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光線的冷暖遊戲
色温,一個描述光源呈現物體真實色彩能力的指標,以開爾文度 (°K) 為單位。其起源於凱爾文的觀察:當溶解金屬在温度升高時,發出的亮度會逐漸由深紅轉換至藍色。將不同温度的黑體(理論上的理想發光體)與光源的顏色進行比對,即可得到該光源的色温。


高色温的光源偏藍,給人以清爽、提神之感。低色温的光源偏黃,帶來温暖、放鬆的效果。常見的暖黃光約為 3000K,冷白光約為 6500K。
色温不隻影響我們的感知,也與我們的大腦聯繫。在高色温的照明下,大腦會分泌抑制睡眠荷爾蒙,讓人保持清醒。相反,低色温的照明則會放鬆大腦,誘導睡眠。
然而,色温與光源温度並非相同概念。對於非黑體光源,如熒光燈,會使用「相關色温」(CCT) 來近似其色温。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顏色之間存在關聯,但「色温」一詞並不適用於綠色、紫色等光線。
在自然界中,太陽光的色温會隨著它在天空中的位置而變化。正午的太陽光接近 5770K,而黃昏的陽光則低於 3000K。這種變化與大氣層的散射作用有關,並非黑體輻射所致。
同樣地,天空的藍色也並非來自黑體輻射。它們是由於瑞利散射,其中藍光被大氣分子散射的更為強烈,導致天空顯現出藍色。
在攝影和印刷領域,色温尤為重要,5000K 和 6500K 的黑體色温常被用於色彩再現。此外,白熾燈的色温並非其温度的直接表現,而是由燈絲的發光特性所決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攝影術中,「色温」有時會與「白平衡」混為一談。但後者涉及紅藍兩個變量,而色温僅表示温度的變化。
暖光色温通常指 5000K 以下,其偏紅或偏黃的色調營造出温暖、舒適的氛圍。值得補充的是,雖然我們習慣將藍色與冷色聯繫,但從黑體輻射的角度來看,紅色才是可見光中「最冷」的顏色。
暖色光的魅力與應用
暖色光,泛指波長較長、色温較低的照明光線,例如紅色、橙色和黃色。它們營造出温馨、舒適和放鬆的氛圍,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廣泛應用。
暖色光的特質
特徵 | 描述 |
---|---|
波長 | 較長 (620-750nm) |
色温 | 較低 (<5000K) |
感覺 | 温馨、舒適、放鬆 |
暖色光的心理影響
研究表明,暖色光對人體有以下心理影響:
- 促進放鬆:暖色光抑制褪黑激素的產生,有助於減輕壓力和促進放鬆。
- 提升情緒:暖色光刺激釋放血清素,一種能改善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
- 增強安全感:暖色光營造出類似的陽光環境,讓人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
暖色光的應用
暖色光廣泛應用於各種室內空間,包括:
- 起居室:營造温馨、舒適的氛圍,適合與家人和朋友共度時光。
- 卧室:促進放鬆和助眠,營造安靜平靜的氛圍。
- 用餐區:暖色光營造誘人的就餐環境,增強用餐體驗。
- 零售商店:暖色光營造温暖、誘人的環境,吸引顧客並促進銷售。
- 旅館和民宿:暖色光營造舒適和放鬆的氛圍,讓住客感到賓至如歸。
暖色光的種類
暖色光有各種來源,包括:
- 色温:色温越低,光線越暖。一般來説,2700K-3000K 的色温適合放鬆的空間,3000K-4000K 的色温適合工作和活動的空間。
- 任務照明:對於需要仔細看清的任務,例如閲讀或做飯,建議使用較冷的色温照明。
- 氛圍照明:對於營造氛圍的照明,例如裝飾燈或壁燈,暖色光更為合適。
- 個人偏好:個人對暖色光的喜好因人而異。在選擇照明時,應考慮自己的喜好和空間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