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對照】農曆十二時辰介紹 |十二時辰對照表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

【時辰對照】農曆十二時辰介紹 |十二時辰對照表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

時辰對照在中國古代歷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種將一天劃分成不同時段的體系。通過時辰對照,人們可以準確地掌握一天中的各個時段,從而安排日常生活和重要活動。在現代社會,時辰對照仍然在某些領域發揮著作用,如中醫和養生等。本篇將探討時辰對照的歷史、原理及現代的應用。



時辰對照

時辰對照

  • 子時(23:00 – 00:59)
  • 醜時(01:00 – 02:59)
  • 寅時(03:00 – 04:59)
  • 卯時(05:00 – 06:59)
  • 辰時(07:00 – 08:59)
  • 巳時(09:00 – 10:59)
  • 午時(11:00 – 12:59)
  • 未時(13:00 – 14:59)
  • 申時(15:00 – 16:59)
  • 酉時(17:00 – 18:59)
  • 戌時(19:00 – 20:59)
  • 亥時(21:00 – 22:59)

古時的時辰對照不僅用於計時,也是中國傳統醫學中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根據中醫理論,人體的經絡在不同的時辰有不同的活躍度,因此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症及就診時的時辰來推斷病因。例如,患者在午時(11:00 – 12:59)出現胸悶、心絞痛等症狀,可能

<

子時,象徵著夜半的到來,從午夜11點至凌晨1點,它是深夜的開端,俗稱“半夜”。接著是醜時,從凌晨1點至凌晨3點,這個時段被稱為“雞鳴”,因為這是公雞開始打鳴的時間。然後是寅時,從凌晨3點至早上5點,這個時段的陽氣逐漸上升,被稱為“平旦”。

時辰對照

卯時,從早上5點至早上7點,太陽開始升起,正是“日出”的時刻。辰時,從早上7點至上午9點,是早餐的時刻,因此稱為“食時”。巳時,從上午9點至上午11點,則被稱為“隅中”,意味著太陽已過了地平線的時間。

午時,從上午11點至下午1點,太陽當空,是為“日中”。未時,從下午1點至下午3點,太陽開始西下,稱為“日昳”。申時,從下午3點至下午5點,是“晡時”,這時人們開始準備晚餐。

酉時,從下午5點至傍晚7點,太陽即將落山,是“日入”的時刻。戌時,從傍晚7點至晚上9點,太陽已經完全西落,天色昏暗,進入黃昏,故稱“黃昏”。亥時,從晚上9點至午夜11點,是夜間的最後一個時辰,稱為“人定”,意味著人們已經進入寧靜的夢鄉。

這些時辰的劃分,源自於古代中華民族對天文曆法的深刻理解,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結晶。十二時辰的計時方式,不僅反映了古代人們對自然變化的敏鋭觀察,也體現了他們對生活

長安十二時辰劇情簡介

時辰對照

夜半至黃昏的時辰變幻

在浩瀚的夜空下,古人的智慧如同星光般璀璨。他們劃分出了十二個時辰,如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個時辰對應著一天中的某一段時光。夜晚,巡夜人的梆子聲響起,「更」的聲音傳遍大街小巷;白天,城樓的鐘鼓報時,「鐘」和「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節拍器。

午時,從上午11點至下午1點,太陽當空,是為“日中”。未時,從下午1點至下午3點,太陽開始西下,稱為“日昳”。申時,從下午3點至下午5點,是“晡時”,這時人們開始準備晚餐。

