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移植與護理
步驟與注意事項
-
挖坑:
- 寬度約為根團直徑的兩倍以上,深度與根團高度的1.3倍。
- 在坑底鋪一層客土,以幫助根團與土壤緊密結合。
-
覆土:
- 輕輕將樹木放入坑中,並確保根頸與土壤線齊平或略高。
- 分次填土,並在填土⅓、⅔和全部完成時充分灌水,以使土壤與根團緊密結合。
-
固定:
- 若樹木無法自撐,則需在樹幹兩側安裝距離地面約45公分的支撐樁。
- 在樹幹底部的三分之二處將支撐樁和樹木綁在一起,並保持數英寸的鬆動空間。
-
覆蓋物:
- 在樹幹周圍4英尺處鋪一層6英寸厚的木屑覆蓋物,以節省水分、防止雜草再生,並調節土壤温度。
-
澆水:
- 移植後視情況在樹幹周圍建立集水坑,以防止水分流失。
- 可使用底部插入土壤的棉繩,一端連接裝水的容器,以自動將水分補充到土壤中。
選擇與種植
-
樹種選擇:
- 考慮環境條件,如光照、水分和土壤類型。
- 適合庭園觀賞的樹種包括桂花、茶花、杜鵑和金門赤楠。
-
栽植時間:
- 3、4月春季是最佳的種植時間。
-
養護事項:
- 避免過度澆水和施肥。
- 注重通風和排水條件。
- 主動查詢樹木相關知識,以應對不同的情況。
水寶盆發明與海岸林護理
-
水寶盆:
- 程禮怡發明的裝置,用於提高海岸林的存活率。
-
海岸林護理:
- 人為開發、木麻黃老化和海平面上升對海岸林造成威脅。
- 海岸林適合種植具有耐鹽性和抗風性的樹種,如林投、黃槿和草海桐。
樹木的價值
- 植樹可淨化空氣、改善環境。
- 程禮怡的種樹計畫已在台灣和蒙古種植超過35萬株和10億棵樹木,以減少空汙和沙塵暴。
領取與種植
-
領取樹苗:
- 部分機構提供免費樹苗,如國父紀念館和林務局。
-
種植注意事項:
- 在領取當天栽植為佳。若無法,可將樹苗暫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 種植後應立即澆水,並不要過度澆水和施肥。
樹木種植:生態保育與永續發展
樹木種植是一項攸關生態平衡和永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回歸自然、重視環境保育意識已成為全球趨勢,透過樹木種植,不僅能為地球披上綠意,更扮演著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以及提供生物棲息地等多重角色。
樹木種植的環境效益
環境效益 | 具體作用 |
---|---|
淨化空氣 | 葉子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
調節氣候 | 樹冠遮蔽陽光,調節環境温度 |
涵養水源 | 根部吸水儲水,調節地下水位 |
防治土石流 | 根系穩定土壤,防止崩塌 |
樹木種植的生態效益
生態效益 | 具體作用 |
---|---|
生物棲息地 | 提供動物和昆蟲的庇護所和食物來源 |
生物多樣性 | 不同的樹種吸引不同的物種,豐富生態系統 |
食物來源 | 果實和種子可供鳥類和野生動物食用 |
生物平衡 | 葉子分解後形成有機質,滋養土壤 |
樹木種植的永續發展效益
永續發展效益 | 具體作用 |
---|---|
經濟價值 | 木材、紙漿等產業原料 |
觀光價值 | 綠地和公園美化環境,促進觀光 |
社會價值 | 淨化空氣,減緩氣候變遷,營造健康環境 |
樹木種植計畫
為了促進樹木種植,政府和民間組織制定了多項計畫,鼓勵大眾參與:
- 植樹節: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鼓勵民眾種植樹木。
- 造林計畫:植樹造林以改善山林環境或綠化荒地。
- 道路綠化:在道路兩側種植樹木,美化環境和減緩空氣汙染。
- 生態公園:規劃具有生態功能的公園,提供民眾休憩和認識生態的場所。
- 企業植樹:企業回饋社會,透過植樹貢獻永續環境。
結語
延伸閲讀…
如何種一棵樹
栽植作業 – 全國種樹諮詢中心
樹木種植是一項全民參與的永續事業。透過種植樹木,我們不僅能改善環境品質、維護生態平衡,還能為未來世代留下珍貴的綠色資產。讓我們共同攜手,讓地球永保清新、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