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事近年來觀念開放,多人能接受化繁為、回歸環保葬,其中樹葬、花葬多人知曉,有多藝人身後事採用樹葬方式,如果能接受環保葬且未來會考慮採用樹葬方式完成人生後一程,想瞭解樹葬、花葬嗎?不妨瞭解樹葬流程、樹葬申請方式以及樹葬有哪些優缺點。
瞭解樹葬前,你環保葬嗎?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樣無私奉獻,您可以透過環保葬這樣綠色殯葬來圓夢,樹葬、花葬、植存和海葬是方式,回歸大地,享受四季變化,生命力,彷彿生命沒有,環境,土地利用,後代子孫留下一片天地,算是功德一件。
什麼是樹葬?樹葬是火化後骨灰經研磨處理後裝入可分解紙或環保紙袋內,或以灑葬方式放入土中,並植花草樹木上方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葬骨灰,且記名、立碑、不造墳,追思儀式,一段時間後,骨灰化作春泥回歸,延續生命永恆。
於樹葬公墓中進行,植存是指公墓外政府指定地點(為生命園區),將火化後骨灰研磨處理後直接埋入土裡,回歸。
家屬申請樹葬雖説各縣市政府有補助獎勵金,有些規劃公共環保葬區是免費讓民眾申請,但是還是會有需要支付基本行政規費,如下列樹葬項費用及參考價格:爾後祭祖或追思時到樹葬區進行追思,或以線上追思方式進行。
父親喪事後他父親骨灰研磨後裝袋「放著」,啥放著?
嘿~~你以為一艘船載你一個啊?你以為天天風平浪靜人去海葬啊?好不容易耗了三個多月接獲通知可以出海了,拿著那包油紙袋裝著骨灰上船,一路暈船,到了海標點聽交代整包骨灰丟下海,然後一路暈船回來⋯⋯。


有些會葬區土壤會有此問題,表示骨灰無法徹底分解,那麼環境議題來説是負荷吸收。
進行樹葬無後悔餘地,因為骨灰覆水難收,撒出去後找回,家屬樹葬前做好功課且勢三思而後行。
覆水難收,家屬勢三思而後行。
樹葬、海葬視為環境環保葬法,然而殯葬業專家易春秋有看法。
(示意圖/取自pixabay)
有回演講結束後提問時間有人問了:「請問老師,哪一種葬環保?」這道題目顯而易見陷阱題,於是我反問:「你覺得電動車汽油車哪個環保?」假如完全科學驗證,平日所接收環保觀念而直接回答問題,那麼這兩道題目的答案:「樹葬海葬環保」、「電動車環保」,然而是如此嗎?有得有失,有失才能得,環保十全十美,而所謂環保並非十惡不赦,大家不妨回頭看看歷史,昨是今非、今是昨非案例比比皆是。
咱逃避,打實面問題:「哪一種葬法環保?」正確答案是:「天葬」。
想想,多境界,將死者肉體變成鷲餐點,不浪費一根柴薪,佔用一寸土地。
聽到天葬你了,睜眼睛問:「那不是藏區才有嗎?台灣哪有可能這麼做?」答案這兒:「任何葬法是應當地既有資源、地理環境、風俗民情而產生。
」假如要適合習俗搬到家裡來,那肯定會顯得綁手綁腳。
有位朋友事親至孝,遵照父親遺願採取海葬。
父親喪事後他父親骨灰研磨後裝袋「放著」,啥放著?
嘿~~你以為一艘船載你一個啊?你以為天天風平浪靜人去海葬啊?好不容易耗了三個多月接獲通知可以出海了,拿著那包油紙袋裝著骨灰上船,一路暈船,到了海標點聽交代整包骨灰丟下海,然後一路暈船回來⋯⋯。
納悶了,原本期待遨遊大海呢?朋友問:「偶像劇不是骨灰灑大海,還可以説幾句思念話,怎麼會連油紙袋一起丟進海裡?環保ㄟ⋯⋯」我説:「電視不要看多,會影響智力!」後來朋友媽媽死了,既然海葬會暈船,這次樹葬,此時眼前浮現了漫天飛舞櫻花以及黛玉葬花影像,啊!到了樹葬區工作人員地上挖了個不深不淺洞,手一指:「倒進去!」骨灰倒進去後工作人員上頭覆蓋泥土,然後收工閃人。
朋友問:「阿不是會有玫瑰花瓣舖上面?偶像劇裡有現場演奏大提琴⋯⋯!」我説:「你明天看看,運氣話你會遇到野狗上面尿尿,滴⋯⋯!」海葬、樹葬文化由來,誤用事實上原始樹葬海葬並不是環保而產生葬法,這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存在,而且環保無關。
現在慣稱「海葬」是因為搭船出海骨灰拋入海中所以稱為海葬,可是並非每個地方有海啊,因此以前並不是叫做海葬,而是稱為「水葬」。
林靖宇觀點:4成選票綁架6成民意,是要一起合葬?風評:憂核電延役排擠綠電,環團暴露外行全家霜淇淋買二送二!聯名寶可夢「草莓優格、巨峯葡萄」雙口味登場,最近門市一鍵查詢樹葬植存屬於環保葬,台灣近年來,多人選擇回歸環保葬法。
不過你知道樹葬和植存有什麼嗎?該如何申請及費用怎麼計算?下葬流程會複雜嗎?它們有哪些點呢?冬瓜行旅一次告訴您!樹葬及植存,兩種是屬於環保葬,環保葬起源主要是因為台灣地,土地入不敷出,眼光,即使是土葬或是增建靈骨塔可能會造成土地負擔,因此近年來政府推廣環保葬。
其實環保葬火化遺體前處理傳統葬禮沒有,差異是「遺骨存放方式」:做留存設施,放進靈骨塔。
