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門神」是東亞住宅和佛教道教寺廟大門處的神像,扮演著重要的守護角色。這些神明雕塑常貼在大門或後門,並在山門處擺放。傳説中,兩尊門神分別是「秦瓊」與「敬德」,或是「魏徵」與「鍾馗」。古代的門神用桃木雕塑而成,並以雙數懸掛於門上。藉由他們的護佑,門口的家庭和信仰場所能獲得神佑,擺脱邪惡力量的威脅。
門神:守護家宅的信仰
門神概述
門神是東亞住宅和佛教道教寺廟大門常見的神像,分佈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日本、韓國、朝鮮和越南等地。他們通常被貼在門上,有時也會在寺廟的山門處見到。門神是木版年畫中的重要題材之一。傳説中,門神最初是由玉皇上帝指派的神祇,負責收服危害百姓的惡靈,使其不敢作祟。


歷史與演變
門神的前身是「桃符」,用桃木雕刻而成,懸掛於門上,有闢邪之效。隨著時代的進步,門神的形象逐漸從神荼和鬱壘轉變為知名的文臣武將,如秦瓊與敬德、蕭何與曹參,以及關羽與張飛等。《西遊記》和《隋唐演義》等小説的流傳,使得秦叔寶和尉遲敬德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門神形象。
台灣的門神彩繪
台灣早期的門神彩繪藝師多來自中國大陸的潮汕地區。由於日治時期的政權轉換,唐山師父來台的人數減少,這激發了台灣本土畫師的形成。在台南,潘春源和陳玉峯是門神彩繪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畫師。他們的技藝傳承自唐山師父,但通過觀察和自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
武門神
「武門神」是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奉為守護武士和武術家的神祇。他們被認為具有強大的力量與保護作用,能夠保佑武術家在戰鬥中取得勝利,並保護他們免受傷害。
武門神的傳説
據説,「武門神」的傳説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傳説中,有一位勇猛的武士,他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戰勝了眾多的敵人,因此被人們奉為神明。這位武士在逝世後,被尊稱為「武門神」,並成為了武術界的守護神。
為了表達對「武門神」的崇敬和敬意,人們會在特定的節日或場合舉辦祭祀儀式,以獻祭和禱告來祈求他們的庇佑。這些祭祀通常包括舞獅、舞龍以及各種武術表演,以展示武門神的力量和精神。
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漸漸脱離了對守護神的信仰,但武門神仍然在許多武術學校和道場中被人們尊崇和敬仰。他們被視為傳統武術的象徵,象徵著勇氣、力量和忍耐力,並且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被用作鼓舞士氣的象徵。
武門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令人敬畏的存在,他們代表著武士和武術家的勇氣、力量和智慧。儘管現代社會已經不再如古代那樣重視守護神的存在,但武門神仍然在武術界擁有一席之地,激發人們對勇氣和力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