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注音」,是一種苦木科樗樹屬的植物,一種落葉喬木。它的樹皮平滑且帶有淡白色條紋,幼枝上長有暗黃色或赤褐色細毛。它的葉子散發出一種臭氣,因此也被稱為『臭椿』。它是一種適合種植作為行道樹的樹種。根據《集韻》的記載,它的名字音畫且胡化切。根據《説文》的記載,它的木材可以裹上松脂,或者也可能跟木蒦有關。根據《唐韻》的記載,它的名字也可以寫成㯉、攄、以及抽居切。在古詩《豳風》中提到了『採荼薪樗』的詞句,而陸璣在疏解《莊子》時提到,樗樹的樹幹和樹皮的顏色都像漆一樣青綠,葉子則有一種臭味。在《莊子·逍遙遊》中提到了一棵大樹,人們稱之為樗。這棵大樹的根部腫脹,不符合常規的形狀,而它的小枝則彎曲迂迴,也沒有一定的規律。根據《唐本草》的記載,椿木和樗木形狀相似,不過樗木比較疏,而椿木結實。在《蘇頌·圖經》中提到,椿葉有一種芳香,可以將其吃掉。而樗木則散發出一種臭味,北方人稱之為山椿,而江東人則稱之為鬼目。根據《集韻》的記載,從虖和從慮都是指樗樹,意思相同。」
文學典籍中的樗樹
根據《詩經·豳風》的記載,樗樹被提及用於採荼和薪柴。而在《莊子·逍遙遊》中,描述了一棵被稱為樗的大樹,其樹幹扭曲,不適合用於木材加工。
樹種 | 樗樹 |
科屬 | 苦木科樗樹屬 |
形態 | 落葉喬木,樹皮光滑,有淡白色條紋 |
枝條 | 幼枝有暗黃或赤褐色細毛 |
葉片 | 具有難聞氣味 |
性狀描述
根據《唐本草》的記載,樗樹與椿樹在外觀上相似,但樗樹樹木較為稀疏,且其樹葉有臭味。另外,江東地區的人們稱呼樗樹為鬼目,與椿樹的香味形成了對比。
《説文》中對樗樹的描述為:“木也。以其皮裹松脂。” 這表明樗樹的樹皮有一種特殊的用途。
總之,樗樹是一種具有獨特氣味和用途的樹木,常被用於行道樹的種植,同時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提到的植物之一。
樗注音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有用的工具。樗注音這個詞彙是指注音符號的一種使用方式,將漢字轉換為注音符號,讓人們能夠更容易地閲讀和發音。它不僅在語言學習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被使用。
使用樗注音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速地學習和記憶漢字的讀音。它提供了一種直觀的方法,讓我們能夠迅速地將漢字轉換為注音符號。例如,如果我們不知道某個漢字的發音,只需在樗注音輸入框中輸入該漢字,就能獲得相應的注音符號。
樗注音的使用非常簡單。只需將樗注音的程式碼放置在需要加入樗注音的地方即可。以下是一個使用樗注音的範例:
樗注音
在上面的範例中,我們使用了「樗注音」這個詞彙,並將其標註為strong的標題樣式。
總結來説,樗注音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速地學習和記憶漢字的讀音,還可以在網頁或文件中使用,提供更好的閲讀體驗。
希望本文能對您有所幫助!
延伸閲讀…
樗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樗的意思|漢典“樗”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