説,人死亡後立碑、不造墳,可以採用樹葬、植存、灑葬、海葬、花葬方式安置遺體,本文樹葬植存細節加以説。
樹葬簡單説將火化後骨灰研磨處理,裝入可分解紙或棉布袋內,不立墓碑,記亡者姓名,存放於樹木根部或拋灑區域花園或草坪上,讓人死後合而為一。
樹葬佔用土地空間,有助於環境綠化,這樣殯葬處理方式一些進國家風行。
在台灣樹葬有廣義及狹義定義,《殯葬管理條例》第二條第十款,「樹葬」定義:指於公墓內骨灰藏納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安葬方式。
此一對樹葬定義所指稱樹葬,即是廣義「樹葬」。
但不立墓碑、不留記號,後人該如何追思,成了家屬心中問。


延伸閱讀…
周圍環境種植有樹木/喬木者,如松樹、楓木或櫻花,會稱為「樹葬」。
植存是指屬於「政府劃定綠化地點」拋灑或是埋葬骨灰,灑葬(樹葬、花葬)差異地點差別,植存需在「公墓外」政府指定地點,如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地。
過程中,家屬可以花瓣代替冥紙,上喪葬模式環保許多。
目前全台灣只有以下列表四個地方提供植存服務,而且每天接受名額並多,所以如果家屬有考慮要選擇植存,可能需要等待時間!非本鄉$5,000/位審核通過後,接著會辦理骨灰植存作業。
殯儀館聯繫金山環保生命園區﹙法鼓山﹚、三芝櫻花生命園區確認可進行植存日期,並通知家屬於當日自行將骨粉攜至園區進行植存。
樹葬植存這種環保葬,「環境面」來説,需要額外墓地不造墓碑,可讓土地持續循環利用,會造成死人活人搶地窘境,環境來説是。
「經濟面」來説,因為政府目前大力推廣,目前費用有些地方是免費,而留下來親屬來説,是減輕他們經濟負擔,對著花朵樹木緬懷過世親友,是一種感念!「文化面」來説,火化之前傳統禮俗是可以繼續遵循,只差後續祭拜家屬可以選擇使用線上祭拜去簡化相關流程。
樹葬、植葬、花葬如何祭拜?近年來許多名人選擇環保葬做身後依歸,不但帶動了國內環保葬風潮,實際行動破除民間種種忌諱和迷思。
包含聖法師、知名舞蹈家羅曼菲、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父親、藝人小鬼、前駐泰代表李應元人,選擇環保葬。
資深藝人譚艾珍發願,如果有一天人生畢業了,請幫她選擇花葬或樹葬,盡一點點力量回饋大地。
但不立墓碑、不留記號,後人該如何追思,成了家屬心中問。
延伸閱讀…
接下來,晶品禮儀大家將目前國內施行環保葬方式做個整理,並禮俗部及追思和祭祀為大家一一説樹葬、花葬如何祭拜。
施行「樹葬」(陸地葬統稱)原則上要依循環保葬法理念,看風水、不擇地、不放進納骨塔、不築墓、設立墓碑或墓牌、不標記亡者姓名、焚香、燒紙錢即掃墓。
目的希望環保方式處理後事,提供土地循環使用,並彰顯人生而平等精神及觀念。
但無論是樹葬或海葬,民眾需申請,並先人骨灰(骸)存放設施,而不能出海或擇一綠地,任意埋藏或拋灑骨灰。
環保葬和火化進塔,掃墓,不過追思方式上傳統土葬或火化進塔略有不同,但做七、百日、年、合爐祭祀則完全相同。
土葬因為有墓地,而且保留有骨灰骸,火化進塔有塔位存放骨灰,華人子孫習慣於節或節日前往墓園掃墓追思,或是於納骨堂塔祭拜追思。
但環保葬,因為骨灰時間內就回歸,不築墓立碑,沒有骨灰骸可以供祭拜追思,因此採行環保葬,應該有超越土葬或火化進塔追思思維,既符合現在需求適所追思方式。
那麼若是希望承續傳統祭祀精神,樹葬、花葬如何祭拜?認同及採行環保葬,即是超脱往日築墓佔地、墓祭舊思維,並執著於骨灰骸的保存及據有。
而且祭祀是祭祀者心意,所以孔子説:「祭如」。
既認同回歸理念,自應調整追思和祭祀心態和方式,骨灰回歸後,其他更具精神性和紀念性方式來追思亡者。
樹葬、花葬、植葬、海葬,環保葬怎麼區分?國內目前施行環保葬方式,大方向來説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海上拋灑骨灰方式,稱為「海葬」;另一種是陸地上進行骨灰埋藏,稱為「樹葬」。
樹葬、花葬是什麼?所謂「樹葬」和「花葬」,是骨灰埋藏區周圍環境植物而區分,若骨灰埋藏環境為種植有樹木(喬木)者,如松樹、楓木或櫻花,稱為「樹葬」;而骨灰埋藏環境周圍栽植花卉(灌木或草本)者,如玫瑰、杜鵑或茉莉花,稱為「花葬」。
至於「植存」和「灑葬」,是骨灰埋藏方式做區分。
骨灰埋藏時若是置於容器內如種植埋入土中,擇其埋藏方式稱為「植存」;若是放置容器中,而直接將骨灰灑入土中,即稱為「灑葬」。
整個喪葬過程亡者而言,一方面生者藉由各種儀式安頓亡者靈魂,另一方面是藉由衣衾棺槨安頓其遺體;而亡者靈魂安頓,豎靈開始,亡奉請神主牌位,後各種法事祭祀、移靈、家公奠、安葬、做七、百日、年、三年、合爐、以致後續祭祀,是神主牌位主,這便是我們祖先季祭祀傳統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