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此句詞人沒有直接寫自己愛梅心陶醉,而“莫辭醉”勸人飲美酒,實則是處處寫梅兼寫人,“此花羣花”照應上文,既有畫龍點睛,集中有力地突現了梅花不事鉛華、超塵素質和不畏霜雪、秀拔獨立性格。
譯文大地一片銀裝素裹,一樹報春紅梅點綴其間,梅枝如天工雕出的瓊枝,枝頭梅花,姣潔。
梅花含苞初綻,可憐,芳氣襲人,像庭院裏出浴,換了妝美人。
上天可能梅花有所愛,所以讓月色皎潔,剔透。
讓我們舉起金盞暢飲,一道來欣賞這月色裏梅花吧,
閲讀全文 ∨
李清照愛花,詠過桂花、荷花、白菊、梨花,詠得是梅花。
她傳世七十多首詞中,專詠梅花有十首,詞中寫到梅不計其數。
然而,冬至後陽氣發動,春天路上,小寒梅花開是春天發送第一條音信,所以易安詠梅第一句説:“雪裏已知春信”。


詩三百中梅,唐詩宋詞中梅,村路溪橋,江頭月底,梅彷彿是同一個,今夜,我折枝,讀詩,古代賒一輪月色,褰裳涉水,盈盈我走來。
雪裏已知春信,寒梅點綴瓊枝膩。
臉半開嬌,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有意,故教明月地。
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羣花。
李清照愛花,詠過桂花、荷花、白菊、梨花,詠得是梅花。
她傳世七十多首詞中,專詠梅花有十首,詞中寫到梅不計其數。
花風之間有一個古老約定,即花信風。
小寒,每五天應期而來風,吹開一種花,如此二十四番,歷一百二十天,時節到了立夏。
開在最前面是梅花,而後是山茶、水仙、瑞香、蘭花、山礬、迎春、櫻桃、望春、菜花、杏花、李花、桃花、棣棠、薔薇、海棠、梨花、木蘭、桐花、麥花、柳花、牡丹、荼靡、楝花。
春天到來“立春”節點,此時開花叫迎春,告知人們春臨。
然而,冬至後陽氣發動,春天路上,小寒梅花開是春天發送第一條音信,所以易安詠梅第一句説:“雪裏已知春信”。
梅花開了,春天會嗎?儘管數九天開始,但看到梅花開放,人們心裏會燃起春希望。
看那樹上寒梅,瓊枝玉膩,多麼叫人。
“臉半開嬌,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花比作美人,臉半開,嬌豔,濯濯庭際,如玉人妝出浴。
人花,花如人,,花人本來同一個。
這首詞詠是白梅。
雪中白梅,是冰清玉潔,纖塵不染。
和白梨花一樣,白梅好看時候,是着月光。
“造化可能有意,故教明月地”,造化有意,明月照庭院花枝上,故教白梅剔透。
此般意趣,日本俳句詩人小林一茶説得詼諧,其詩曰:你指出這些梅花,是要我們出手偷嗎,易安沒有出手偷,而是端出了酒,“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羣花”。
花開不多時,明月遇,賞花飲酒,一醉方休。
此花羣花,可見易安梅。
南枝朝陽,花發。


延伸閱讀…
誰損芳姿,夜來夢,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吹盡有誰知,風,到杏花肥。
易安另一首詞前作序,稱自己酷愛歐陽公《蝶戀花》“深深”之句,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闕,其聲即《臨江仙》。
歐陽修詞曰:“庭院深深,楊柳堆煙,簾幕數”,易安襲用其句,一字改,不僅渾然,且出己意。
歐詞寫春愁,楊柳堆煙簾幕數,狀其無法排遣。
易安深深句後,接以“雲窗霧閣春”,橫向,拓展到縱向高,於是兩個上,彰顯出春冷清與寂寥。
春天這裏遺忘了,或者這裏遺忘了。
“誰損芳姿”,説是梅是人?易安詠物詞處即於此,物人化一體,彼此暗喻。
閨人,誰豈能不知,這裏是反問,韶華易逝,有誰值得你損芳姿?“夜來夢,應是發南枝”,夢,一語帶過,“夢”二字,情雖苦思,下筆節制,此乃骨子裏。
夢梅花,質地相宜,然而易安説梅花香氣潛入夢裏,出以揣測詞“應是”,情辭搖曳,含不盡之意。
南枝朝陽,花發。
延伸閱讀…
庭院深深,那幽冷處,閨中人心裏是否有朝陽一面,而隨夢茁綻新枝了呢?“玉瘦檀輕無限恨”,姿態玉,顏色淺紅,有,惹人憐惜。
“南樓羌管休吹”,這句是寫,既詠梅,想到笛中名曲《梅花落》。
羌笛不要吹奏那哀怨音調了,吹盡有誰知?沒有人知。
風吹開了梅花,接着會吹開別花。
“風,到杏花肥”,風日,是沐發天氣,是遊春天氣,是杏花盛開時。
易安喜歡形容花葉,比如綠肥紅瘦,這裏杏花肥比盛開感性,且梅花玉構成比,是一肥一瘦。
下片表面上寫梅花,實則暗喻自己。
易安詞唐宋諸家閨怨詞區別於,別的詞是代言體,即男性作者模擬閨婦視角和口吻來填詞,故大多流於套路,易安直接發出自己聲音,所以。
作為女性抒情主體,她詞中往往欲言又止,很多難言之隱只能暗示。
上片既“誰”以及“夜來夢”,下片惜梅傷己,傷什麼,我們可以各自去體會。
試想:梅花喻己,那杏花喻誰?杏花後,有媚豔桃李,春天可個花花世界。
譯文大地一片銀裝素裹,一樹報春紅梅點綴其間,梅枝如天工雕出的瓊枝,枝頭梅花,姣潔。
梅花含苞初綻,可憐,芳氣襲人,像庭院裏出浴,換了妝美人。
上天可能梅花有所愛,所以讓月色皎潔,剔透。
讓我們舉起金盞暢飲,一道來欣賞這月色裏梅花吧,
閲讀全文 ∨
這是一首詠梅詞。
上闋寫寒梅初放,表現梅花光潤明豔,玉潔冰清;下闋寫月下賞梅,側面烘托梅花。
寫梅即寫人,賞梅自賞。
全詞抓住寒梅主要特徵,月光、酒樽、梅花織成了如夢如幻、空靈優美的圖畫,運用比喻、擬人、想象手法刻畫梅花形象,讚頌梅花超塵素質和不畏霜雪、秀拔獨立
閲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