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兑穴」是一個在治療眩暈、厥逆、痿證以及陽明熱盛、胃家實的穴位。根據《靈樞》足陽明標本刺的描述,它具有調節機體樞機、和順脾胃、調理氣血的功能。同時,《靈樞》還提到了「歷兑」這個名詞,它作為足陽明經脈的根結刺,位於伍該經之根部。而根據解析,「歷兑」指的是胃經地部經水由該穴流轉而來,使體內經脈形成一個迴流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把「歷兑穴」視為預防和治療相關症狀的有效方法。


本穴伍該經之標穴人迎,名曰“《靈樞》足陽明標本刺”,具達樞機、和脾胃、調氣血之功,為治眩暈、厥逆、痿證或陽明熱盛、胃家實之穴對。歷兑嘗為足陽明經脈之根,伍之其結頭維,名“《靈樞》足陽明根結刺”。(1)厲兑。厲,危岸也。兑,口也,八卦之中以兑為口。厲兑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迴流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內庭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因此體表經水從本穴的地部通道迴流體內,經水的運行如從高處落入危險的深井一般,故名厲兑。(2)胃經井。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故為胃經井穴。(3)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的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的經水,其運行是從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由於受地之地部的高熱作用,流入的經水快速氣化而成為氣態物並由本穴上行天部,氣化之氣有肺金的秋涼之性,故本穴屬金。足陽明胃經:從鼻旁開始(會迎香),交會鼻根中,旁邊會足太陽經(會睛明),向下沿鼻外側(承泣、四白),進入上齒槽中(巨髎),回出來夾口旁(地倉)環繞口唇(會人中),向下交會於頦唇溝(會承漿);退回來沿下頜出面動脈部(大迎),再沿下頜角(頰車),上耳前(下關),經顴弓上(會上關、懸釐、頷厭),沿髮際(頭維),至額顱中部(會神庭)。【穴位】 共45個穴位,包含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户、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衝、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衝陽、陷谷、內庭、歷兑。【穴位歌訣】 四十五穴足陽明,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下頰車,下關頭維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户庫房屋翳尋,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滿出梁門,關門太乙滑肉起,天樞外陵大巨裏,水道歸來達氣衝,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連條口底,下巨虛下有豐隆,解溪衝陽陷谷同,內庭厲兑陽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終。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繫、運輸和傳導的系統。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故又稱為正經。十二經脈在體表左右對稱,分佈於頭面、軀幹和四肢。本穴伍該經之標穴人迎,名曰“《靈樞》足陽明標本刺”,具達樞機、和脾胃、調氣血之功,為治眩暈、厥逆、痿證或陽明熱盛、胃家實之穴對。
歷兑穴是中醫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在中醫理論中,人體經絡系統是一個網絡,通過這個網絡,氣血等生命力量在人體中運行。這些經絡上有許多穴位,通過按摩、針灸等方法來調理這些穴位,可以達到治療疾病和保養身體的效果。
其中,歷兑穴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穴位。它位於大腿內側,距離膝蓋約四個指頭的位置。這個穴位有著重要的調理作用,它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免疫力。
歷兑穴可以通過按摩的方式來調理。輕輕按壓這個穴位,以適度的力量按摩,可以刺激穴位附近的神經和經絡,促進穴位的活躍,達到治療和保健的效果。按摩時間一般為5到10分鐘,每天按摩一到兩次,可以有效地改善身體的狀態。
歷兑穴的調理作用非常廣泛。它可以幫助治療腸胃問題,比如胃脘疼痛、腹瀉等,還可以緩解經痛和痛經等女性問題,同時也可以改善睡眠質量,減輕失眠的症狀。此外,歷兑穴還可以幫助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和焦慮,提升心理健康。
總結而言,歷兑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它通過按摩的方式可以調理身體,改善各種疾病和不適。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身體健康成為每個人關注的焦點。因此,學習和應用歷兑穴的知識,適時地按摩這個穴位,對於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對其他問題有興趣,歡迎隨時向我提問。
延伸閲讀…
厲兑穴
厲兑穴