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對照表】農曆十二時辰介紹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十二時辰對照表 |

【時辰對照表】農曆十二時辰介紹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十二時辰對照表 |

子時晚上23:00-凌晨1:00,兩時一個時辰,以此類推,十二時辰照表對應時間表為:子(23:00-0:59)、醜(1:00-2:59)、寅(3:00-4:59)、卯(5:00-6:59)、辰(7:00-8:59)、巳(9:00-10:59)、午(11:00-12:59)、(13:00-14:59)、申(15:00-16:59)、酉(17:00-18:59)、戌(19:00-20:59)、亥(21:00-22:59)。

“十二”這個數字中國有意義,如十二生肖,十二地支,十二時辰,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兩個十二時,人體經脈有十二……皇帝王冠上擺穗是十二個。

時辰是中國古代計時單位,一晝夜劃分為十二段,一段一個時辰,於現代兩個時。

相傳是古人十二生肖中動物出沒時間命名十二個時辰。

十二時辰十二個時間名詞構成,我們現説時辰為地支計時法,十二時辰順序: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

詳細十二時辰時間表,時辰照表十二時辰計時方法,西周時使用。

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每個時辰相當於現代2個時,每一時辰前時初,後時為。

如7:00-7:59辰初,8:00-8:59辰。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影子。

我們見到圓盤“日晷”指是人類古代利用太陽時間得到影子測得時刻一種計時儀器,稱“日規”。

其原理利用太陽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表座)組成。

上述時辰照表中有“”,古人説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説“鍾”,黑夜説“”或“鼓”。

有“晨鐘暮鼓”説,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説“幾點鐘”;暮起(酉時,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説是幾鼓天。

夜晚説時間有用“”,這是於巡夜人,邊巡行打擊梆子,點數報時。

夜分五個,第三子時,所以有“三更半夜”説。

時辰有時間單位,比如我們看説或古文會有一柱時間、一盞茶時間,是時辰單位。

一整天分十二時辰(一時辰2個時),一個時辰八刻(一刻15分鐘),一刻三盞茶(一盞茶5分鐘),一盞茶有兩炷(一炷香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30秒),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為5秒),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0.5秒)。

十二時辰中個別時辰字平時可能常用,下面來看看十二時辰中各個時辰讀音、讀法。

子時:【zĭ shí】夜半,午夜11點凌晨1點;時:【chǒu shí】雞鳴,凌晨1點凌晨3點;寅時:【yín shí】寅讀音同【吟】、【銀】,平旦,凌晨3點早上5點;卯時:【mǎo shí】音同【毛】聲調,日出,早上5點早上7點;辰時:【chén shí】食時,早上7點上午9點;巳時:【sì shí】音同【寺】、【四】,隅中,上午9點上午11點;午時:【wǔ shí】日中,上午11點下午1點;未時:【wèi shí】日昳,下午1點下午3點;申時:【shēn shí】晡時,下午3點下午5點;酉時:【yǒu shí】音同【有】,日入,下午5點傍晚7點;戌時:【xū shí】音同【須】,黃昏,傍晚7點晚上9點;亥時:【hài shí】人定,晚上9點午夜11點。

十二時辰十二個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詞淵源。

古人最初是天色變化劃分晝夜,十時辰製出現於先秦。

十二時辰養生學思想源於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它強調人體本身一個講究和諧系統,人體內經氣像潮水一樣,會時間流動,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會有經脈“值班”。

時辰對照表 Play

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甲、乙、丙、丁、戊(後五更來表示)。

如龍王三太子叫敖丙,可能丙時出生,所以叫敖丙。

百刻制是十時辰制進一步劃分,即十時辰進一步劃分成一百刻。

百刻制可能起源於商代,有出土漢代日晷,盤面上刻度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69刻。

漢時它改造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提出九十六刻制改革,清初定為正式制度。

燃香是計時方法,“一柱時間”出現武俠説中。

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直到漢代初年間,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干支紀。

