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其背,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無咎。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拯其,其心。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六四,艮其身,無咎。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止、停止,山阻擋去路。
艮字原義反身看、回頭看,或者用力看、努力看、狠視。
引申有小心、注意,照顧、養護意思。
《周易》中卦義引申為止,停止。
帛書作根,歸藏作狠。
鄭玄:「艮言。
」《説文》:「艮,,匕目。
匕目,猶目相匕,相下。
」艮字是兩目相比(匕通),兩眼對看而相退讓,表達「很」()意思。
造字形構來看,艮小篆見字像,見下為「人」,艮下匕為「反人」,所以艮即「反見」,象徵人回頭而視,於「見」正面看。
不過更具體來説「回頭」傳達出什麼意義?這是一個看圖説故事問題,「回頭看」可能是不想理會、討厭,或者是拒絕。
但可能是小心、注意,或者是照顧。
這要看物體什麼位置。
我們若配合三畫卦艮卦象來想「回頭看」意義,會發現到卦象古艮字之間存在著有意思關聯。
艮內時,另一卦在外卦於人前面,東西前面而轉過頭那麼討厭、不想理會,拒絕意思,因此艮內時取象拒止。
反過來,若艮在外,另一卦內卦後面,東西後面時回頭看代表吸引你注意,引申顧、養護意思。
所以艮在外時取象藏養、照顧。
《筮法》〈卦位圖〉以及今傳後天八卦,艮居東北,冬季一年結束時候,,艮離(羅)「冬藏」季節,這是《説卦傳》説:「艮,東北卦,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故曰成言乎艮。
」由此可見,艮卦具有終養萬物義,即養護、照顧卦象。
艮兑作旁通兩卦,其古字形構取象自人身體,艮取象,兑取象自口。
艮兑兩卦,可能講是人人溝事。
艮卦表示眼溝,或者轉頭不想見、拒絕(反見),或者怒目狠視(匕目),阻止方説話,或者轉頭而視以表達在意、注意。
而兑説,表示有話説,説到讓方興(悦)為止。
六畫卦艮重山象,重重的山擋住去路,去路,凡事停止無法前進。
限,腰際。


大體來説,得艮卦凡事停止不前,,尋人不著,諸事不順,好事擦身而過,會遇到諸如一號中頭彩這種讓人事,若能安之若命,順應時勢,當止止,力求守住本位,踰越,那麼可以求得不犯錯。
但若一意孤行,該停止而反而躁動妄行,則遭遇災咎。
因此得此卦者建議深居簡出,不要積極做為,能夠不犯錯是最佳結果。
卦序上艮震後,震卦綜對卦。
《序卦》:「震者動。
物不可以,止,故受艮,艮者止。
」經文解釋上,傳統「止」來詮釋艮於文義彆扭而多有處,應當改以「反見」來解讀。
可以諸如注意、照顧引申義來解釋,是外卦三爻,而這符合艮卦在外時養護義取象原則。
卦講是找人過程。
初六開始看到人站得(艮其趾),但緊接著人高處墜落而來不及拯救(拯其)。
待找到時人受傷(列其夤,厲燻心)。
因此走到他身邊照顧(艮其身),還好人能夠講話(艮其輔,言有序),表示沒有生命危險,而給予了照護(敦艮)而以喜劇收場。
艮其背,獲其身。
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彖》曰:艮,止,時止止,時行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艮其止,止其。
上下敵應,相與,是不獲其身。
行其庭見其人,無咎。
《象》曰:兼山,艮,君子思不出其位。
回頭看到他背,但追不到他人。
即使進入了他家庭院,還是見不到人。
沒有罪咎。
此言尋人不著。
雖然瞥見了他背影,是錯過了他人,沒能正面遇到。
即使到了他家裡,走到庭院了,還是沒能找到。
此喻指凡事會錯身而過,遍尋不著。
事情原地空轉而難有。
艮應做「反見」,回頭看意思。
「艮其背」回頭瞥見到他背影,意謂兩人錯身而過,但追不到人。
傳統艮解釋為止,但其字義而難解。
高亨艮解釋顧,照顧顧,認為這段講是照顧背,照顧身體,因小失大意。
於文義接近,但後文銜接。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
回頭看到他腳,沒有罪咎。
利於守正。
可解釋為小心、注意他腳,避免墜落,因此而無咎。
艮卦談是尋人過程,後面爻辭談到人墜落受傷,這裡講是人站著,確認其,因此説回頭看到他腳。
