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表列出廣東麻雀食糊牌型。
當中既有「清章」和「章」六獨、十八、不有牌型外,添加個別玩家採用日本麻雀和台灣麻雀牌型[1][2][3]。
若要查詢「清章」(或稱「舊章」)食糊牌型,請看香港麻雀食糊列表。
麻雀遊戲中勝出,廣東稱「糊牌」或「食糊」,而非「和牌」。
廣東麻雀遊戲規則,是集齊食糊牌型勝出。
標準食糊牌型「四組一對」,即集「順子」及/或「刻子」四組(「刻子」可作「槓子」),加「眼」一對,如下例:
從例子中可見,順子是三張同門數字牌,刻子是三張牌,槓子是四張牌,眼兩張牌。
過去香港市區新界村落番數計法有所差異,例如香港麻雀現在普遍採用「三三制」,即混一色、、三元、花糊是三番計(食花糊計應該是四番,但食花糊者例,會加計一番)。


食糊時,玩家應喊叫「食糊」、「食」或「」,然後把手牌全數翻開,證明他湊成食糊牌型。
若喊叫,視為放棄該次食糊,並繼續行牌。
下表依標準番數列出各種食糊牌型。
有些牌型,玩家或會自行修訂規例,改變計算番數,則加以附註。
某番種成立同時,其並存者其他番種,則其他番種複計分。
香港麻雀(另稱「清章」或「舊章」)是十三張麻雀中傳統變體,遊戲方式廣東麻雀(另稱「章」)大致相同[1],但是番種很多。
過去廣東麻雀本身指是十三張麻雀中清章打法,即現代麻雀打法,牌型只有十分食糊方式,如、混一色。
到了後來,人們清章麻雀上加添「六獨」、「十八番」、「有」食糊方式,形成了新章麻雀。
「廣東麻雀」一詞變作指新章打法。
相比之下,香港麻雀維持傳統清章打法。
香港麻雀廣東麻雀成為了兩支,有着規則,例如食糊牌型和番數計算。
不過,於香港麻雀加添了三番起糊、摸到尾(即保留尾棟)這些規則,增加了新章個別食糊牌型(如「十八羅漢」),所以現時香港麻雀事實上是「新派清章」[2]。
過去香港市區新界村落番數計法有所差異,例如香港麻雀現在普遍採用「三三制」,即混一色、、三元、花糊是三番計(食花糊計應該是四番,但食花糊者例,會加計一番)。
而過去新界村落玩家沿用傳統「二二制」往往只計花糊做兩番。
而事實上,香港麻雀傳統是採用「二二制」,到後來演變成「三三制」。
過去年代多以「雞四」為主流,即是雞糊(零番)作為起糊,四番封頂。
而制度上多以「打花」及「二二制」主。
「二二制」是指混一色、糊以兩番計算,而清一色四或五番計算。
現在常用「三三制」是指混一色、糊以三番計算,而清一色七番計算。
而花牌引入與及「三三制」增值,使到舊時代四番封頂制度。
花牌引入使「一番」垂手可得,正花計一番,無花計一番。
花(或無花)(一番),加上(一番),三者複合起來,四番封頂制度裡,威力。
有見及此,加入清一色為「雙辣」打法,繼而封頂番數去到六番八番,但同時了避免雞糊牌泛濫,而加入「起糊制度」,初時一番起糊,即是説食糊時手牌起碼要有一番,不能雞糊。
後來發覺一番起糊「未夠喉」,那些一番牌型(如:、番牌、花牌、)就算「造」到,滿足感,所以演變成兩番、三番起糊玩法。
新界(圍村),「三三制」會同時包括「一台花」三番計算,而「七隻花糊」(即玩家摸到七隻花)會四番(「一台花」加)計算。
玩家如果長輩或新界原居民打麻雀,注意上述計番方式。
開門方位擲骰決定。


延伸閱讀…
另外要兩台花,為:春、夏、秋、冬;梅、蘭、菊、竹。
其中春、梅代表東位;夏、蘭代表南位;秋、菊代表西位;冬、竹代表北位。
標準香港麻雀會使用上述144張牌。
若打花牌,則洗牌前先抽起兩台花,只用136張牌。
選擇座位做法有多種,做法麻雀牌中拿出風牌「東、南、西、北」各一張向下放置,讓四名玩家每人抽一張,並結果坐在其「風位」(稱「門風」)上。
門風逆時針計算,與指南針相反。
比如某玩家坐在東位,那麼他右邊是南位,左邊北位,對面是西位。
此外,麻雀行牌「東→南→西→北→東……」順序進行,因此自己左邊玩家是上家,右邊是下家,對面家。
入坐以後,四名玩家所有牌牌面向下放在桌上,桌上牌攪動一段時間,直到牌子。
然後,每人其中36張牌上下排成18棟(若打花牌,則每人其中34張牌上下排成17棟),每棟[3]兩張,打橫排好,並推開一段距離。
當四人完成後,所有牌牌桌排得像一個圍牆,故這些牌稱為牌牆或牌山。
莊家即每局東家,而其餘三家稱閒家。
開門方位擲骰決定。
延伸閱讀…
骰子應當為顯示了一點六點六面骰。
舊時開門方法是莊家擲一顆骰子決定開門方位,開門人多擲一顆,加起來決定跳過數目。
但現代直接莊家(東位)擲兩或三顆骰子,決定開門方位,同時決定跳過相應棟數取牌。
數方位時,莊家應以自己作「1」,逆時針序數起。
擧例説,假如莊家(東位)擲出8點,他要自己作「1」,逆時針序數8,停北位(上家)之上。
於是,莊家(東位)得北位(上家)牌牆開門。
他北位牌牆中,開始處順時針數起,跳過8棟牌開門,第9棟開始拿起,進行配牌。
要留意是,牌牆數牌、摸牌順序是順時方向,行牌次序相反。
初學者會弄錯方向,因此而拿錯牌。
玩家應牢記「逆時針行牌,順時摸牌」這個規定。
配牌時,每人會一次拿兩棟,即四張,然後到下家配牌,直到每人有12張為止。
如果拿到超過第18棟(無花牌時超過第17棟),銜接到上家牌牆,保持順時方向繼續配牌。
接着,莊家會跳牌,牌牆頭頂拿一張,跳過一棟,拿一張,後每位閒家拿一張。
莊家會有14張牌,而閒家會有13張。
配牌後,各玩家可以分類整理手中牌,排列,審視牌勢。
如此時手中已有花牌,補花,即是牌牆尾端取牌,取牌數花牌數。
莊家補花,如補上花牌,可繼續補(有些規則會規定讓南家、西家、北家補花後,補花)。
接着南家、西家、北家補花。
完成理牌、補花步驟後,莊家開始,依逆時針次序,每位玩家以下程序行牌,直到牌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