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濟卦,象徵完成、沒有終止。
坎水,離為火。
火水上,難以濟物,未濟。
未濟象徵事成。
本卦六爻失正,有“事成”象。
但陽剛能相應,充滿着發展可能性。
未濟有可濟理,因而亨通。
但若處事,沒有什麼利益。
《未濟》:亨。
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
“小狐汔濟”,未出中。
“濡其尾,無攸利”,。
雖位,柔應。
《象》曰:火水上,未濟。
君子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
《象》曰:“濡其尾”,不知。
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
六三,未濟,徵。
利涉大川。
《象》曰:“未濟徵”,位。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
六五,貞吉,無悔。
君子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光”,其輝吉。
上九,有孚於飲酒,無咎。
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飲酒濡首”,不知節。
未濟卦卦象,水火未濟象徵意義未濟卦,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卦坎,上卦離。
離為火,坎水。
火上水下,火勢壓倒水勢,救火大功成,故稱未濟。
未濟卦位於既濟卦後,《序卦》這樣解釋道:物不可…[詳細]未濟卦卦辭: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未濟卦卦辭: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人生啓示 本卦辭意思是,亨通;狐狸渡河到對岸了,浸濕了尾巴,吉利。
未濟卦卦辭: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詳細]未濟卦第一爻,爻辭:初六:濡其尾,。
本爻辭意思是:狐狸渡河時弄了尾巴,會有麻煩。
未濟卦第一爻,爻辭:初六:濡其尾,。
人生啓示 從卦象上看,初六陰爻居於陽位,具有冒進和特性。
其處下…[詳細]未濟卦第二爻,爻辭:九二:曳其輪,貞吉。
未濟卦第二爻,爻辭:九二:曳其輪,貞吉。
爻辭釋義曳:指拖住。
本爻辭意思是:拖住車輪,使其速度不要,堅守正道可獲吉祥。
未濟卦第二爻,爻辭:九二:曳其輪,貞吉…[詳細]未濟卦第三爻,爻辭:六三:未濟,徵,利涉未濟卦第三爻,爻辭:六三:未濟,徵,利涉大川。
爻辭釋義 徵:指征伐,進攻他人。
本爻辭意思是:事情完成,冒進去遠行,有兇險,但有利於渡過大河急流。
未濟卦第…[詳細]未濟卦第四爻,爻辭:九四:貞吉,悔亡;震用未濟卦第四爻,爻辭: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爻辭釋義 震用:指聲勢如雷,使人擔嚇受怕。
伐:征伐,討伐。
鬼方:指部落名稱。
大國:指殷商。
本…[詳細]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
小狐汔濟,未出中。
濡其尾,無攸利﹔。
雖位,柔應。
象曰:火水上,未濟﹔君子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
象曰:濡其尾,不知。
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
六三:未濟,徵,利涉大川。
象曰:未濟徵,位。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未濟,亨。
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初六,濡其尾,。
九二,曳其輪,貞吉。
六三,未濟,徵,利涉大川。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光,有孚,吉。
上九,有孚於飲酒,無咎。
濡其首,有孚,失是。
未濟,亨。