傳統解釋「艮其趾」為停止於他腳。
腳、趾比喻行動開始,艮其趾亦可理解作「艮其」,一開始能夠知所停止。
言佔者舉妄動,因此可以無咎。
趾,通止,為古文。
亦可指腳指。
初在最下,於人體相當於腳趾位置,因此經六十四卦中初爻「趾」作比喻,可代表「」,開始。
「艮其趾」,注意其腳,是注意其起始,一開始小心注意,注意所站位置是否安全。
六二,艮其腓,拯其,其心。
《象》曰:拯其,未退聽。
回頭看到他小腿,看到時不及拯救他失足墜落,因此心中。
艮回頭看,拯為拯救。
隨隋,墮、墜落意思,隨字詳解可參考隨卦。
傳統解釋腳、腳趾,雖符合卦象,但於古文字無所。
腓,音「肥」,帛書本作「肥」,為小腿肚,或可指小腿。
六二爻辭傳統解釋分歧,但意思是指停止其小腿,腳因為不能抬起,所以心中。
例如,王弼説:「隨,謂趾。
止其腓,故其趾拯。
腓體躁而處止,而不得拯其,不能退聽,故其心。
」意思是説,小腿停止了,而腳趾舉起,但小腿體質躁動而停止,然後無法舉起他腳趾,於無法退一步安靜下來,因此內心。
此以「隨」趾,拯為「舉」。
整個解釋不知所云。
但有些像是描繪人手腳協調,因此而心中。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燻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
回頭看他腰部,背脊受傷而撕裂,痛徹心扉。
六二言「拯其」,當看到所要找人時,來不及救人而失足墜落,是墜落山崖。
九三是講人墜落後受傷,傷到了背脊而痛苦不堪。
限,腰際。
列,裂。
夤,音「銀」,脊背肉。
厲,危險。
薰,燒灼。
薰心,燒灼其心,形容心中痛苦、心痛。
傳統解釋停止腰部,背脊受傷,心中憂慮害怕到。
腰全身運動樞紐,停腰部則全身無法伸展,停於不該停地方,反讓自己背脊受傷。
六四,艮其身,無咎。
艮(gèn),代表山。
艮卦代號是1:1,主卦和客卦是艮卦,卦象是山,陽數是1。
兩座山可能合併成一座山,但是,主客雙方一起,影響,往來。
主方應當在可能情況下採取主動措施改善雙方關係,同時保持態度,地待客方變化。
右圖中,紅色表示當位爻,天藍色表示不當位爻。
艮卦爻有有應關係。
艮卦,是經六十四卦第52卦,艮卦談乃是如何抑止自己言行卦。
即是行則行,當止止;説則説,説則説,一切抑止是。
除此之外,。
薛德鈞.今日變:《》解《孫子兵法》.濟南.5-10,16-18.2011.艮其背,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無咎。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拯其,其心。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六四,艮其身,無咎。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彖曰:艮,止,時止止,時行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圖:配)艮字現今用作《經》卦名,見於語。
《易傳》註解「止」,停止義。
《説文》:「艮,,匕目。
匕目,猶目相匕,相下。
《》曰:『艮其限。
』匕目艮,匕目眞。
」艮字是兩目相比(匕通),兩眼貼近對看而相退讓,表達「很」()意思。
眞,借為嗔或瞋,帶有狠義。
然而,傳統易學艮解釋為止,停止義,此《説文》解釋大異其趣。
段玉裁注:「者聽,一曰行難,一曰盭。
《易傳》曰:『艮,止。
』止可兼很三義。
許不依孔子訓止者,止,下基,。
孔子取其引伸義。
許説字書,嫌雲止則義不明審,故易。
此字書説有,實無二義。
《方言》曰:『艮,堅。
』《釋名》曰:『艮、限。
』」「目相匕即目相比,謂若怒目相視。
」盭,音義通戾。
據段玉裁説法,艮很(),不順從意思,另可解釋行難、。
至於《易傳》説「艮,止」是引申義,能夠兼容《説文》説三義。
《説文》是字書立場,所以基本字義;而《易傳》是説立場,要能兼容並蓄。
艮楷書寫法顯然訛變,主要是上面原本目,今文變為日。
小篆上目下匕,匕為簡寫,其形構會「比目」義。
《説文》註説「」,《歸藏》卦名所作「」義。
鄭玄:「艮言。
」造字形構來看,艮小篆見字像,「見」下為「人」,艮下匕為「反人」,所以艮即「反見」,象徵人回頭而視,於「見」正面看。
黃宗炎:「艮,艮有反見象,無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義?」黃宗炎即以「反見」解釋艮字。
