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聽到正念時,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身體掃描、觀察呼吸等練習,但其實正念不僅僅是紓壓、減壓的方法,更是一種可以帶進日常的生活態度。正念減壓創始人卡巴金博士在《正念療癒力》一書中曾提到過「正念七態度」,而今天我們將試著學習把這些原則融入生活之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態度:在生活裡,有各式各樣的事物需要面對,我們常常會很快地就將人事物貼上標籤,這是好的、那是壞的、這個是我喜歡的、那個是我不想要的等等,但這樣的評價往往會限縮我們的視野,一旦我們只看到自己貼上的標籤時,就會錯失更完整和全面認識他人或事情的機會。正念邀請我們專注於自身分分秒秒的經驗,完整的體驗這些經驗,以一種客觀的、不偏不倚」
正念生活態度
當談到正念,很多人可能在腦海中浮現出身體掃描、觀察呼吸等練習。然而,正念不僅僅是減壓的工具,它更是一種能夠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態度。在《正念療癒力》一書中,正念減壓的創始人卡巴金博士提到了七個基本的原則。今天,我們將嘗試學習如何將這些原則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超越標籤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很快地根據好壞、喜好等標準將人事物劃分。這種評價會限制我們的視野,使我們錯過全面瞭解他人或事物的機會。正念練習鼓勵我們以開放、不偏不倚的態度觀察和參與,即使心中有了評價,也不需要抑制,而是儘可能地覺察當下發生的一切。
給時間一些時間
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總希望我們的付出能迅速得到回報。然而,許多事物需要時間才能顯現成果。耐心並不是壓抑衝動地等待,而是一種智慧,它意味著我們理解並接受事物有其自身的發展速度。我們需要學會給自己一些空間,來容納那些令人不適的經驗,因為它們也是當下生命的一部分。
第一次接觸
嬰兒眼中的世界總是充滿驚奇,每一樣事物對他們來説都是新鮮的、未知的。我們可以從嬰兒身上學習,在面對任何人和事物時,將它視為第一次的接觸。因為,沒有任何一分一秒是完全相同的,每一秒都是獨特的,藴含著無限可能。試試看,下次遇到朋友或同學時,不要先入為主,而是以全新的眼光去認識他們。
信任內在的感受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經常聽從專家權威的意見和數據,而忽視了自己的感受和直覺。正念告訴我們要逐漸培養對自己的信任,這並不是要我們完全忽視外在的資訊,而是提醒我們不應盲目追求外在的指導,而忘記了自己的內在聲音。
態度 | 摘要 |
---|---|
超越標籤 | 不將事物匆忙劃分好壞,以開放態度觀察和參與當下。 |
給時間一些時間 | 接受事物的自然發展速度,不要急於求成。 |
第一次接觸 | 以嶄新的眼光和好奇心看待每一個人事物。 |
信任內在的感受 | 重視自己的感受和直覺,不盲目追隨外在的權威和數據。 |
通過學習正念,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這些態度,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和豐富。
正念七態度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這七個態度分別是:信心、瞭解、認命、堅持、與人同心、不亂為、不懈為。
正念七態度是在面對困境時保持冷靜和平靜的關鍵。例如,當我們遇到壓力或挫折時,信心是我們堅持的動力,它讓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同樣地,瞭解是指我們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處境,從而更好地應對各種情況。
認命是正念的另一個重要態度,它提醒我們接受現實並與之和解。這不意味著放棄努力,而是指我們要學會放下過去的執著和懷疑,並專注於當下的行動。堅持是培養正念的一個關鍵態度,它要求我們長期堅持修行,不輕言放棄。
與人同心是指我們要學會與他人協作和合作。在我們與他人一起工作時,我們應該以正念的態度對待他們,並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團隊氛圍。同時,不亂為和不懈為是指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冷靜和堅定的態度。
正念七態度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們幫助我們建立積極的思維模式,促進情緒的穩定和平衡。同時,它們也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提醒我們應該如何與他人相處,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內在修行。
正念七態度是值得我們努力培養的品質。通過持續的修行和實踐,我們可以將它們融入我們的生活,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理解正念七態度的重要性,並激勵你開始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它們。
延伸閲讀…
正念的日常:正念生活的七個態度 – 學生輔導中心
正念練習的7個基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