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樓梯設計尺寸是建築設計中的重要參數,它關係到樓梯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通常,標準樓梯的梯段寬度建議在100至150釐米之間,而梯段高度則在15至18釐米之間。這些尺寸需要根據人口的密集度、建築物的用途以及消防規範來綜合考慮。設計時必須確保樓梯能夠滿足最小安全要求,同時也要考慮到使用者的舒適度,以便提供良好的流動性和通達性。
樓梯梯段淨寬(梯段的中央淨距)
- 對一般住宅樓梯,至少需要120公分。
- 對公共建築,如醫院、學校等,則需要更大的寬度,通常為150公分。
樓梯踏面尺寸
- 踏面深度(踏板的中心到後緣的距離):至少需要22公分。
- 踏面寬度(踏板的兩邊邊緣之間的距離):通常設計為25至30公分。
樓梯的坡度
- 住宅樓梯的坡度通常在20至38度之間。
- 公共建築的樓梯坡度通常較小,約在15至25度之間。
樓梯的扶手高度
- 對於住宅樓梯,扶手高度通常設計為90公分。
- 對於公共建築,扶手高度可能會更高,通常在95至100公分之間。
樓梯的階數
- 住宅樓梯的階數通常不超過18階,以避免太長的梯段。
- 公共建築的樓梯可能會有較多階數,但會通過增加平台或是中段的休息平台來降低坡度。
樓梯的防火安全
於從事建築設計之初,瞭解建築物的核心要素,如陽台、雨遮、梯廳、屋頂突出物以及機電設施等,是至關重要的。這些元素不僅關乎建築的實用性,也影響到建築的容積率。根據《建築技術規則》第162條的規定,這些設施的尺寸需符合特定的標準,若超過規定,則會被計入建築容積。規則中指出:“每層樓共用的樓梯間、電梯間的梯廳,淨深度不得小於2公尺;其梯廳面積未超過該層樓地板面積的10%部分,將不計入該層的樓地板面積。但當同一層的陽枱面積與梯廳面積之和超過該層樓地板面積的15%時,則應計入該層的樓地板面積。”這意味著梯廳的深度至少需為2公尺,且梯廳面積不超過樓地板面積的10%,或梯廳與陽台的面積總和小於該層樓地板面積的15%,則這些面積可不計入建築容積。此外,對於雨遮和花台,規則中還提到:“凡突出量小於1公尺者,應從其外緣分別扣除2公尺或1公尺作為中心線,計算該層樓地板面積。”換句話説,當雨遮或花台的突出量小於1公尺時,可不計入容積。
在討論公設比之前,我們需要理解幾個概念。首先,什麼是公設比?雨遮和花台是否算作公設?如果是,公設比是大好還是小好?雨遮可以計入產權登記嗎?公設比是指公共設施面積佔建物總面積的比例。比例越大,意味着公共設施越多,公設面積越大;反之,公設越少。內政部營建署對公設項目的定義包括了住户共同使用的設施,如樓梯間、電梯間、梯廳、屋頂突出物、共同出入口、門廳、管理室、機電設備、防空避難設施、裝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