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明朝名臣
簡介
楊榮(1371-1440),字勉仁,號東楊,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明朝內閣首輔,與楊士奇、楊溥並稱「三楊」,為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的重要締造者。


早年經歷
楊榮早年考中舉人,進士及第,入翰林院為編修。燕王朱棣起兵後,楊榮迎謁朱棣,得其賞識。
成祖時代
明成祖即位後,楊榮步入文淵閣,改名楊榮。他博聞強記,辦事敏捷,深得成祖器重。成祖曾親自為其切西瓜,委派其處理軍務和邊疆事務。永樂五年,楊榮奉命前往甘肅,考察軍民,奏請十事,均得到成祖採納。永樂八年,楊榮隨成祖北征,解決兵餉問題。
仁宗時代
明仁宗即位後,楊榮晉升太常卿、太子少傅、謹身殿大學士。仁宗食三份俸祿,楊榮固辭不受。
宣宗時代
明宣宗即位後,楊榮繼續輔佐朝政。他與楊士奇等共同平定朱高煦叛亂。英宗即位後,楊榮協助輔政。
去世
1440年,楊榮病逝,享年七十。贈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號文敏。
評價
楊榮才華橫溢,政績卓越。他識人善任,敢於直諫,深得君臣愛戴。楊榮參與了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的締造,為明朝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
歷年大事
年份 | 事蹟 |
---|---|
1371 | 出生 |
1399 | 考中舉人 |
1400 | 進士及第,入翰林院 |
1402 | 迎謁朱棣,得其賞識 |
1408 | 奉命前往甘肅處理軍務 |
1411 | 隨成祖北征,解決兵餉問題 |
1414 | 晉升翰林學士 |
1419 | 掌管翰林院事 |
1421 | 晉升文淵閣大學士 |
1422 | 隨成祖遷都北京 |
1424 | 勸阻成祖徵用建文時江西所集民兵 |
1425 | 隨成祖出塞,委託軍務 |
1427 | 助成祖秘不發喪,護送靈柩回京 |
1435 | 晉升太子少傅,兼工部尚書 |
1440 | 病逝,贈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號文敏 |
楊榮:元末明初的儒學大家與政治謀士
簡介
楊榮(1371-1440年),字孟載,號雲棲先生,元末明初著名的儒學大家和政治謀士。他早年受學於朱熹後學吳沉之門下,後追隨明太祖朱元璋,參與明朝的創建。
生平履歷
年份 | 官職 | 主要事蹟 |
---|---|---|
1386年 | 國子監助教 | 講授儒家經典 |
1398年 | 禮部侍郎 | 與劉三吳、方孝孺等共修《明太祖實錄》 |
1402年 | 兵部尚書 | 協助明成祖朱棣平定靖難之役 |
1403年 | 太子少師 | 為明仁宗朱高熾授課 |
1424年 | 太子少保 | 擔任明宣宗朱瞻基的輔政大臣 |
1432年 | 太保 | 成為明朝開國功臣中唯二尚存的一位 |
儒學思想
楊榮在儒學上繼承了朱熹理學,重視道德修養。他認為君臣、父子、夫妻等社會倫理關係都是基於天理,因而應遵守嚴格的禮制。同時,他主張理一分殊,即認為天地宇宙萬物都是從同一理氣所分化出來的。
政治謀略
作為一名政治謀士,楊榮參與了明朝的建國大業。他提出「民為邦本」的治國理念,強調民生為重。他還參與了《明史》的編修工作,記錄了明朝初年的歷史。
文學成就
楊榮是一位頗有文采的學者。他的散文以簡潔凝練著稱,代表作有《雲棲集》。他的詩詞則風格清逸,題材多為詠史懷古。
後世評價
延伸閲讀…
楊榮_百度百科
楊榮(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內閣首輔)
楊榮是一位集儒學家、政治謀士、文學家於一身的歷史人物。他的儒學思想對後世影響頗深,其政治謀略也為歷代君主所稱道。明成祖朱棣稱其為「社稷之臣」,明宣宗朱瞻基則尊之為「先師」。楊榮也被後人譽為「開國文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