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圖:配)濟濟渡、過河,引申為完成、助益。
既濟渡河,引申為完成,得到助益;未濟是未能渡河,引申為未能完成、得助益。
清華濟卦作,通淒。
既濟卦,因此其卦名未知。
上博,其既濟作既濟,但未濟作。
「」卦可能是「」誤。
《説文》:「淒,雲雨起。
」雲雨起,於既濟(霽)是雲雨。
雨在《周易》代表陰陽調和,雲雨起代表陰陽不調和。
未能濟渡,未能完成。
水火不濟,不調,同受水火害。
未濟為未能渡水,無法渡水。
引申為事情無法,無法得到救濟。
《經》中「小狐汔濟,濡其尾」故事説。
狐狸渡水,不知冒然下去,結果濕了尾巴。
卦象離上坎下,火性炎上而居上,水性潤下而居下,水火違行而無法交合,造成了陰陽、失調。
這有如否卦,地陰氣停於下,天之陽氣停於上,天地氣無法交泰。
未濟有外文明而內卦象,文明美麗表現於外,但實則危險陰暗藏於內。
因此小狐未能明斷,而受外表欺騙,下水。
之所以舉「小狐」者,老狐狸疑心,因此有「狐疑」成語,小狐則涉世未深,深算行事。
和既濟卦每一爻陰陽位相反,未濟卦每一爻都陰陽失位,陽爻陰位,陰爻陽位。
既濟,是未濟是六爻相應,初六應九四,九二應六五,六三應上九。
未濟卦是繼既濟卦而來,是六十四卦卦。
《序卦》:「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物不可,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既濟未濟是成對綜卦(卦),是錯卦(旁通卦)。
而之所以既濟排於後,是萬物不可盡,若以既濟結束是代表畫下句點,是六十四卦結束,但天道循環,始卒若環,無始,未濟終代表這不是一個實質結束,而是另一循環開始。
得濟卦者,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注意觀察後做判斷,小心美麗外表下藏著危機,因此不可妄動,否則因此受騙而遇險,惹來殺身之禍。
於自己所處位置,應小心選擇。
所以《象》曰:「火水上,未濟,君子,辨物居方。
」未濟卦爻辭與既濟卦有很多相似之處:初上皆言濡其尾、濡其首。
既濟初爻言「曳其輪,濡其尾」,未濟於初二爻分言「濡其尾」、「曳其輪」。
既濟九三言「高宗伐鬼方」,未濟九四言「震用伐鬼方」。
未濟,亨。
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小狐汔濟,未出中;濡其尾,無攸利,。
雖位,柔應。
《象》曰:火水上,未濟,君子辨物居方。
未得濟渡,亨通。
狐狸旱季裡渡水,了尾巴去是無所利。
未濟有亨通道,於柔順而得中庸,指六五爻,《彖傳》説「柔得中」。
若濟解釋救濟,引申覓食或尋水,那麼「小狐汔濟」為乾旱中小狐狸尋水喝,或是覓食,因此小心「濡其尾」,很,後落水還可能滅頂。


延伸閱讀…
有狐綏綏,彼淇梁。
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彼淇厲。
心之憂矣,子無帶。
有狐綏綏,彼淇側。
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程朱註解「濡尾」即「未濟」,程頤:「狐能度水,濡尾不能濟。
」朱熹:「汔,幾。
幾濟而濡尾,猶未濟。
」然而,狐狸渡水,不管有沒有渡水,那有不濡尾?之下王弼註合事理:「將濟而濡其尾,力竭於斯,不能續。
」孔穎達:「濡尾力竭,不能相續而至於登岸,所以無攸利。
」未濟,亨。
小狐汔濟,濡其尾:當代有學者認為當讀作「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
並引《史記.春申君列傳》證:「曰:『狐涉水,濡其尾。
』此言始之易,。
」《史記》所引頂多只能作為一種可能,原本不足以作定論。
若依《彖傳》,作「小狐汔濟」。
其次,《史記》此段顯然是言談之間引述,只是談到經文內容,其文字卦辭不一致,不足以作為句讀可靠證據。
《周易》總體經文,類似者如《彖傳》賁卦讀作「賁,亨,小利有攸往」,遯卦讀作「遯,亨,小利貞」。
小狐汔濟:汔,音企,涸,乾涸的意思,引申危、幾、。
《説文》作「汽」:「水涸。
」段玉裁注:「《大雅.民勞》傳曰:『汔,危。
』《周易》『汔亦未繘井』、『小狐汔濟』,虞翻曰:『汔,幾。
』引伸義。
水涸盡之時,故引伸義曰危、曰。
」小狐汔濟因「汔」字義而有註解。
一、狐狸河水乾涸時渡河。
狐狸辦法過大河,因此必需水乾涸才能過河。
