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目前已知有95顆衞星。天文學家很早就發現了這顆行星[11] ,羅馬人以他們的神稱這顆行星為朱庇特[12]。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13],取其繞行天球一週約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且產生了歲星紀年法。據説,古人觀察歲星呈青色,青色於“五行”屬木,而命名為木星[14][15]。
木星是顆巨行星,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太陽系的行星中,木星和土星是氣體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星)。


從地球看木星,它的視星等可以達到 -2.94等,已經可以照出陰影[16],並使它成為繼月球和金星之後,是夜空平均第三亮的
木星的探索與特徵
木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以其巨大的體積和質量而著稱。這顆行星的發現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的中國天文學家稱之為“歲星”,因為它伴隨著太陽系每年一度的運行。木星的主成分包括氫和氦,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它是一個沒有明顯固化表面的氣態巨人。
木星的觀測與發現
木星的觀測歷史悠久,古羅馬人甚至以他們的神祇朱庇特命名這顆行星。從地球上看,木星的亮度僅次於月球和金星,是夜空中第三亮的自然天體。木星的自轉速度極快,形成了一個扁球體的外觀,並且擁有明顯的帶狀結構和大氣湍流。其中最著名的特徵是大紅斑,自17世紀以來就被觀測到。
木星的環與衞星
木星被一層微弱的行星環和強大的磁層包圍,擁有大量已知的衞星,其中最大的是木衞三,其直徑甚至大於水星。人類對木星的探索包括多個無人太空任務,如先鋒號、旅行者號和伽利略號等,目前朱諾號太空船仍在木星軌道上執行觀測任務。
木星與地球的形成
有理論認為,內太陽系的早期可能存在著一羣超級地球,它們中的部分可能在木星的遷徙過程中與之發生碰撞,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及其鄰近行星。這是大遷徙假説的一部分,它描述了木星在太陽系內部移動時如何通過引力相互作用摧毀並重構了這些原初行星的軌道。
資料來源
- 製圖:艾利·查爾斯
- 再版:TED-Ed
- 資料: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新科學家》
參考文獻
1. |
2. |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令人著迷的天體之一。它是一個巨大而壯觀的氣體巨星,由於其亮度和質量,它通常被描述為「夜空中的明星」。
木星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1倍,質量是所有其他行星質量的2倍多。它以迅猛的自轉速度而聞名,所以一天只需約10小時就能完成一個自轉週期。
由於其巨大的質量和重力,木星有一個強大的磁場,可以阻擋大部分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形成一個受保護的環境。這也是為什麼木星擁有許多衞星的原因之一。
最著名的木星衞星是伽利略衞星,它們由愛爾蘭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萊於1610年發現。這些衞星是伽利略伽利萊望遠鏡的第一個發現物體,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證明行星有衞星的重要里程碑。
木星的外觀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觀和多樣的。它的大氣層包含數百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如氨氣、甲烷和水蒸氣,這些物質導致木星的大氣層呈現出美麗而複雜的紋理和色彩。
另外,木星也有許多引人注目的特徵,比如它的大紅斑。這是一個巨大的氣旋風暴,已經持續存在數百年。它可以容納地球數倍大小,這顯示出它的強大和持久的力量。
由於木星表面沒有固體地形,所以它是不可能在表面上居住。然而,科學家仍然對木星非常感興趣,並且利用太空探測器進行研究。例如,伽利略號太空探測器是第一個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太空探測器,並且提供了許多對木星的重要觀測數據。
總而言之,木星是一個令人驚嘆的行星,它的巨大質量、磁場和美麗的大氣層使其成為天文學家和探測器的寶貴研究對象。我們還有很多要瞭解的事情,並期待著未來的探索。
延伸閲讀…
木星_百度百科
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