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溥:仁宣之治的奠基人
倒序時間線:


事件 | 時間 |
---|---|
1446年 | 病逝,享年七十五歲 |
宣德九年 | 晉升禮部尚書 |
宣德四年 | 回鄉奔母喪 |
宣宗即位 | 出任內閣首輔 |
仁宗在位 | 掌管弘文閣事 |
永樂十二年 | 因太子迎接遲緩下詔獄 |
朱高熾監國 | 任太子侍奉官 |
建文元年 | 湖廣鄉試第一名 |
生平概述
楊溥(1372-1446),湖北石首人,字弘濟,號澹庵,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楊溥自幼勤奮好學,以解元之姿中進士。初任翰林院編修,後因太子朱高熾賞識,任洗馬。永樂十二年,因太子迎接遲緩,下詔獄十年。
明仁宗即位後,楊溥得釋,官拜翰林學士。宣宗即位後,出任內閣首輔,與楊士奇等共創“三楊內閣”,輔佐宣宗十餘年。楊溥勵精圖治,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被諡號“文定”。
楊溥:明朝文壇領袖與政治風雲人物
楊溥(1372-1446),明朝政治家、文學家,字廷和,號東裏,江西南昌人。楊溥仕途顯赫,曾擔任翰林學士、侍講學士、禮部侍郎等要職,位極東閣大學士。他也是明前期文壇領袖,與《永樂大典》主編解縉齊名,被譽為「楊解」。
生平概述
時期 | 事蹟 |
---|---|
洪武年間 | 以優異成績襲父蔭,任承信校尉 |
建文年間 | 召入翰林院,拜翰林侍制 |
永樂年間 | 參與編纂《永樂大典》,升禮部侍郎 |
洪熙年間 | 升禮部尚書,入閣拜大學士 |
宣德年間 | 外放為吏部尚書,後復入閣 |
正統年間 | 退休,病逝於家中 |
政治
楊溥在政治上是一位忠臣良相。他為人敢言直諫,不畏權勢。永樂帝死後,楊溥與大臣楊士奇等聯手誅殺奸臣齊泰,平定了「靖難之變」後遺留的問題。宣德年間,他反對明宣宗遷都北京的計畫,堅持「固京師、重邊防」的方針。
文學
楊溥是一位文學大家,與方孝孺、黃儼、曾棨並稱為「明初四大才子」。他的詩歌以七言律詩為主,風格清雅自然,意境深遠,有「楊廷和七律甲天下」的盛名。此外,他著有《楊東裏集》、《古今雜劇》、《中興名臣事略》等文學作品。
治事風格
楊溥治事勤懇,以清廉務實著稱。他倡導「中正寬和」的治理理念,主張以仁德治理國家。他精通律法,斷案明察,深得百姓愛戴。
後世影響
楊溥是明朝前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的政治才幹和文學成就,為後世所稱道。其廉潔奉公、敢於任事的精神,成為後世官員的典範。他的文學作品,也對後世詩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延伸閲讀…
楊溥
楊溥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