”(趙翼《陔餘叢考》卷34)基本定型定名。

十二時辰表時、歷史,是中華民族人類天文曆法貢獻,是我國文化瑰寶之一。

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時換,叫“五更”,由此一夜分為五更,每一個時辰。

戌時一,亥時二,子時三,時四,寅時五更,其應如下: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名。

一分為五點,所以,一點長度合現24分鐘。

 十二時辰口訣、順口溜:半夜子時,雞鳴時;黎明寅時,日出卯時;飯辰時,東巳時;日中午時,西偏未時;西斜申時,日落酉時,黃昏戌時,人定亥時。

子時睡得,黑眼圈露。

時睡晚,臉上斑。

寅時睡得,色紅精氣。

卯時大腸蠕,排毒渣滓出。

辰時吃早餐,營養身體安。

巳時脾經,造血身體壯。

午時一小憩,安神養精氣。

未時分清濁,飲水能降火。

申時津液,養陰身體。
時辰對照表

酉時腎藏精,納華元氣。

戌時護心臟,減壓心。

亥時百脈,養身養嬌容。

長安是西安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稱為“京”都城,是歷史上第一座意義上城市。

周文王時於此,築設豐京,武王即位後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

《長安十二時辰》是2019一部熱劇,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古裝懸疑劇,2019年6月27日開播。

該劇改編馬伯庸同名説,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即元宵節)前夕,“刺客”狼衞企圖使得長安城陷入危局,靖安司主腦李必(易烊千璽飾)委託“死囚”張小敬(雷佳音飾),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城故事。

張小敬出身軍伍,後受任主管偵緝逮捕官差“人”,協調維護地方安全工作,昔日戰友聞無忌冤死,張小敬殺了貪污上司,關入死牢。

負責長安城治安靖安司發現了混入城內可疑人員,於張小敬長安人事與地理熟悉,靖安司特例委派張小敬戴罪立功、偵破此案。

張小敬一番調查,發現敵人陰謀是上元節晚上集會中製造混。

距離上元節花燈大會只剩下短短的幾個時辰了,張小敬上元節花燈大會前抓住搞破壞刺客。

調查追捕中張小敬發現靖安司中有敵人內應,“狼衞”只是吸引官府假像,目標是花燈中藏有炸藥,企圖炸死皇帝和觀燈所有百姓,而背後操控這一切,張小敬好友,後張小敬救了皇帝,拒絕了封官,離開了長安。

整個故事中另一主線是張小敬昔日所在第八團,朝庭放棄,拼死防守烽遂堡,全團二百多人只有九人生還,劇中另反派張小敬昔日戰友,當年戰死兄弟找皇帝復仇故事。

《長安十二時辰》豆瓣評分8.6分,總集數48集,每集45分鐘。

每一集標題裏日晷,顯示是集劇情發生時間。

《長安十二時辰》講了個啥呢?一句話概括,一個大唐版反恐24時故事。

這是一個只有24時(12個時辰)虛構故事,1275年前,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必攜手十二個時辰內拯救長安。

和以往“漫長”電視劇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時間跨度只有短短12個時辰(24時)。

《長安十二時辰》通過小人物拯救長安城故事串聯起城內街景,108坊佈局中,觀眾展現這個唐代東西方文明交流中心、絲綢之路發源地,以及歐亞大陸多個民族風俗文化融會碰撞。

主創團隊希望通過作品,盡可能地觀眾盛世長安中一天。

中醫理論中,一日十二時辰有一套相應養生理論。

十二時辰養生學思想源於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它強調人體本身一個講究和諧系統,人體內經氣像潮水一樣,會時間流動,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會有經脈“值班”。

與此相應,需要採取養生方法,達到延年益壽目的。

十二時辰對應器官:子時——膽,時——肝,寅時——肺,卯時——大腸,辰時——胃,巳時——脾,午時——心,未時——小腸,申時——膀胱,酉時——腎,戌時——心包,亥時——三焦。