此為王弼看法:「小狐不能涉大川,汔然後乃能濟。
」二、狐狸渡水差點,但是沒。
汔,幾,,。
鄭玄、虞翻、朱熹持此看法。
虞翻:「狐濟,而濡其尾。
」朱熹:「汔,幾。
幾濟而濡尾,猶未濟。
」三、狐狸膽過河。
汔,作仡,、膽樣子。
程頤作此解:「汔,仡,狀。
《書》曰:仡仡勇夫。
小狐果於濟,濡其尾而不能濟。
」四、狐狸乾旱中尋找救濟,覓食尋水。
汔乾旱,濟救濟。
狐狸雖然是會游泳動物,但基本上狐狸喜歡水,除非逼不得已,例如要覓食,否則會下水游泳。
因此才有「濡其尾,」爻辭。
「濟」雖原義渡水,但亦可解釋作「救濟」。
若濟解釋救濟,引申覓食或尋水,那麼「小狐汔濟」為乾旱中小狐狸尋水喝,或是覓食,因此小心「濡其尾」,很,後落水還可能滅頂。
延伸閱讀…
旱季覓食,小狐受火熱之害,現在見到水源以為能以濟,反受水之害,因此同時受到了水火交迫,此即未濟卦義。
五、狐狸乞求救濟,尋水喝或覓食。
《經》中許多文字是雙關語,汔或可假借為「乞」,乞求義。
帛書作「小狐氣涉」。
《説文》:「氣,雲氣,象形。
」「省作乞。
」段玉裁:「氣氣古今字。
」君子辨物居方:君子要事物,以及選擇自己所處地方。
狐狸見水往下跳,未能辨別水,所以受水之害,而無所利。
若能觀察,小心下水,可涉水,得到亨通。
王弼辨物居方註解各其,後儒多之:「令物各當其。
」孔穎達:「君子見未濟時,失正,故用慎為德,辨別眾物,各居其方,使得安其所,所以濟。
」程頤:「君子觀其處象,處於事物,辨其,各居其方,謂止於其。
」初六,濡其尾,。
《象》曰:濡其尾,不知。
狐狸尾巴水沾,自取其濡(辱)。
《象》曰:「濡其尾,不知。
」不知自己、能耐,而遭此濡。
未濟時,審察情勢,不自量力而冒險行事,蒙其利,反受其害。
六位中上首,下為尾。
初六説濡其尾,上九説濡其首。
既濟初九,未濟卦辭,曰「濡其尾」。
上九曰「濡其首」。
初在下在末,故稱尾。
上在前,故稱首。
濡其尾:沾濕它尾巴。
濡,音「如」,沾。
不知極:極原棟樑之義,引申、,或中。
不知極,不知河岸,不知。
王弼:「濡其首猶不反,至於濡其尾,不知紀極者。
」紀、限度義,語出《左傳》文公十八年「聚斂積實,不知紀極」。
程頤:「其才力而進,至於濡尾,是不知。
」然而朱熹以為文義,懷疑是敬字誤:「極字。
考上下韻葉,或敬字,今且闕。
」《日講易經解義》解釋終:「。
」「是但知始慾濟,而不知終極不能濟。
」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
車輪受牽制,難以前進,貞定吉。
既濟初九曰「曳其輪,濡其尾,無咎」,未濟卦,濡尾曳輪拆分、二兩爻。
《象傳》既濟初九曰「曳其輪,義無咎」,此處曰「九二貞吉,中正」。
曳其輪:牽引車輪,車輪因受牽制而以前進。
曳,音「業」或「意」,牽引、後面拉。
睽六三「見輿曳,其牛掣」。
既濟初九和未濟九二説「曳其輪」,宋衷認為,這是因為陽圓陰方(天圓地方)。
六三,未濟,徵,利涉大川。
《象》曰:未濟徵,位。
得救濟,出征兇,利於涉險渡河。
爻辭講「未濟,徵」,言「利涉大川」,前後矛盾。
未濟未能渡河,那怎麼會利於涉大川?王弼認為,前面講是無法自救、自濟。
後面講是尋求外援而得濟。
朱熹則提出兩種可能:一是濟徵是指於行陸路,利涉大川意指行水路宜。
二是懷疑「利涉大川」應作「涉大川」。
「濟」可解釋作「成」,虞翻:「濟,成。
」荀爽認為未濟指是男女婚姻成。
李光地「時」來解釋:「既濟、未濟兩卦爻辭,未有舉卦名者,爻曰未濟。
蓋他爻既濟未濟者時,順時處而已。
此爻時可濟矣,而未能濟,是未濟己而時,故言未濟,見其失時。
無濟,故於徵,有畏愼心,故於涉大川利。
」九四,貞吉,悔亡。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
貞定吉,悔恨。
振作而征伐鬼方,必需花費三年時間才能攻下,然後受到大國封賞。
四原本位置,九四位,所以本有悔。
貞吉悔亡,言貞定吉,悔當亡。
若不貞定而大舉行動,那麼必需三年(時間)徵討會。
既濟九三言「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商高宗立場言征伐鬼方一事。
未濟九四言「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大國即周於殷商稱呼,因此這是以周觀點談征伐鬼方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