時辰對照 Play

時辰的計量與變換

時辰的計量有初和正之分,如辰初指7:00-7:59,辰正指8:00-8:59。夜晚的計時則有「更」和「鼓」,第十中指的是子時,因此有「三更半夜」一説。

子時(23:00~0:59) 膽經 宜睡覺,忌熬夜、吃宵夜
醜時(1:00~2:59) 肝經 宜熟睡,忌熬夜、生悶氣、久視
寅時(3:00~4:59) 肺經 宜熟睡或引導吐納,忌熬夜
卯時(5:00~6:59) 大腸經 宜起牀喝温開水、排便,忌飲酒
辰時(7:00~8:59) 胃經 宜及時吃早餐,忌早餐質量不好
巳時(9:00~10:59) 脾經 宜適量飲水、調理脾經,忌思慮過度、久坐不動
午時(11:00~12:59) 心經 宜吃午餐、小憩、靜養陰血、調理心經,忌午餐過多、餐後馬上運動
未時(13:00~14:59) 小腸經 宜調理小腸經,忌多吃食物
申時(15:00~16:59) 膀胱經 宜適量飲水、運動,忌憋小便

酉時

17:00~18:59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時辰對照 Play

延伸閲讀…

農曆十二時辰介紹、對照表 – Go日曆

十二時辰對照表

循行經脈 心包經
晚餐,散步
晚餐過肥膩,生氣

亥時

21:00~22:59

循行經脈 三焦經
入睡,心平氣和
生氣,熬夜

十二時辰養生法

依據十二時辰的養生法強調順應自然規律,重點在於睡好子午覺。

時辰對照

我國古代以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每個動物對應一個時辰。例如,子時鼠、醜時牛、寅時虎、卯時兔、辰時龍、巳時蛇、午時馬、未時羊、申

五行相生相剋,構成宇宙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相生順序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剋則有: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時辰分類上,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子亥屬水,辰戌醜未則屬土。其中未戌為乾土,醜辰為濕土。乾土中藏火,濕土中藏水。古時如何界定一天的開始時間?《新唐書》中李淳風提到:“古歷分日,起於子半。”這意味着子時的一半,即午夜十二點,被視為新一天的開端。此外,從日晷使用的角度來觀察,午時太陽並非正午時分就到達最高點,而是子時的一半。因此,古時候的一天可能並非從現代時刻的午夜十二點(子時)開始,而是從子時的後半部分,即午夜十二點後的某個時刻。關於十二時辰的字形意義,漢字從象形文字演變而來,每個時辰的字都含有特殊的含義。例如,“子”字像孩子在襁褓中,“醜”字形同“扭”,像手指抓住物體而扭轉。這些字形背後的文化涵義,反映了古代天文學家對宇宙運行的深刻理解。

夜半 | 子時

在這寧謐的時刻,我們可以靜坐在牀榻邊,與孩子共賞夜色,輕聲細語地述説這個世界的美妙,以及他們在何時降臨。可以共同品讀古詩,體會“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深刻含義。夜半時分,大地沉眠,萬籟俱寂,唯獨星空燦爛,如同嬰兒純真的眼眸,的黑夜,無比純粹。此時,人們應當進入夢鄉,讓身體和靈魂在夜的懷抱中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滋養。忌熬夜,以免耗損身體的元氣。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延伸閲讀…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時辰,十二時辰對照表對應時間,12時辰時間表

這首古詩,穿越時光,至今仍能觸動人心。它描述了一個落榜書生在夜半時分的孤獨與感傷,卻也因此留下了千古名句。如果你的內心並沒有像張繼那樣的詩意與悲愁,那麼,不妨在這個時辰進入夢鄉,讓夜半的鐘聲伴你進入甜蜜的夢境。

夜半,是陰氣最重之時,也是養生保健的最佳時機。《黃帝內經》雲:“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露。”因此,在夜半前入睡,不僅可以讓你在清晨醒來時感到神清氣爽,皮膚紅潤,還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排毒藏血,保養肝臟,維持生命之氣的流動與平衡。

醜時 | 肝經當令

在夜色的盡頭,醜時悄然來臨。這個時刻,

日出,光耀大地,萬物始蘇

先民智慧,日出而作,上朝點卯,進百迴湯,百下梳頭,祛風散熱,明目醒腦。

十二時辰,兩時一段,根據生肖,取名曰辰,晝夜平分,共十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