【子時】,23:00~0:59,此時天黑轉為天亮這一段時間,循行經脈膽經。

宜:睡覺;忌:熬夜,吃宵夜。

【時】,1:00~2:59,深夜過後,雞鳴時,循行經脈肝經。

宜:熟睡;忌:熬夜,生悶氣,視。

【寅時】,3:00~4:59,天剛矇矇亮時候,循行經脈肺經。

宜:熟睡,或引導吐納,調理肺經;忌:熬夜。

【卯時】,5:00~6:59,太陽露臉,冉冉初升那段時間,循行經脈大腸經。

宜:起牀喝温開水,排便;忌:飲酒。

 【辰時】,7:00~8:59,吃飯時間,循行經脈胃經。

宜:及時吃早餐,讓胃有事可做;忌:早餐質量。

【巳時】,9:00~10:59,臨近中午時間,循行經脈脾經。

宜:適量飲水,調理脾經;忌:思慮過度,久坐不動。

【午時】,11:00~12:59,此時太陽最,循行經脈心經。

宜:吃午餐,小憩,靜養陰血,調理心經;忌:午餐過多,餐後馬上運動。

【未時】,13:00~14:59,太陽偏西時候,循行經脈小腸經。

宜:調理小腸經;忌:多吃食物。

【申時】,15:00~16:59,傍晚時分,循行經脈膀胱經。

宜:適量飲水,運動,抓緊時間工作;忌:憋小便。

【酉時】,17:00~18:59,太陽落山時候,循行經脈腎經。

宜:休息;忌:過勞。
時辰對照表

症狀:四肢冰冷、腰痠背疼、耳鳴。

【戌時】,19:00~20:59,此時太陽憶落山,天時,循行經脈心包經。

宜:晚餐,散步;忌:晚餐過,生氣。

【亥時】,21:00~22:59,此時夜色,人們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循行經脈三焦經。

宜:入睡,心平氣和;忌:生氣,熬夜。

這種十二時辰養生法核心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規律,重點睡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目的。

我國古代將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即每一種動物一個時辰。

老鼠排行第一(與“子”時搭配),以下次序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子——鼠:晚上11時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

這時候,老鼠膽量,活動,所以,子時同鼠搭配。

醜——牛:凌晨1時到3時(即“時”)。

這時候牛吃足了草,“倒嚼”、、,農家常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

寅——虎:凌晨3時到5時(即“寅時”)。

此時晝伏夜行老虎,古人常會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卯——兔:清晨5時到7時(即“卯時”)。

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青草,故稱“卯兔”。

辰——龍:早晨7時到9時(即“辰時”)。

此時起霧,傳説龍喜騰雲駕霧,這是羣龍行雨時候,值旭日東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巳——蛇:上午9時到11時(即“巳時”)。

説這時候蛇會傷人,人行走路上遊蕩,多草叢中,這樣巳時屬於蛇了。

午——馬:上午11時到下午1時(即“午時”)。

 七、【午】字像木杵形,一木杵立日光下,木杵沒有影子,因為日光是頭頂之上照射下來。

時辰對照表 Play

延伸閱讀…

農曆十二時辰介紹、對照表

十二時辰對照表

——羊:下午1是到3時(即“未時”)。

説羊這時候灑尿,灑出的尿可治癒自身一種驚瘋病,因此,未時屬羊。

申——猴:下午3時到5時(即“申時”)。

太陽偏西了,猴子喜此時啼叫,故稱“申猴”。

酉——雞:下午5時到7時(即“酉時”)。

這時候,日落山崗,雞開始進籠歸窩、夜宿,於是酉時屬雞。

戌——狗:晚上7時到9時(即“戌時”)。

黑夜來臨,狗看家,守夜警惕性,並產生一種視力和聽力,看得,聽得。

所以戌時屬狗。

亥——豬:晚上9時到11時(即“亥時”)。

這時候豬睡得最酣,發出的鼾聲洪亮,全身肌肉抖動得、長肉,於是亥時屬豬。

 我們知道五行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

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寅卯屬木,寅陽木,卯為陰木。

巳午屬火,午陽火,巳陰火。

申酉屬金,申為陽金,酉為陰金。

子亥屬水,子為陽水,亥水。

辰戌醜屬土,辰戌為陽土,陰土。

未戌為乾土,醜辰濕土。

乾土者其中藏火,土者其中藏水。

古人以時辰劃分一天,那麼一天是什麼時候開始呢?這裏其有兩種認識,一種認為是子時開始,從晚上11點開始,就算第二天了;另一種認為是子時第二個時開始,子時半開始,和我們現在使用北京時間,0點晚上12點開始算起。

