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象徵著夜半的到來,從午夜11點至凌晨1點,它是深夜的開端,俗稱“半夜”。接著是醜時,從凌晨1點至凌晨3點,這個時段被稱為“雞鳴”,因為這是公雞開始打鳴的時間。然後是寅時,從凌晨3點至早上5點,這個時段的陽氣逐漸上升,被稱為“平旦”。
卯時,從早上5點至早上7點,太陽開始升起,正是“日出”的時刻。辰時,從早上7點至上午9點,是早餐的時刻,因此稱為“食時”。巳時,從上午9點至上午11點,則被稱為“隅中”,意味著太陽已過了地平線的時間。
午時,從上午11點至下午1點,太陽當空,是為“日中”。未時,從下午1點至下午3點,太陽開始西下,稱為“日昳”。申時,從下午3點至下午5點,是“晡時”,這時人們開始準備晚餐。
酉時,從下午5點至傍晚7點,太陽即將落山,是“日入”的時刻。戌時,從傍晚7點至晚上9點,太陽已經完全西落,天色昏暗,進入黃昏,故稱“黃昏”。亥時,從晚上9點至午夜11點,是夜間的最後一個時辰,稱為“人定”,意味著人們已經進入寧靜的夢鄉。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延伸閲讀…
農曆十二時辰介紹、對照表 – Go日曆
十二時辰對照表
循行經脈 |
心包經 |
宜 |
晚餐,散步 |
忌 |
晚餐過肥膩,生氣 |
亥時
21:00~22:59
循行經脈 |
三焦經 |
宜 |
入睡,心平氣和 |
忌 |
生氣,熬夜 |
十二時辰養生法
依據十二時辰的養生法強調順應自然規律,重點在於睡好子午覺。

我國古代以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每個動物對應一個時辰。例如,子時鼠、醜時牛、寅時虎、卯時兔、辰時龍、巳時蛇、午時馬、未時羊、申
五行相生相剋,構成宇宙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相生順序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剋則有: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時辰分類上,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子亥屬水,辰戌醜未則屬土。其中未戌為乾土,醜辰為濕土。乾土中藏火,濕土中藏水。古時如何界定一天的開始時間?《新唐書》中李淳風提到:“古歷分日,起於子半。”這意味着子時的一半,即午夜十二點,被視為新一天的開端。此外,從日晷使用的角度來觀察,午時太陽並非正午時分就到達最高點,而是子時的一半。因此,古時候的一天可能並非從現代時刻的午夜十二點(子時)開始,而是從子時的後半部分,即午夜十二點後的某個時刻。關於十二時辰的字形意義,漢字從象形文字演變而來,每個時辰的字都含有特殊的含義。例如,“子”字像孩子在襁褓中,“醜”字形同“扭”,像手指抓住物體而扭轉。這些字形背後的文化涵義,反映了古代天文學家對宇宙運行的深刻理解。
夜半 | 子時
在這寧謐的時刻,我們可以靜坐在牀榻邊,與孩子共賞夜色,輕聲細語地述説這個世界的美妙,以及他們在何時降臨。可以共同品讀古詩,體會“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深刻含義。夜半時分,大地沉眠,萬籟俱寂,唯獨星空燦爛,如同嬰兒純真的眼眸,的黑夜,無比純粹。此時,人們應當進入夢鄉,讓身體和靈魂在夜的懷抱中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滋養。忌熬夜,以免耗損身體的元氣。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延伸閲讀…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時辰,十二時辰對照表對應時間,12時辰時間表
這首古詩,穿越時光,至今仍能觸動人心。它描述了一個落榜書生在夜半時分的孤獨與感傷,卻也因此留下了千古名句。如果你的內心並沒有像張繼那樣的詩意與悲愁,那麼,不妨在這個時辰進入夢鄉,讓夜半的鐘聲伴你進入甜蜜的夢境。
夜半,是陰氣最重之時,也是養生保健的最佳時機。《黃帝內經》雲:“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露。”因此,在夜半前入睡,不僅可以讓你在清晨醒來時感到神清氣爽,皮膚紅潤,還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排毒藏血,保養肝臟,維持生命之氣的流動與平衡。
醜時 | 肝經當令
在夜色的盡頭,醜時悄然來臨。這個時刻,
日出,光耀大地,萬物始蘇
|
先民智慧,日出而作,上朝點卯,進百迴湯,百下梳頭,祛風散熱,明目醒腦。
|
|
十二時辰,兩時一段,根據生肖,取名曰辰,晝夜平分,共十二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