當代古文字學家艮顧。
如唐蘭認為,「艮」應是「見」變形,見為前視,艮是回顧。
李孝定之:「(唐蘭)謂其義反顧,許説。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艮目匕,匕即人反文,艮即見反文明矣。
故餘謂艮者顧,反見。
顧為視之義,引申注視義。
」顧即回頭看,引申有回顧、注意、照顧之義。
從八卦取象,艮終物成物卦,《大象傳》中多取成德育德之義,此艮字照顧之義相通。
止、停止,山阻擋去路。
「艮其背」回頭瞥見到他背影,意謂兩人錯身而過,但追不到人。


延伸閱讀…
引申有小心、注意,照顧、養護意思。
《周易》中卦義引申為止,停止。
帛書及海昏簡作,歸藏作狠。
鄭玄:「艮言。
」《説文》:「艮,,匕目。
匕目,猶目相匕,相下。
」《説文》,艮字是兩目相比,兩眼對看而相退讓,表達「很」()意思。
《筮法》〈卦位圖〉以及今傳後天八卦方位,艮居東北,冬季一年結束時候,,艮離(羅)「冬藏」季節,這是《説卦傳》説:「艮,東北卦,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故曰成言乎艮。
」由此可見,艮卦具有終養萬物義,即養護、照顧卦象。
艮兑作旁通兩卦,其古字形構取象自人身體,艮取象,兑取象自口。
艮兑兩卦,可能講是人人溝事。
艮卦表示眼溝,或者轉頭不想見、拒絕(反見),或者怒目狠視(匕目),阻止方説話,或者轉頭而視以表達在意、注意。
而兑説,表示有話説,説到讓方興(悦)。
六畫卦艮重山象,重重的山擋住去路,去路,凡事停止無法前進。
或兩人背而無以正面相見象,因此尋人不著,這是卦辭説「艮其背,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大體來説,得艮卦凡事停止不前,,尋人不著,諸事不順,好事擦身而過,會遇到諸如一號中頭彩這種讓人事。
若能安之若命,順應時勢,當止止,力求守住本位,踰越,那麼可以求得不犯錯。
但若一意孤行,該停止而反而躁動妄行,則遭遇災咎。
因此得此卦者建議深居簡出,不要積極做為,能夠不犯錯是最佳結果。
卦序上艮震後,震卦綜對卦。
《序卦》:「震者動。
物不可以,止,故受艮,艮者止。
」經文解釋上,傳統「止」來詮釋艮於文義多有處,若改以「反見」來解讀,或以諸如注意、照顧引申義來解釋,是外卦三爻,通順。
卦講是找人過程。
初六開始看到人站得(艮其趾),但緊接著人高處墜落而來不及拯救(拯其)。
待找到時人受傷(列其夤,厲燻心)。
因此走到他身邊照顧(艮其身),還好人能夠講話(艮其輔,言有序),表示沒有生命危險,而給予了照護(敦艮)而以喜劇收場。
六爻鹹卦人身取象。
兩卦是艮下卦,但上卦陰陽相反艮兑。
兑為毀折,因此應到鹹砍傷人身;艮養物,因此應到艮卦照顧。
兑為悦,應到鹹感物;艮為止,應於艮無欲。
上六,鹹其輔頰舌。
上九,敦艮,吉。
九五,鹹其脢,無悔。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來,朋從爾思。
六四,艮其身,無咎。
九三,鹹其股,執其,。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六二,鹹其腓,兇,居吉。
六二,艮其腓,拯其,其心。
初六,鹹其拇。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艮其背,獲其身。
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彖》曰:艮,止,時止止,時行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艮其止,止其。
上下敵應,相與,是不獲其身。
行其庭見其人,無咎。
《象》曰:兼山,艮,君子思不出其位。
《二三子》:卦曰:「根亓北,獲亓身;行亓庭,見亓人。
」孔子曰:「根亓北者,言任事;獲亓身者,精白□□□。
敬官任事,身□□者矣。
亓佔曰:能精能白,上客;能白能精,□。
精白眾者得, 故曰行亓庭見亓人。
」回頭看到他背,但追不到他人。
即使進入了他家庭院,還是見不到人。
沒有罪咎。
此言尋人不著。
雖然瞥見了他背影,是錯過了他人,沒能正面遇到。
即使到了他家裡,走到庭院了,還是沒能找到。
此喻指凡事會錯身而過,遍尋不著。
事情原地空轉而難有。
艮應作「反見」,回頭看意思。
「艮其背」回頭瞥見到他背影,意謂兩人錯身而過,但追不到人。
延伸閱讀…
高亨於文義接近,但後文銜接。