這兩種説法誰誰錯?因為沒有哪一部古代正史或曆法告訴我們,一天是什麼時間開始,所以並沒有結論。

時候人們倒底是怎麼計算一天開始時間呢?5iKFC小編傾向第二種説法,子時後1小時開始的説法。
時辰對照表

《新唐書》記載唐代早期術數界標杆性人物編寫《麟德歷》李淳風一句話:“古歷分日,起於子半。

”説是子時一半時候開始計算一天。

另外,從古代利用日影測時刻一種計時儀器——日晷,可以看出一二,午時太陽點不是不是是午時開始,而是午時過半。

如果我們子時是一天開始計算,半天六個時辰,那麼到了白天11點,此時算是另一個半天開始嗎?而此時陽光日晷上影子沒有開始另計時,太陽沒有升高到點,一般而言不能從此刻劃分半天吧!而等到陽昇到正午時刻開始計算另一個半天,時刻應該是子時一半。

所以,小編認為時候每一天是子半開始,而不是子時開始算起。

我們知道漢字是像形字演變過來,十二時辰十二個字字形中隱含着意義。

時候天文學家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

什麼這十二個字定時辰呢?這十二個字有什麼呢?一、【子】字形狀像孩子襁褓之中,本義:幼小、卵。

古時候子字指兒女,二十三點一點子時,夜深人靜午夜時分,今明兩天臨界,可以説“明天”這個“產兒”誕生,或者襁褓之中。

子時,是孕含着什麼孵化着什麼時刻。

二、【醜】字形狀是“扭”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動。

扭,作轉動,子時過後,一點三點時,夜,但“第二天”開始了。

無形之中,有一隻手轉動,夜幕即轉過去,白天即扭過來。

三、【寅】字有説像雙手捧矢,即“引”古字。

引,可釋牽引、引導、引起、離開,黎明前三點五點寅時,黑夜即離開,熹微即牽引而來時刻。

四、【卯】字有説冒,像開門形。

黎明時分五點七點卯時,天亮了,太陽冒出來了,人家門該打開了。

卯時,、混淆,而是分開。

 五、【辰】字有托出雲氣意,雲氣之上有日,為“晨”;無日,雲氣瀰漫。

夏日早晨,七點九點,大霧茫茫。

六、【巳】字形狀如蛇象形,上午九點十一點,霧氣消失,暖融融時刻,蛇洞穴中爬出來了。

 七、【午】字像木杵形,一木杵立日光下,木杵沒有影子,因為日光是頭頂之上照射下來。

延伸閱讀…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時辰,十二時辰對照表對應時間,12時辰時間表

古人依形造字,依形取義,形、義命物,由此,日中時候,即十一點十三點午時。

八、【】字像樹木枝葉重疊,物長成後才有滋味。

“味”本字。

午後十三點十五點未時,示意只有陽光照射,樹木會枝繁葉茂、果子才能,果子,會有滋有味。

 九、【申】字有説像閃電形,説“神”。

十五點十七點,風雨帶着閃電和雷鳴來了。

古人不知閃電和雷鳴何物,以為神天上之。

 十、【酉】字像裝酒的罈子,“酒”本字。

十七點十九點,傍晚時分,勞作了一天,此時吃飯時候,簡稱“酒時”吧。

十一、【戌】字形狀人、戈會意,人持戈(武器)守護。

十九點二十一點,酒足飯飽以後,一家老小該入睡了。

但是不能,還要預防外敵或野獸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進行護衞。

十二、【亥】字有説像豬,“豕”字變體。

有草根-説,二十一點二十三點,主人豬拱槽聲音攪醒了,要想豬肥,得夜半起身它添食。

此外,草根與植物塊莖有關,那是豬飼料。

 十二時辰十二個字,像是記述並描繪了古代農家生活作息圖!每個時辰裏飽含着古人天時、地利、人事智慧解讀,指導着子孫後代過每一刻當下。

漢代以來,古人每個時辰取了一個名字,夜半、雞鳴、平旦……讀起來口齒生香。

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道理。

如今雖然人們習慣於二十四小時制,但忘了這些中國傳統時辰。

瞭解了這些時辰,可以牀榻跟孩子一起欣賞時間,告訴他哪一個時辰出生,或者讀一兩首古詩,感悟“一萬年太久,爭朝夕”。

夜半是十二時辰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千家萬户經入眠。

夜半,是今明兩天臨界點,又名子時、子夜、中夜,意為孕育。

