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樟梨(《綱目拾遺》),香樟子、木姜子(《貴州民間方藥集》),樟木子(《中藥志》),樟扣(《廣西中藥志》),樟子、樟太蔻(《廣東中藥》Ⅱ)。
【性狀】 乾燥,圓球形,棕黑色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直徑5~8毫米,有基部包有宿存花被。
果皮肉質而,內含種子1枚,黑色。
“樟樹子主要作用可以温胃散寒、理氣止痛,還可以和中化濕。
個、飽滿、乾燥、質者。
【性味】 《貴陽民間藥草》:”辛,温,無毒。
“【功效與作用】 散寒祛濕,行氣止痛。
治吐瀉,胃寒腹痛,腳氣,腫毒。
②《廣西中藥志》:”治嘔吐,水瀉,腹痛。
“③《湖南藥物志》:”利尿,解酒。
“④《廣東中藥》Ⅱ:”祛風散寒,行氣止痛,開竅,消腫,祛濕。
“樟樹子主要作用可以温胃散寒、理氣止痛,還可以和中化濕。
像這種不是我們中藥中常用樟樹子,它作用於温通,可以健我們脾胃,治療各種因為導致胃痛、胃脘、腹脹,因為受寒、受涼導致吐瀉。
另外樟樹子它可以治療像癬,我們説腳氣,像股癬一類真菌感染。
樟樹子具有祛濕功效,常用於治療腳氣、水腫症。
腳氣是真菌感染引起,而樟樹子具有抗菌消炎功效,可以抑制真菌生長,從而緩解腳氣症狀。
水腫是於體內水分滯留引起,樟樹子具有利尿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分排出,從而緩解水腫症狀。
此外,樟樹子可以祛風濕,緩解關節疼痛、腰痛症狀。
樟樹子行氣止痛功效可能其所含揮發油成分有關。
秋、冬採集,曬乾。
延伸閱讀…
此外,樟樹子中含有樟腦成分,樟腦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
温中散寒:樟樹子性温,味辛,能夠温暖中焦,散去體內寒氣。
化濕祛痰:樟樹子具有化濕祛痰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和痰液。
行氣止痛:樟樹子能夠行氣止痛,緩解引起胃痛、腹痛症狀。
樟樹子,中藥材名。
本品樟科植物樟的。
秋、冬採集,曬乾。
延伸閱讀…
功能主治為:散寒祛濕,行氣止痛。
治吐瀉,胃寒腹痛,腳氣,腫毒。
①《綱目拾遺》:磨塗腫毒;治中酒、心胃疼效。
②《廣西中藥志》:治嘔吐,水瀉,腹痛。
③《湖南藥物志》:利尿,解酒。
④《廣東中藥》Ⅱ:祛風散寒,行氣止痛,開竅,消腫,祛濕。
樟樹子,又名香樟子、樟木子、木姜子,是樟科(Lauraceae)植物樟(Cinnamonum camphora (L.) Presel)乾燥。
性味辛、温;有散寒祛,行氣止痛功效。
…樟樹籽,稱樟木籽、樟籽,是樟科植物樟樹。
樟樹籽含有油脂,可榨油;亦可入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