《周易古經今注》:「本卦艮字訓顧,其訓止者,當謂目有所止耳。
獲疑借為護,聲系,通用,艮其背獲其身,猶雲顧其背不護其身,顧其小者忘其大者,身亡,背何能有,故曰艮其背獲其身,行其庭見其人。
此,再言無咎,疑無咎衍文,蓋今文無。
説見過。
」傳統艮解釋為止,如王弼:「凡物對面而相通,否之道。
艮者,止而相交通卦。
各止而,何得無咎?相見乃可。
」卦辭言,人人背,相交接;即使到了庭院,相見。
於艮止時,能相見而得其時,因此無咎。
朱熹:「艮,止。
一陽止於二陰之上,陽自下升,。
……其佔能止於背而有其身,行其庭而不見其人,乃無咎。
」程頤「無欲」來詮釋:「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動於。
牽於前而求其止,不可得。
故艮道,艮其背,所見者前,而背乃背,是不見。
止於不見,無慾其心,乃安。
獲其身,不見其身,謂忘我。
無我止矣,不能無我,無可止道。
行其庭見其人,庭除之間,。
背則雖至近不見,謂交於物。
外物接,內萌,如是,乃得止道,於止為無咎。
」帛書《二三子》引孔子註解雖然有很多闕文而有些疑義,但可看出,其詮釋後儒大異其趣。
意思大致上是,艮其背講是任事,即擔當責任。
獲其身講是精白。
所謂精白,是講一個人而。
行其庭見其人,講是「精白長眾」者難得而。
艮其背:帛書作「根亓北」。
北為背本字,背字後出,因此《周易》原本應作北。
《説文》:「北,,從二人背。
凡北屬北。
」北形構為二人背,表達乖離義,後來並用作方位。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
回頭看到他腳,沒有罪咎。
利於守正。
可解釋為小心、注意他腳,因此而無咎。
艮卦談是尋人過程,後面爻辭談到人墜落受傷,這裡講是人站著,確認其,因此説回頭看到他腳。
傳統解釋「艮其趾」為停止於他腳。
腳、趾比喻開始,艮其趾亦可理解作「艮其」,一開始能夠知所停止。
而初爻有初始義。
艮其趾,言一開始知所止能免咎。
如王弼:「處止初,行無所之,故止其趾乃得無咎。
靜而定,故利永貞。
」程頤:「趾,動之先。
艮其趾,止於動初。
事止於初,失正,故無咎。
」趾:通止,《釋文》:「荀作止。
」「艮其趾」帛書作「根其止」。
止為古文趾,。
指腳指,引申為停止。
初在最下,於人體相當於腳趾位置,因此經六十四卦中初爻「趾」作比喻,可代表「」,開始。
「艮其趾」,注意其腳,是注意其起始,一開始小心注意,注意所站位置是否安全。
六二,艮其腓,拯其,其心。
《象》曰:拯其,未退聽。
回頭看到他小腿,看到時不及拯救他失足墜落,因此心中。
六二爻辭傳統解釋分歧,但意思是指停止其小腿,腳因為不能抬起,所以心中。
例如,王弼説:「隨,謂趾。
止其腓,故其趾拯。
腓體躁而處止,而不得拯其,不能退聽,故其心。
」意思是説,小腿停止了,而腳趾舉起,但小腿體質躁動而停止,然後無法舉起他腳趾,於無法退一步安靜下來,因此內心。
此以「隨」趾,拯為「舉」。
整個解釋不知所云。
但有些像是描繪人手腳協調,因此而心中。
腓:音「肥」,帛書本作「肥」,為小腿肚,或可指小腿。
鹹六二「鹹其腓」。
拯:拯為拯救,傳統多解釋舉。
馬融:「承,舉。
」孔穎達:「拯,舉。
」虞翻解釋「取」。
帛書作「登」,登通升。
升卦帛書作「登」。
《漢上易傳》引作「抍」。
隨:傳統易學家王弼注而解釋為趾或。
王弼:「隨,謂趾。
止其腓,故其趾拯。
」然而,隨並無趾義。
孔穎達注:「腓體或屈或伸,躁動物,腓動隨,故謂足為。
」王弼意思為,趾是隨腓而動者,所以腓之趾。
此用法另可參考王弼鹹卦九三「鹹其腓,執其」註解。
俞樾認為假借骽,《羣平議》:「王氏既以股隨足之物,隨腓物乎?轉展遷,成其説,使字無定詁,經無定義,殊非注經之體矣。
竊疑,隨乃骽叚字,無骽字,故以。
執其隨者,執其骽。
其隨者,其骽。
隋聲,相近。
《儀禮.士虞禮》注曰:今文墮為綏。
《特牲饋食禮》注曰:墮桵讀,是隋聲聲字每通用。
」骽,腿異體字。
《玉篇》:「腿。
」李零採用俞樾看法,但將骽解釋髖。
隨應該是隋,墮、墜落意思,詳解可參考隨卦。
未退聽:未能退而聽。
聽,。
孔穎達:「聽,,既不能拯動,不能靜退聽其見止命。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燻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
回頭看他腰部,背脊受傷而撕裂,痛徹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