此時天空,像嬰兒眼眸,得,人歇下,老鼠會悄悄出洞活動。

夜半,宜睡眠,忌熬夜。

此時,人們應該注意:“安睡培元氣,身必欲側,屈上。

睡心,後睡眼,想過去、未來、人我事。

夜半人氣血降到最低值,現在睡覺,是補上一整天能量。

但一千多年前,落榜張繼怎麼睡不着,寒山寺鐘聲響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裏,撞出超越時空永恆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你有張繼詩情,還是入睡吧。

夜半是一天中極陰時候,宜入睡保養身體。

“子時睡得,黑眼圈露”,子時前入睡,晨醒後頭腦,氣色紅潤。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王安石《登飛來峯》裏寫道:“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雞鳴時,天色,萬物昏昏開始變得,曙光初現,雄雞啼鳴。

時肝令,《黃帝內經》載:“人卧血歸於肝”,此時應熟睡養肝,讓肝血推陳出新,順利排毒藏血。

時入睡,則面色青灰,情緒怠慢,易生肝病。

是“扭”本字,此時天地間有一雙大手,夜幕與白天扭轉。

此時,守時公雞發出清啼,棚户裏牛正在咀嚼着青草,而人應該處於熟睡狀態。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緣身層。

平旦,即現在説黎明之時。

太陽露出地平線,天剛矇矇亮,萬物開始欲動,熬過了最黑夜,終於迎來了光明與希望。

中醫認為:“寅時睡得,面紅精氣足”,此時肺經,睡得熟,這樣才能保證氣血平均分配。

寅時睡得人面色會紅潤有光澤,精神。

《孟子·告子上》中説“其日夜所息,平旦氣,其人相近也者幾希”,這是我們見到“平旦”一詞用例。

此時,太陽雖未出地平線,但天際處顯現一線生機,老虎欲動,是寅時。

老尚貪書課,黎明即下牀。

不驚天乍冷,覺意。

蟾滴初添水,螭爐炷。

浮生一日,開卷窗光。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指太陽露臉,冉冉初升那段時間。

日出這個詞最初見於《詩經·檜風·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先民們告訴我們,要日出而作。

古代這會兒,官員們要上早朝、清點人數,稱為“點卯”。

日出,太陽東方升起,陽光照耀大地,萬物生機勃勃。

此時人們要注意:“見晨光,量寒温穿衣服,起坐明窗下,進百滾白湯一甌,櫛發百下,使疏風散火,明目去腦。

”晨光初露,宜起牀。

看天氣穿衣。

起牀後,坐在窗户下,喝一杯白開水。

梳頭髮百餘下,風散火,明目去腦。

十二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人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2時,十二個時辰地支名稱,相傳是12生肖中動物作息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天干與地支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

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總稱,稱十二時辰。

天干用來表示次序,地支用來表示時間。

六十甲子表示天干與十二地支結合,順序組配成六十對。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分十二個時辰,這樣十二地支與十二時辰對應關係是,即 :23~01 點 子 時,01~03 點 醜 時,03~05 點 寅 時,05~07 點 卯 時,07~09 點 辰 時,09~11 點 巳 時,11~13 點 午 時,13~15 點 時,15~17 點 申 時,17~19 點 酉 時,19~21 點 戌 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