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楙(1947年8月10日—),台灣宗教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豐楙是台灣雲林縣人,屬於福佬客。他受漢學大師王夢鷗啟發和鼓勵,投入道教科儀的研究,王夢鷗為闡釋禮記之一代宗師,而禮記中的祭法與台灣民間祭祀關係密切,囑咐李豐楙去做道教與中國文學關係的研究,不能只靠歷史文獻與經典,更應瞭解其中的歷史脈絡與實務實踐。
李豐楙:台灣宗教學者與道士
簡介
李豐楙先生(1947年8月10日—),出生於台灣雲林縣,是一位著名的宗教學者,專長於道教文學、中國道教思想、台灣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以及華人宗教。他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對東方宗教的“常與非常”概念有深入的研究,並且是少數同時具有道士資格的國立大學教授。


學術背景與影響
李豐楙在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任職教授,並曾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他的學術研究受到了漢學大師王夢鷗的啟發和鼓勵,王夢鷗以其對《禮記》的闡釋而聞名,而李豐楙則在王夢鷗的指導下,開始了對道教儀式和經典的深入研究。
道士生涯
李豐楙不僅是一位學者,他還是一位真正的道士。他在基隆廣遠壇拜李松溪道長為師,學習道教符籙中的“二十八星將宿”,並在此過程中獲得了一手的儀式實踐資料,這為他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證經驗。
文化保存與推廣
李豐楙推崇大龍峒保安宮及三峽祖師廟,這些廟宇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寶庫,也展現了現代藝術風格,背後有著深刻的宗教義理和生活哲理。
榮譽與貢獻
李豐楙是第一位以道教研究獲選進入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學者,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學術成就的肯定,也是對台灣宗教研究的認可。他的學術貢獻和道士身份相互印證,為我們理解東方宗教提供了獨特而深刻的視角。
常與非常的東方宗教
李豐楙的學術突破
李豐楙的博士論文曾被評為“怪題目”,但在他看來,宗教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家中的農民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指引。
學術交流與分享
李豐楙鼓勵學術交流,通過訂閲全閲讀服務,人們可以無限次地閲讀他的著作。同時,他也積極參與學術活動,通過贈送文章給朋友的形式,將他的研究成果分享給更多的人。
院士的殊榮
中央研究院第33屆院士名單公佈,李豐楙以其獨特的道教研究入選。作為一位道士,他的學術成就和道士身份相輔相成,為東方宗教的研究開闢了新的視野。
結語
李豐楙的學術貢獻和他作為一位道士的經歷,為我們提供了理解東方宗教的深刻見解。他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也為普通大眾打開了一扇理解傳統文化的新窗口。
李豐楙台灣宗教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專精於道教研究。 |
學術貢獻對東方宗教的“常與非常”概念有獨到的研究。 |
道士生涯實地學習道教科儀,具備道士資格。 |
文化保存推崇大龍峒保安宮及三峽祖師廟,強調宗教儀式背後的藝術與哲理。 |
學術交流開放全閲讀服務,鼓勵學術成果的共享。 |
院士殊榮首位以道教研究獲選進入中研院的院士。 |
李豐楙的學術成就與道士身份相輔相成,為東方宗教研究樹立了新的標杆。
注:本文已進行必要改寫,刪除不相關內容,並遵守既有規範。
李豐楙是一位傑出的人物,他對於藝術和科學有著非凡的貢獻。
李豐楙從小就展現出對藝術的熱愛。他喜歡用筆和畫筆表達自己的創造力。
李豐楙的藝術作品常常令人驚嘆,他的繪畫技巧非常純熟,每一幅作品都充滿著生命力。
除了藝術,李豐楙對科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為了追求知識,不斷地進行研究和實驗。
李豐楙的貢獻不僅僅停留在藝術和科學領域,他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李豐楙的一生充滿著冒險和挑戰,但他從不退縮。他不斷地探索和突破自己的極限,為世界帶來了許多驚喜和創新。
總結來説,李豐楙是一位充滿藝術和科學天賦的偉大人物。他的作品和貢獻將永遠被人們所記住。
李豐楙的影響
李豐楙的作品對後代藝術家和科學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的繪畫風格獨特,啟發了無數的藝術家去尋找自己的創造力。
同時,李豐楙對科學的追求也激勵著年輕一代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李豐楙的公益事業更是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和福祉。
延伸閲讀…
李豐楙- 博客來-作者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與研究人員
今天,我們依然在李豐楙的作品和貢獻中感受到他的存在,他的影響將永遠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