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堯(1647年7月7日—1708年11月11日),字中嵩,號華嶽,納西族名阿俗阿胃(A-su A-wei),清初的麗江土司,官至麗江知府。
生平
-
清軍入滇
木堯早在清軍入滇之際,即拒絕向三藩之一的吳三桂稱臣,秘密探查吳三桂的密探,將訊息通報清廷,得到清廷的賞識。 -
承襲土司
木堯是木櫾的長子,由於叔父木靖無子嗣,木堯過繼給木靖為養子。木靖逝世後,康熙帝原有意冊封木堯為麗江土司,但木堯謙讓,推舉木櫾繼任。康熙帝遂封木櫾為土司,而木堯仍掌握實權。 -
受封土司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木櫾由於抱恙,上疏請求辭職。康熙帝遂封木堯為麗江土司。木堯就此正式執掌麗江政事。
官場生涯
康熙二十年(1681年),雲貴總督趙良棟向康熙帝奏報了木堯籌集軍糧供給清軍的義舉。此舉深得康熙帝嘉許,並正式冊封木堯為麗江土司。
康熙帝欽佩木堯的忠貞,冊封其為麗江知府,統理麗江全境。木堯上任後,勵精圖治,整肅吏治,發展經濟,推動文化教育,促進了麗江的繁榮穩定。
納西族文化傳承
木堯是一位熱心的納西族文化傳承者。他編纂《木氏宦績》,記載了木氏家族的歷史和事蹟,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史料。
木堯在位期間,還大力支持納西族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發展,興辦學校,聘請名師,傳授納西族文字、音樂、舞蹈等,為納西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作出了重要貢獻。
晚年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木堯不幸病逝,享年62歲。他一生忠於清廷,維護邊疆穩定,推動麗江發展,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和麗江百姓的愛戴。
歷史評價
木堯是一位傑出的納西族領袖和清代官員。他忠君愛國,廉潔奉公,善於治政,為納西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功績至今仍為世人所稱道。
木堯:從天才少年到歷史學家
木堯(1929-2018),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思想史家。他一生勤於探索、著作等身,為中國史學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早年生涯
木堯生於山東濟南,自幼聰穎過人。14歲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從師於許地山、杜國庠等名家。1949年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
考古與古文字研究
木堯早年醉心於考古工作,曾在商周考古中取得重要成果。1951年,他參與發掘安陽殷墟,發現大量甲骨文刻卜。此後,他專攻古文字學,尤以解讀甲骨文見長。
他創立了「古文字學四書」,包括:《殷墟甲骨學導論》、《甲骨學例》、《金文彙編》、《古文字通解》。這些著作系統總結了古文字學研究方法,成為該領域的奠基之作。
著作名稱 | 出版年份 |
---|---|
殷墟甲骨學導論 | 1951 |
甲骨學例 | 1957 |
金文彙編 | 1963 |
古文字通解 | 1978 |
思想史研究
上世紀60年代,木堯轉向思想史研究,發表了《中國古代社會思想史》、《中國古代哲學史》、《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等重要著作。
在思想史研究中,木堯堅持「史料為本,實事求是」的原則。他廣泛徵引歷史文獻,對中國古代思想做出深入考察和分析。
他的研究成果推動了思想史學的發展,被公認為「新中國思想史學的開拓者」。
學術貢獻
木堯學術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在考古、古文字學、思想史等領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主要著作:
- 殷墟甲骨學導論
- 甲骨學例
- 金文彙編
- 古文字通解
- 中國古代社會思想史
- 中國古代哲學史
-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
獲得榮譽:
延伸閲讀…
木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木堯_百度百科
-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 中國考古學會副會長
-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結語
木堯是一位博學多才、勤奮治學的學者。他以其淵博的知識、精湛的考證和獨到的見解,推動了中國史學的發展。他的學術成就彪炳史冊,將永遠載入中國史學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