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腎,五臟中心肝腎,三者作用關聯到”精、氣、神”,而腎主精,肝主氣,心主神, “精、氣、神”是人生命存亡 。
保養精、氣、神是健身、抗衰老主要原則,是精、氣、神衰退變化,人步入老年時候應該此”三寶”,古人這點重視。
心主神明,有統帥全身臟腑生理活動和主司心理活動功能。
中醫學認為心是進行精神、思維、意識活動主要內臟,心接收和反映外界信息,進行處理,從而產生判斷,產生思維意識心理活動。
含義:指肝主疏泄,氣機於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能起到作用。


但是中醫藏象學説則這些精神活動主要歸屬於心生理功能。
人精神活動包括意識、思維和意識活動,能主宰和影響全身各方面生理功能協調,所以神明心是人體生命活動主宰,心君主而臟腑百骸聽命於心。
五臟六腑形體官竅心統一指揮下才能進行協調統一生命活動。
心主神志功能是否,可表現於精神、意識、思維和睡眠方面。
心主神志生理功能,則精神振奮、神志、思維、睡眠。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維持全身氣機疏通,不滯,散而作用。
表現:肝主疏泄-氣機-氣血和調-人能協調自身情志活動,表現精神,心情,氣和志達。
含義:指肝主疏泄,氣機於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能起到作用。
原理:脾胃氣機、升降協調,才能保證消化功能。
膽汁經膽道排泄小腸內,以助油脂類食物消化吸收,膽汁分泌,儲藏和排泄有賴於肝主疏泄、調達氣機。
表現:肝主疏泄-氣機-脾胃氣機升降協調(助脾韻華,使清陽氣升發,水谷上歸於肺;助胃受納,促進濁陰氣下降,使得食糜下達於小腸),膽汁有序分泌和排泄,有助於脾胃消化吸收-消化功能。
腎藏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包括後天精。
腎所藏先天之精,”先天之精”稱腎臟本精,稟受於父母,生俱來構成人體原始生命物質。
胚胎發育過程中,精是構成胚胎原始物質,為生命基礎。
先天之精藏於腎中,出生後,得到後天水谷之充養,成為人體生育繁殖基本物質,故稱”生殖精”。
生殖盛衰決定着子代稟賦,對子代體質具有影響。
可以理解為情況是水克火,但於火勢或水勢太小而導致火反過頭來削弱消滅了水情況,這相侮。


延伸閱讀…
人出生後,經胃受納和脾運化而生水谷之精,運輸到五臟六腑,成為五臟六腑精,供給臟腑生理功能活動需,剩餘的部分貯藏於腎,以備不時需,臟腑功能活動需要時,腎所藏精,輸出供給。
這樣腎貯藏,供給,循環復而生生不息。
後天精,相輔相成。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臟:肝心脾肺腎,肝木,心火,脾土,肺金,水腎,五行相生相剋關係應到五間相生相剋關係(記得生,隔一個克口訣嗎?)。
例如:肝生心、心生脾;例如:肝克脾,心克肺;相生相剋,中醫藏象學説中,相生是母子關係,剋是勝勝關係。
例如:肝為心母,心肝子;例如:肝脾不勝,脾肝之所勝。
五臟相生相剋是關係,而病理情況下,相生方面,會見到母病及子、子病傳母情況;剋方面,會見到相乘情況(不勝者或所勝者而導致加倍剋制病理情況),會見到相侮情況,所勝者或不勝者而導致所勝者反過頭來剋制了勝者病理現象。
可以理解為情況是水克火,但於火勢或水勢太小而導致火反過頭來削弱消滅了水情況,這相侮。
延伸閱讀…
這是五行對應五臟之間相生相剋關係,那麼五臟人體相關各種元素之間,以及五臟自然界各元素之間,是不是存在這樣相生相剋關係呢?答案是肯定。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臟:肝心脾肺腎,五官:目舌口鼻耳,五體:筋脈肉骨皮,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淚汗涎涕唾,五脈:弦洪緩,五華:爪面唇毛髮,五聲:呼笑歌哭呻,五變:握憂噦咳慄。
中醫理論,五行「木、火、土、金、水」,代表對應五臟是「肝、心、脾、肺、腎」,代表「青、赤、黃、、」,多吃應五色食物,可以保養身體五臟六腑。
顏色食物人體五臟六腑有著陰陽調和及五行相生相剋關係,搭配飲食有助,其實只要每餐吸收到五色食品可做到五行相生,達到調和五臟,從而滋補身體機能。
多吃青色食物肝臟,它具有舒肝肝功能,是人體「排毒劑」,像是菠菜、綠豆、奇異果是選擇青色食物能起到調節脾胃消化吸收作用,可提供人體需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營養素。
中醫認為紅色火,而「火」用來代表「心」,所以紅色食物具有益氣補血和促進血液、淋巴液生成作用。
而且紅色食物具有抗氧化性,像是胡蘿蔔、蕃茄、紅豆是選擇。
食用黃色食物能幫助消化吸收功能,脾、胃。
代表食物有黃豆、南瓜、地瓜、香蕉。
白色五行中屬金,主要顧肺大腸,且利於益氣,對呼吸系統有所影響。
像是山藥、蓮藕、梨子、百合是養生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