頡輸入法仍然是繁體中文世界中最流行的形碼輸入法之一。它在不同平台上的兼容性,以及其高效的中文打字能力,使得它成為許多用户的首選。儘管面臨著其他輸入法的競爭,倉頡輸入法仍然以其穩定性和可靠性,在中文資訊化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中文電腦之父」朱邦復的貢獻,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倉頡輸入法,更是為中文在全球資訊化的浪潮中贏得了一席之地。他的創新精神,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資訊科技工作者。

總之,倉頡輸入法不僅是一款簡單的打字工具,它更是中華文化在科技時代的一張名片。在朱邦復的遠見與努力下,倉頡輸入法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中文資訊化的新門,其影響將持續激勵著我們不斷向前。

昌傑輸入法是一種非常方便的中文輸入法工具。它通過簡單的操作方式和智能的預測功能,讓用户能夠快速且準確地輸入中文字。昌傑輸入法的特色是可以根據用户的輸入狀況自動進行詞彙和詞組的預測,大大提高了輸入效率。

昌傑輸入法還具有人性化的設計,可以根據用户的習慣和喜好進行個性化定製。用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添加詞彙、修改詞庫,並進行個人字典的管理。這樣一來,用户在使用昌傑輸入法時可以更加順手和流暢。

昌傑輸入法的智能預測功能是其最大的亮點之一。通過分析用户的輸入內容和上下文,它可以提供更加準確的詞彙和詞組預測,減少用户輸入的時間和努力。這對於需要長時間使用中文輸入法的用户來説,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幫助。

總之,昌傑輸入法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中文輸入法工具。它的簡單易用、智能預測和個性化定製功能,使得用户在中文輸入時更加高效和便捷。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商務應用中,昌傑輸入法都能夠滿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良好的輸入體驗。

延伸閲讀…

[倉頡速成輸入法] [倉頡速成輸入法]五色倉頡/速成字典查字更 …

【快速學倉頡】真正10分鐘完美KO倉頡輸入法(涵蓋所有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