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要想超脱現世,道家則注重現世的修行,兩者雖目標不同,但究其根本,都是修心的道路。世間的法門變化無常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家要想超脱現世,道家則注重現世的修行,兩者雖目標不同,但究其根本,都是修心的道路。世間的法門變化無常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這首偈語,是對禪宗心性的深刻闡述。偈語中,惠能大師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來比喻心的本質,由此引申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這首偈語告訴我們,人的心性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什麼,也不會被世間的塵埃所污染。

惠能大師認為,所謂的菩提樹並不是真實的樹,它代表的是智慧;而明鏡也不是實體的鏡子,它比喻了心靈的清淨。因此,惠能大師的偈語指出,如果心的本質是清淨的,那麼無論外界的環境如何變化,心都不會受到任何污染。這是一種超越了物質世界的頓悟境界。
延伸閲讀…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大師認為,所謂的菩提樹並不是真實的樹,它代表的是智慧;而明鏡也不是實體的鏡子,它比喻了心靈的清淨。因此,惠能大師的偈語指出,如果心的本質是清淨的,那麼無論外界的環境如何變化,心都不會受到任何污染。這是一種超越了物質世界的頓悟境界。
延伸閲讀…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 – 平安禪- 靈鷲山
| 神秀大師兄的偈語 | 惠能大師的偈語 |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